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2020-11-28张慧英史立波吴艳红纪海莹庄文妍

物流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物流思政

水 梅,张慧英,史立波,吴艳红,纪海莹,庄文妍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11)

在“互联网+物流”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1]。随着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物流业已成为集高度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产业。物流专业人才将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十二类关键性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将成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物流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物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国物流传统教材是在缺乏物流实操、实践运作和政府支撑的环境下进行编写的。编写人员基本由高校教师构成,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是靠“理解”、“学习”、“借鉴”、“感悟”、“摘抄”的方式来进行教材编写。而且近年来随着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商物流、智慧物流、跨境物流、定制物流等知识还没有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使得现有教材中存在着与实际不符,教材信息化建设缺乏或者物流知识应用价值不高的情况。正因为物流教材建设远远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导致学生物流知识的学习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进程,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

1.2 在物流专业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有个别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范畴,与专业教学“不搭界”;还有的教师在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重视专业课内容的学习,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品德以及创新创业思想引导。导致课堂上,只听教师讲专业课,课堂教学环节枯燥、乏味,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不能使学生把物流专业和自己将来的就业联系到一起,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1.3 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工程管理、经济管理、运筹学等众多领域,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都是最近几年才开设的,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物流专业学习,没有充分掌握物流专业知识,不会使用教学软件,没有掌握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方法,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交叉学科的结构要求[2],更别提物流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创新了。

大多数物流专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经验,难以满足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1.4 物流实验平台建设滞后以及案例库建设老化

由于高校相应教学软硬件设施的限制,物流专业教学大多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对物流管理校内实验平台的建设重视不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文科,没有必要大量投入资金建设实验室。导致物流专业开设多年,没有像样的的实验室。物流实验室设施老化,物流软件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够满足物流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物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涉及实践教学时只能通过案例教学来进行讲解。在物流案例库建设中,由于专业课教师实践工作经验的缺乏,没有深入到企业工作实际,很多案例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拿来主义”,案例库老化,落后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1.5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物流教学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的状态,在课程中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学手段基本是PPT放映,加上教师讲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物流专业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教材建设

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教材是指站在行业的前沿,与企业实践接轨,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案例教学资源的提供将最新的物流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提出的某种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教材要求紧跟物流业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同时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案例、相关知识的网络链接、习题等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新物流行业知识的需要。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以“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为原则进行建设。其中,两个中心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中心;一个基本点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物流专业教材建设中去。教材案例要求内容详实,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满足物流专业教师能够较好地从专业实践方面指导学生。通过任务情境、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步骤的构建,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探究,体现创新性、趣味性、操作性,凸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与应用性。构建一个教师愿意“教”和学生愿意“学”的现代化教材体系,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材中的应用,使得学生直观地学习物流企业运转中的知识和学习要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2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物流专业课教学中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

做好“课程思政”要求一线教师转变观念,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去挖掘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哲学思想和“元素”,以讲故事的方式将知识点、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经历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从中发掘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为了使“课程思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上《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时让学生来讲自己身边的物流,由这些物流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引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和物流从业人员创新创业的结果。学生讲完以后,教师再做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从内心去认同我们的祖国,认同国家的各项政策,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的振兴和发展进行创新创业的热情。

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物流专业课教学的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使得“先做人、后做事”,“为谁学习”,“依靠科技创新创业”等理念深入学生内心。学生们在学习到了一定的物流专业知识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课程思政中还要注意爱国情怀、民族情怀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案例进行课程思政,达到寓教于乐、寓道于教、寓德于教。有趣的案例故事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在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今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2.3 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引领者,对于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在高校内部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内外物流相关教学或者研究机构学习物流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经验;给教师提供学习网络教学的机会,使教师更快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网络化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物流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物流实践教学;鼓励教师发表物流专业论文或者物流教学改革论文,在教师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物流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鼓励教师申报物流方面的科研和教改课题,鼓励教师带领大学生进行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课题,高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精神、物质奖励;对于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高校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上优先考虑;高校要为一线教师提供去企业实习和出去参加物流会议的机会,进一步开阔物流专业教师的视野,增长教师的物流实践技能;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从国外引入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给予优惠的科研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全校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以上的举措,在教师创新创业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为学生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2.4 加强物流专业实验室和案例库建设

政府和高校增加对物流实验室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物流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及时更新专业课实验室老化设备和软件,全天候开放物流实验室,为物流大赛学生培训及比赛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为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派遣专业课教师去企业学习,引进企业的物流专家来学校讲座,由物流专家和专业课教师一起,将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编写成适合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案例库,并且实时进行案例库的更新。案例库要采用企业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践案例进行编写,并且注意案例的易读性、易懂性,前沿性,同时要注意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构建一个学校和企业共建的适合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案例库实践体系。

2.5 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课堂”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4],采用云班课、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教学方式和传统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交互性强的优点,引领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专业学习的“引路人”。比如采用“云班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签到、点名、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最新教学资源的发布,将专业课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分享给学生,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 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会促使物流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作为新时代的物流人,不要害怕改变,不要畏惧进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催生出许多新的行业,都会提供很多机会和机遇。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该抓住机会和机遇,从教材建设入手,培训专业课师资队伍,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强案例库建设,进行课程思政,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更加出色的物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物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