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知行合一”铸造语用能力

2020-11-28熊丹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司马迁陶行知

熊丹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其提出的众多教育思想,对当下的教育仍旧具备极强的指导价值,尤其是“生活教育”的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可谓深远至极。为此,教师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勾连与实践,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入生活资源,促发教学内容向生活逼近

1.链接对比,助力学生关注自然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好像是涌泉,教学内容就好像是溪水,只有源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才能自然而顺畅地流淌。”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都不会是空穴来风的,它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内在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点提炼出来,将目标聚焦于社会和自然维度,真正为促进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石榴》一文就运用简练而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石榴花开的经过、石榴的外形、石榴的味道,这正是引领学生品析语言、状物描写的极好范例,而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就是无论作者还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見过石榴,这就为学生深入解构文本、洞察作者的创作用意奠定了基础。当学生遭遇障碍时,教师则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范例价值,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中,深入洞察作者描写的方法,提升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

2.资源收集,助力学生了解社会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理念时,也相应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整个社会就是一所大的学校,不仅有着学校的秩序和制度,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就以教学《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为例,教师紧扣演讲的体裁,引导学生从演讲内容的结构、演讲的语言特点出发,对演讲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随后在实践中则为学生的演讲进行了指导,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就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社会,收集相关的资源素材,并运用演讲的方式将自己了解的资源传递给其他学生,让学生相机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借助社会资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服务。

二、研制广泛路径,引领教学方法向生活聚拢

1.借力媒体课件,借助情境创设向生活聚拢

语言本身就是情境的产物,无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表达语言,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情境,否则理解必将错误,表达必将模糊。而情境的创设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基于学生内在原始化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比如,在学习叶圣陶的经典作品《荷花》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鲜活可感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荷花的画面,并配置以鲜活可感的音乐,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让学生浸润在鲜活情境下展开学习。

2.强化思维迈进,运用启发引领向生活聚拢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传授方法,形成能力,这就与陶行知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不谋而合。陶行知在倡导儿童自主性学习理念时,就需要落实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智慧的点拨、巧妙的引领来促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就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出示课题之后,就充分利用课题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质疑:比如司马迁是谁?《史记》是一本怎样的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创作《史记》?等等。在学生初读课文,解决了相关问题之后,就将教学的关注点充分聚焦在文本的核心点上: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又是怎样“发愤”的?教师则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请学生关注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介绍别的内容,而偏偏就要描写这些内容呢?从而将文本的资源素材与中心论点之间建立关联,帮助学生认识到,司马迁之所以能在“深受酷刑”和“悲愤交加”之后能迅速地“发愤”,主要在于他从小受到环境的渲染、父亲的熏陶和自身人生价值的追求。

三、落实知行合一,推动语文素养向生活沉浸

1.基于生活视角,丰富文本理解

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建立更加多维而倡导的渠道,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借助生活资源来凸显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

比如,教学《永远的白衣天使》时,由于课文中所描写的非典发生在2003年,很多学生并没有经历过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当时全国皆兵的状态并不了解,对像叶欣这样的护士所遭遇的工作难度更是难以想象。为此,教师就从学生原始经验缺乏的原点出发,通过资料的拓展补充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状态,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语言历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场景。

与生活相去甚远,教师就需要通过资料的拓展为学生铺设好踏上生活的道路;与生活实际断裂,教师就可以铺设路径,设置角色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解。

2.丰盈生活体验,铸造语用能力

教师需要从生活入手,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借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收集生活中帮助过弱小或者看到别人帮助弱小的经历。只有从生活的真实体验出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融入自身鲜活的情感体验,讲述和表达才能展现出鲜明的张力。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避免了语文教学机械生硬的尴尬,让学生拥有了更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为走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尴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司马迁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司马迁拒受玉璧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不可鄙薄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