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植物设计
——以甘州区北郊湿地恢复治理项目为例

2020-11-28邬蓓蓓

绿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沙枣植物生态

邬蓓蓓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1 引言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淡水、沼泽地,死水或流水、微咸或咸水、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区[1,2]。湿地有多种类型: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3,4]。

植物在湿地中不仅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景观功能,是湿地中最具有生命力、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元素。湿地的植物设计[5,6]需要根据立地条件,综合考虑植物品种的生态习性以及在共生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效应,结合科学与艺术的植物配置手法,最大的保护湿地,展现湿地的自然生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州区北郊湿地恢复治理工程项目为例来谈一下湿地植物设计。

2 项目概况

项目范围北至兰新铁路、西临张靖公路、南至城建管控线、东止昆仑大道,总面积353.5 hm2。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重合,项目具备一定的湿地本底资源,现状湿地类型为草本沼泽、内陆盐沼、森林沼泽。目前动物种类较少。

3 植物设计原则

3.1 尊重现状

尊重现有场地特征,充分考虑现状,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基地内自然基底,形成生态网络有机体。

3.2 适地适树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多选用对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长势好的乡土植物。

3.3 多样性

在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外来植被,丰富当地植物的多样性,构建更稳定的植物群落。

3.4 生态性

从区位内自然的生态系统出发,遵循生态的理念和利用生态造景手法,以多样化的植物品种来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达到湿地的生态效果。

4 植物设计策略

此次植物设计策略分为保留、改造及新增策略。通过植物策略丰富植被生境,对基地林地进行修补和生态修复,完善基地生态环境。

4.1 保留策略

保留现有灌溉水渠、河塘、沙枣林及原生地被,涵养水土,减少人工对其影响,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

4.2 改造策略

在保留基地内原生地被的基础上,结合方案设计,在局部景观节点进行生境改造,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4.3 新增策略

在保留基地内原生沙枣林、芨芨草的基础上,新增乡土树种、灌木地被和水生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形成更加稳定的生态群落。

4.3.1 高地

清新自然的林下空间,采用乔木—地被的群落结构,在原有沙枣林下种植披碱草、芨芨草、艾蒿等草本植物。

4.3.2 低地

考虑功能的过渡空间,设计上选用抗性强,长势好的乔木、灌木搭配富有野趣的地被植物;沙棘群系主要分布在河滩,草本层有假苇拂子茅,伴生有红柳、苦苣菜、节节草等,形成复杂的乔灌草结构。

4.3.3 滨水

滨水地带的植物根据水深分为滨水陆地植物、湿生植物及水生植物。滨水陆地植物:迎水护坡侧丰水位以上不需要耐水淹的植物;湿生植物:旱涝两宜、耐水淹时间从数天至半年不等的植物;水生植物:常年生长在水中,可分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深水区植物设计以金鱼藻、狸藻、狐尾藻等水藻类等沉水植物为主。浅水区恢复千屈菜、水葱、香蒲、菖蒲、萱草等挺水植物,岸边种植苔草、蒿草等湿生草本,陆上种植沙棘等灌木。

5 植物分区设计

张掖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决定了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荒漠植被。植被进行恢复的手段主要为人工栽培和湿地恢复封育。人工栽培包括播种和栽植。湿地恢复封育,可以使现状植被进行自然恢复。根据项目的现状资源分析及设计目标将植物分区主要分为4种植被型区:阔叶林湿地植被型区、灌丛湿地植被型区、草丛湿地植被型区和浅水湿地植被型区。

5.1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区

5.1.1 风貌定位:沙枣群系、杨树群系

该区位于项目地的东南部,包含沙枣林保育区、沙枣林观赏区及杨树林防护区。

5.1.2 植物选择

主要植物有沙枣、毛白杨、胡杨、芨芨草、披碱草、观赏草及野花组合。

5.1.3 植物形式

结合沙枣林现状, 沙枣林保育区,采用片植手法对沙枣林进行局部修补。沙枣林观赏区,在栈道两侧运用草花组合营造自然、生态的乡土野生花卉景观。基地东南部营造杨树群系形成防护林带。

5.2 灌丛湿地植被型区

5.2.1 风貌定位:沙棘群系、红柳群系

该区位于项目用地西侧,紧邻张靖公路。现状为农田,根据恢复目标设计为灌丛湿地,主要包含中国沙棘群区系、红柳群区系、迎宾观赏区系。

5.2.2 植物选择

主要植物有中国沙棘、红柳、暴马丁香、苦苣菜、芨芨草、碱蓬、蒙古雅葱、耐盐玫瑰等。

5.2.3 植物形式

结合景观节点,飞桥跨越区丛植红柳形成特色观赏区,湿地序列种植银杏及暴马丁香营造入口秩序感。

5.3 草丛湿地植被型区

5.3.1 风貌定位

禾草型、莎草型和杂类草湿地植被型。主要分布于水域收边,包括新设计水域和现状保留水渠周边。

5.3.2 植物选择

主要植物有水葱群系、苔草群系;香蒲群系、黑三棱群系;芦苇群系、假苇拂子茅群系。

5.3.3 植物形式

依据水质好坏及积水程度分区种植草丛湿地植被。如苔草群系,水葱群系、香蒲群系分布于水质较好的沼泽滩地;而假苇拂子茅群系、芦苇群系则分布于水质较差的河滩、盐沼等处。

5.4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区

5.4.1 风貌定位

该区定位为人工湿地、水上绿洲。该区位于坑塘的成片浅水区。设计上通过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搭配运用,营造出具有生态修复及水体净化功能的优美的水生植物景观。

5.4.2 植物选择

挺水植物品种有水葱、香蒲、千屈菜、细叶鸢尾、菖蒲、美人蕉等;浮水植物有荷花、浮叶眼子菜、荇菜等;沉水植物主要有菹草、穿叶眼子菜、黑藻、苦草、狸藻、狐尾藻、金鱼藻等。

5.4.3 植物形式

结合水体设计,打造出自然生态的湿地植物景观。水深范围0~60 cm种植挺水植物、水深范围60~90 cm种植浮水植物,水深范围90~200 cm种植沉水植物。

6 结语

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湿地设计时应针对项目区域的水文变化情况,植物种植设计尽量保留湿地的原有生态环境,科学地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用植物发达的根系护坡固堤,净化水质,行生态保护功能;用多样化的植物品种,达到湿地岸线的生物多样性,并创造出新的湿地景观。

猜你喜欢

沙枣植物生态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沙枣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又闻沙枣花飘香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