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流管理专业中 《物流管理》 课程的改革和探索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2020-11-28王月萍吴克勤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物流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专业

王月萍,吴克勤 (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524088)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总费用分别为283.1万亿元、13.3万亿元[1],位居全球第一位。正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物流行业也成为非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方向。同时随着当前对通识教育认识的提高,一些热门专业譬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流受到了很多非该专业的青睐,在通识教育的拓展选择课上增加了类似的课程,《物流管理》课程成为很多专业重要的选修课程。当前《物流管理》课程不仅开设在物流管理专业,在涉及管理的很多专业如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同时由于物流管理涉及物流的模拟与仿真、仓储模型的建立、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配送中心的选址等,甚至很多工学类如计算机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都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程。非物流管理专业只开设了《物流管理》这一门课程,如何发挥非物流管理专业中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就业需求成为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工商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发展现状

物流是工商企业运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涉及的就业范围比较广,以往从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的居多,而今从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都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目前的选修课中占到了比较高的比例,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物流管理专业一直为学生首选,为48学时,折合3个学分。从开设起就没有被空选过,学生对物流行业、物流管理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同于物流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在物流方面仅有《物流管理》这一门课程,导致《物流管理》课程仅仅是概论,缺乏后续的更深一步的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还设置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料与库存管理、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工商管理专业中《物流管理》课程用48学时,内容却又囊括物流的各个职能以及物流管理的庞大内容,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难度更大,同时学生又有着浓厚的兴趣,如何协调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课程课时短、内容多、要求高的矛盾,针对工商管理学生的特点做好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成为必要。而且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发展,物流产业发生了更深刻的变革,对非物流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的研究更多是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视角来研究其教学改革,比较近的研究譬如李虹(2019)从产教融合[2],杨传明、Gabor Horvath(2019)[3]从校企合作,许岗云(2010)从实践教学[4],蒙瑞珍(2019)[5]从物流技能大赛角度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具体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探索上,兰菊萍、徐浩凯(2019)[6]运用PBL混合式教学法进行探讨,黄志宁(2019)[7]基于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陈俊(2019)[8]基于产教融合的角度对物流管理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宋芬(2018)[9]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通过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对非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关注度较少,因此不能满足当下非物流管理专业对《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需要。

3 工商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教学改革设计

3.1 整体设计思路

借鉴翻转课堂理念,重新搭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以课下观看PPT以及相关视频,课堂上以PBL为基本教学方法,以啤酒游戏为实验,课下观察物流网点运作为实践,构成物流管理教学的基本架构。

学生课下通过观看PPT和相关视频,了解物流管理的内容,课上以现象、问题为导向,抛砖引玉,引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以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出现。对于物流特别是第五部分中的国际物流和社会物流以及特殊物流的学习,由于现实问题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因此通过对物流网点的实际运作观察,引导学生针对物流现象,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并提高其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相关内容的兴趣,提升其对物流管理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加工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中实验环节的设计成为必要,而且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围绕物流管理常用的啤酒实验为切入点,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来设计本门课程的学习成为必然。同时由于非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重点并不是在物流管理专业上,通常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实验室,因此实验设计上采用了课堂游戏法,以实验结果为问题运用PBL方法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理论教学内容的规划

以黄中鼎教授的现代物流管理教材为基础,并结合管理学的内容,将《物流管理》课程内容分割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管理基础,包括物流的相关概念、基本内容、理论发展以及当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是物流的基本环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第三部分是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涉及人、财、物、信息等的管理;第四部分从管理的职能角度,涉及物流的计划、组织、决策、激励、领导、控制等多项职能。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开设了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课程,因此第三部分课程和第四部分课程主要是结合物流的特征进行自主学习。第五部分是复杂的物流分析:如国际物流、社会物流。重点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五部分。

3.3 基于PBL的实验教学

啤酒游戏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游戏,重点是用来说明供应链的合作和信任关系,而用在物流管理中则主要是体现物流的运输、仓储等。因此在物流管理的啤酒游戏设计中,供应链合作只是最后的一个环节,用于区别合作信任与非合作信任的不同,啤酒游戏的设计重在非合作情况下的物流管理,目的是挖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在非合作的啤酒实验结果出来后,由学生思考出现牛鞭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调节影响因素的参数来观察可能带来的变化,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非合作信任下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3.4 结合实际,观察物流网点运作,提高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是当前人才培养的的必然选择。但是非物流管理专业中,物流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对接物流产业,校企协同育人方面面临的难度比较大。结合实际发现,由于大学学生人口密集度非常高,手机和电脑使用率高,对网购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大学附近物流产业密集度非常高,各大物流公司都在大学附近设置了物流网点,因此鼓励学生就近观察物流网点的运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 教学改革结果

本次教学改革的实施对象面向工商管理专业第一专业大三选修《物流管理》课程的学生,工商管理四个班,共122名学生,以及辅修专业学习《物流管理》课程的学生,共69名学生,总计191名学生。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在第一专业物流管理的教学中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在辅修专业的物流管理学习中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因为辅修专业的学生都是非管理专业,对管理、对物流只有直观的认识,而对于深层次的理解则有很大的困难。

4.1 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仓储模型的理论学习中学生感觉到模型比较难学,很难记住公式,感觉没有什么意义。而在实验中开始意识到仓储模型的重要性,即什么时候订货,最佳订货量是多少,实际和模型运算的区别。在做实验时非常认真,感觉非常有趣,深刻认识到运输、库存在企业利润中的作用,有同学甚至对物流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4.2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学生提出了要求,如改变每一次实验的运行时间,改变最初的存储量等会是什么结果,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同学在运行中发现由于仓储费太低,订货费太高,批发商和制造商一次把很多年的货订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了,因此提出如果订货费降低,仓储费提高,会是什么情况。

4.3 对物流行业的创业思考

通过学习,深刻思考当前物流行业面临的问题,譬如对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探讨,譬如对快递柜应用的探讨,很多同学都意识到物流行业充满了商业机会。以包装成本为例,包装成本成为物流行业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存在着大量的过度包装、包装浪费、一次性包装污染等问题,因此有同学在针对当前外卖餐具的处理上提出了自己的创业建议,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同学是辅修专业的学生。

5 结束语

面临物流行业迅速的发展,对就业的需求增加,以及非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物流的兴趣浓厚和对物流行业就业的高度关注,如何满足非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学习需求的迫切性,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对《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设计,借鉴翻转课堂模式,课堂上以PBL为基本方法,以啤酒游戏为实验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研究对其他非管理专业开设《物流管理》课程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物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