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举三反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27温长金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

温长金

摘要:“举三反一”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第一步,是调动学生思维,体验学习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举三反一;调动思维;主体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地理教学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找到它们”。学习是学生必须切身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要将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唯一的途径就是经过学生自己的大脑加工获得。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多次认知实践,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正是“举三反一”的过程,“举三反一”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归纳方法的重要途径。

一、“举三反一”教学的内涵

“举三反一”源于“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一词出自于孔子的《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一教学法体现了孔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能由此及彼的教学思想。

那么“一”是什么?“三”又是什么呢?一般来说,“一”指共性或规律;“三”指个性或个例。“一”包含着“三”,“三”孕育着“一”,二者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的。然而认识论的观点认为,人们的认识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看,“三”代表实践,“一”代表认识,可见,“举一反三”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而“举三反一”才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然现象、实验或题例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原理、规律或学习方法的过程正是“举三反一”过程。

二、“举三反一”教学的意义

1.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举三”过程中,教师把地理中抽象的规律、原理等一個个“拆卸”,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利用直观教具或视频,巧妙设计问题或实验等,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能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就把“拆卸”下来的简单问题一个个突破,最后顺理成章“反一”。这样,教师在“举三”的过程中,将抽象变形象,将复杂变简单,教师所做的只是引导,每一个结论都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成功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教师在“举三”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3.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实现“举一反三”,但是没有“举三反一”过程,“举一反三”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举三反一”是“举一反三”的基础,通过举“三”反出的“一”有助于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即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得到的地理结论,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有助于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三、“举三反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假“举三反一”教学时有出现。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纬度的递变规律时,要让学生归纳出“往北增大的就是北纬,往南增大的就是南纬”这一判断南、北纬的方法。教师指图(如图1),问:“北纬的度数是不是越往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是不是越往南越大?”学生回答:“是”。师小结:“所以越往北越大的就是北纬,越往南越大的就是南纬”。这一过程,表面上看起来教师似乎有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回答,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发现、思考的机会,这里得出的结论,事实上就是教师直接给的,学生的回答没有什么思维含量,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便学生接受了教师的结论,也能运用,但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还有的教师“举三”不够深刻,就急于反“一”。例如,判断某地东西半球的位置的教学,这是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考试和习题中的易错点。一些教师认为告诉学生知所以不选择0°和180°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而选择了20°W和160°E经线圈的原因,再让学生练习就可以了。然而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空间概念还比较模糊,学习这个知识点,仅仅知道原因还是不够的,在没有建立好空间概念的基础上直接运用,只会更加晕头转向。

当然,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就更别提“举三反一”的过程了。

四、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举三反一”教学举例

继续以归纳南、北纬的判断方法教学为例,如:指示纬度图(如图2),问:“看着图,你能告诉我如何判断北纬和南纬吗”?学生一般能够说出“赤道上面的是北纬,赤道下面的是南纬”或者“用字母N表示的就是北纬,用字母S表示的是南纬”,但能够直接说出“往北增大的就是北纬,往南增大的就是南纬”这一结论还是相对困难。如果学生能够说出,那自然好,是学生自己说出的就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教师应该及时表扬鼓励,然后再运用。如果学生不能说出,不要急于告知,可以在旁边再补充两幅图(如图3、4),让学生先试着说说A、B两点所在的纬度位置。这两幅图中既没有显示赤道,也没有显示字母,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判断南、北纬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两幅图的度数排序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往北增大的就是北纬,往南增大的就是南纬”。这样,教师两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的过程,就是“举三”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最后总结出结论,就是“反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任何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得出,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使学生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再以判断某地东西半球的位置教学为例,为了能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这一原理,教师可以做如下“举三反一”教学。

第一步,明确划分理由。首先让学生猜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学生在学习了南、北半球的划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圈,教师给予否定,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告诉学生东、西半球真正的分界线以及这样划分的原因。

第二步,模拟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将书卷成封闭状(如图5),假设卷成的书是地球仪,书本两端连接的线示意180°经线,在180°相对的一面画上线,示意0°经线,0°经线向左适当位置画线,示意20°W,向右邻近180°适当位置画线,示意160°E,画好后,再将书本展开,示意将地球仪沿180°经线展开(如图6),让学生观察,并一边指书一边说出东西半球的范围,即20°W向东至东经160°E范围内是东半球,西经20°W向西至东经160°E范围内是西半球。

到这一步,学生有了实物做演示,对东西半球的范围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然而表面上似乎已经完成了这一知识的教学,但事实上只成功了一半,因为没有对特殊位置进行重点强调,这样至少还会有一半的学生是稀里糊涂的,因此我们再进行第三步教学。

第三步,判断正误。师描述“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上,所有的西经都在西半球上”,让学生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举出反例,修改描述。

加上这一步之后,学生才能深刻认识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而不是0°和180°的真正含义。以上主要是从理论上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如果没有在实践中运用,也还可能会导致理解结果显得单薄和脆弱,所以要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判断某地东西半球位置抢答。首先,教师指图上某地,让学生观察,并迅速抢答出该地的东西半球位置;然后,加大难度,不看图,随意说出某条经线,学生想象,并迅速抢答出这条经线所处的东西半球位置。

最后一步,让学生归纳并准确表述出判断东西半球位置的方法。

这一教学过程中,“举三反一”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从明确原因到操作体验,到易混点强调,到判断运用,再到归纳总结,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举三”中,对所要“反”的“一”像迷雾一样层层揭开,最后豁然开朗,这个开朗不仅仅是对文字上的识记,而是将图印入学生脑中。

“举三反一”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学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广泛地加以应用,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习的可持续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永泉.高中地理教学中“举三反一”的运用.地理教学,2014(15).

[2]雷清兰.运用举三反一,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3]田立萍.论韩军“举三反一”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10).

[4]齐玉英.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形成.新课程学习·中,2013(8).

[5]张晓红.“举三反一”巧引导.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4(12).

[6]李婷.浅谈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形成.好家长,2016(3).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扎实开展联动监督工作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解析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略析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高校要在创新型湖南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