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善”润童年

2020-11-27王爱洁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感悟到读书教材

摘要:中国人崇尚“上善若水”。善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高雅的文化力量。具有润化人类心灵,普渡众生的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更有着丰富的“善”点,其中慈眉善目的人物、独具善意的故事,无不传达出编者渴求在语文教材中用篇章中的“善”润化学生的心灵。教师注重从多方面入手,挖掘善的元素,从而丰富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善

部编教材五年级在教材设计中,涉及的题材有人物际遇、民间故事、古诗古文等。在不同的内容中,都寄寓了编者渴望青少年能浸润在爱的光泽中,感悟到“善”的力量。

一、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解读

善,是中国人追求的文化内涵之一。在行善、积善中,表达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视,表达自己做人修养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育和教学中,教师要从各种文体中,寻找到“善”文化的渊源,从而更好解读“善”的真谛。

(一)领略中国善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善”的追求是无往不在的。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宣传和弘扬“善文化”既是传承嘉善传统人文美德的需要,也是弘扬时代精神、引领道德价值取向的需要。在追求“上善若水”的文化为核心中,更是强调了“善”对整个社会和国家带来的作用。

(二)亲近语文善文化的精致博雅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将其中博大的思想进行了渗透。在编者选编的课文中,文笔隽永同时富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教师更需要结合编者意图和作家的写作目的来挖掘其中文本教学中博大精深的“善文化”底蕴。在解读中感受到善文化对自己内心带来的哺育作用。

(三)砥砺自向善心灵的追求神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下,学生更需要从“诚信友善”的个人角度来实践自我的操守,让自己获得精神世界的洗礼。语文教师从教材的思想性出发,解读其中有益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懂得学语文是个“心灵不断向真、向善和向美”的过程。从而激发自己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不断让自己的精神操守获得新的进步。

二、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有不同的展现。在富有善良之心的人物那里,在缔结善缘的故事中,都寄托了一种生活中向善、品善的心灵。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入手,来寻找语文课文中的“善”之所在,从人、事、物、景中挖掘其中的善之魅力。

(一)讀善之人,感悟“善缘”之妙

语文教材中的善人是比比皆是的,从生活中的亲人到名家,不同的人物折射出的善良更是令人动容。更让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善缘,感悟到自己需要珍惜自己的“善缘”,从而让生活充满意义。

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时,解读教材时,要提醒学生文中将最普通的生活画面进行微电影式的放映,在生活的小事中,没有波澜不惊的叙事痕迹,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感波折。但是跃然纸上的是一颗传真的心灵,是一个无华的心灵感应,更能让读者感悟到一种纯真的人间小事却平凡见暖。在父爱之舟的隐现中,留下的是一个朴实的父亲形象,更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慈父形象,让人感悟到生命中的脊梁的伟大,更让人感悟到生命中的崇高精神所在。在引导学生细致体会中,教师更是注意了让学生来总结文中父亲的善良形象,如父亲的“隐忍”“坚强”“慈爱”“智慧”“无私”等,从而帮助学生感悟到独特的人物形象。教师更提醒学生自己来走进“慈父”善缘中的“超越时空的爱”,主要表现为父亲不在身边,依然对自己牵挂不舍。继而理解其中“善”的感情真纯。

(二)品善睐书,亲近“善读”之真

读书是历来语文教育家所推崇的。在读书中更是隐含了“善”的踪迹。无论是读书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还是对生命的敬仰,都充满了“善”的痕迹。如在学习《忆读书》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在教学中就注意让学生来品析和鉴赏其中的过渡句。在品析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来划出相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到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多样的感悟中,不断让学生来品析鉴赏,实现对过渡段的理解,更好让学生来反复思考和品味文章的起承转合,在品鉴中体验到作家渴望青少年希望少年们感悟到读书之善,读书的美好。在巩固体验这种“读书之善”中,作者更是将自我的读书经验进行了传授,让学生在圈点读书法、批注阅读中跟随作者一起来和书中的人物对话,体验到一种阅读带来的真性情,真善良。

(三)感善信任,结识“善爱”之微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除了具有思想性,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性。编者在选编的时候,精选篇目来启发学生获得良好的品格。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渴望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真善美,感受到各异的情感力量。如信任、博爱、自信和坚强等。《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名作,文章中讲述了一只可爱的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交往过程。笔者让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的对话,来模拟珍珠鸟和我之间的对话。在“鸟语”和“人语”中传达一种美好的感情,从而更好表现出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美好互动。在信任的寻找中,我提醒学生不要忽视了文中的“心理描写”,学生也仿佛悟到了什么,就采用批注读书法,在文中做了很多的注解。很快,学生就感受到了自己仿佛被“信任的丘比特”神箭撞了一下,学生依次找出了很多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如“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在精读“享受”中,体验作者的温馨和陶醉。再来品读“这样,它完全放心了”中,学生还很机智地采用了“配音”的方式,将这种动物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了再现。

(四)润善有情,理解“善心”之雅

做个善良的人,更需要有一颗“善心”。在引导学生来读课文的时候,更要注意从不同的人物中感悟到一种人生力量。在解读这颗善心中,更有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有家长对稚子的拳拳爱心,还有慈母严父的教导,在解读这种善心中,更需要学生来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文本中的鼓励和关怀,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一种浓烈的鼓励之美,体验到一种心灵的感应,这种鼓励之美,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更是一种执着和坚持。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对于巴迪和父母的对话中,包含了父母对巴迪作品的不同理解和评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进行相关的对话,更好让学生领悟到人物的不同心境所在,在一定的对话中,领悟彼此的内心世界,走进父母彼此的良苦用心。在感受父母的“善心”中,我让小学生来自己换位体验,说说自己生活中的“虎妈猫爸”或者是“慈母严父”,在叙述生活中的“善事”中,如父母带自己去旅游,带自己参加社会活动中,表达自己对“善”的理解。

(五)亲善景秀,品味“善画”之美

语文中的“善”,除了有善良的人心,更有着丰富山水画廊之美。在亲近这种善景中,需要学生从中来品鉴,感悟到“名山秀水”带来的魅力。从而在游历中,感悟到中国山川之美,秀景之丽。在移步换景中,学生跟随作者在秀丽的景色中走进山川如画,体验四时之善。

如在教学《搭石》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来对文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从而感受到一种“和谐融善“的画面。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来引导学生品鉴: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乔羽爷爷写的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青青河岸,盈盈笑声。荡漾小船漫溯水中,和文中写的“搭石过桥”具有同样的意境。

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来想象其中的画面“看,水底的游鱼细石,在快乐地和孩子们眨着眼睛,水面的涟漪仿佛是调皮的婴儿,在和水花嬉戏。搭石过桥时,女人们莲步快走,男人们箭步如飞。水面的人影仿佛在这块明亮的大镜子下,开始移动,渐行渐远。河水,记录了童年的身影和童年的梦境。”在这种美好的意境中,更好感受到“搭石”的美好。

“善”是学生人生中的宝贵资源,更是学生内心需要储备的力量。教师从自己出发,独具慧眼来挖掘“善”的力量,从而让自己的学生沐浴在爱的光泽中,感悟到善是生命中的养料,让自己的成长更多几份新的力量。在品读善,激发向善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气质也会影同形随地获得诸多变化。

參考文献:

[1]马滚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0(27):41-42.

[2]孙瑞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文化教育研究[J].学周刊,2020(27):69-70.

[3]黄小莲.语文阅读教学构建“生命成长教育”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2):41.

[4]朱晶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0(22):68.

作者简介:王爱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小学。

猜你喜欢

感悟到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第一次扫墓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