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策略探究

2020-11-28陈建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7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家园共育全面发展

陈建伟

摘 要: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理念之一。同时,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正是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体素质的增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对外界的环境进行探索,既能够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理能力;家园共育;全面发展

有科学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阶段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成长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科学实践表明,孩子们早期的认知来源于生活实践。若是教师和父母允许孩子在自由环境中探索,不仅仅是让幼儿形成钻研的品质,还能够培养幼儿勤劳的良好品质。同时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其社会适应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一、培养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这意义是具有全面性的,具体体现如下:

(一)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们的自信心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对幼儿来说,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比较强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让幼儿自己地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探索。但是他们对事物没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认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若是幼儿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了一件事情,他们就会有非常强的成就感。这个时候若是再加上别人的鼓励和认可,幼儿的自信心就会越强。所以通过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够很好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一方面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全面促进幼儿成长

通过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不仅仅是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全面性的。例如在生活当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孩子们的精细动作发展越好,他们对手指和胳膊关节的运用就越灵活,进而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独立的品格和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都是具有全面性的,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够全面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培养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下降。除此之外,部分幼儿家长也没能够以一个科学教学理念促进幼儿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自理能力的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一)幼儿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班级中很大一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大一部分孩子在生活中受到家长的宠爱比较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和成长。例如,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部分家长担心幼儿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探索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有一部分幼儿家长认为,将孩子把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限制孩子的生活半径或者是行为方式,将孩子的状况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因为若是不这样的话,孩子在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不知所措的状况,处理起来会非常地麻烦。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对幼儿的宠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日后的成长都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局限和单一

学前教育教学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教学场所之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对幼儿之后的人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负责人,对幼儿之后的成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培养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的幼儿教师仅仅是通过理论性教学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自理能力的教学。由于幼儿还处于人生成长阶段,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足,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认知世界,所以教学方式的理论性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这一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学前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策略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幼儿的成长,不仅仅是能够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要想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因为幼儿还处于人生成长的初步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在一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依赖的心理,通过寻找帮助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个时候幼儿教师或者是家长应该减少幼儿依赖心理的产生,树立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渐渐变强,同时也容易受到周围人或者事物的影响。这个时候,幼儿教师或者是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一特质,鼓励孩子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慢慢地养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减少孩子对教师或者家长的依赖。例如,在吃饭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叉子或者筷子,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收拾和打扫卫生环境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樹立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积极落实家园共育理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培养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幼儿家长也要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指导以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成长,也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例如在幼儿自己收拾房间的时候,这个时候幼儿家长要及时地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比如口头表扬孩子:“真棒,都能自己收拾房间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增强幼儿的成就感,还能够让幼儿认识到他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做的。此外,幼儿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穿哪件衣服或者鞋子,让幼儿自己洗澡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机会

无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其中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要为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之下进行自主的探索,既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认知,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整理玩教具,在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或者是在幼儿午休的时候,幼儿教师还要培养孩子们独立睡觉的能力。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积极地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学渗透,例如,让孩子们自己清洗碗具、整理衣物以及自己的物品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教学,从而更全面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总而言之,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开发孩子们的潜力,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成长。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成长中有足够的力量来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为幼儿之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海燕.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9):69-69.

[2]马燕.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20):203-203.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家园共育全面发展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