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2020-11-27黄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

文/黄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这直接造成了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占比降低和年长人口占比上升的趋势。“人口老龄化”描述的就是这个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7%,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上述的说法界定,我国自2000 年就已经大步迈进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如今,中国也业已成为了全球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根据相关预测,我国的老龄人口数到2050 年将达到人口总数的30%以上。

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经表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空巢化、高龄化和失能化的显著特点,结合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来看,老龄化势必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居民消费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不足的趋势。跟全球中其他的经济体相比较来看,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也呈现出明显偏低的现象。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一国国计民生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人口是消费的主体,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探讨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也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学术界从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消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类别居民消费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究了未来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方向。

1 文献综述

1.1 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学者Modigliani(1966)率先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他使用跨国截面数据,得出在一个国家中少年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消费需求呈正比,与储蓄率呈反比的结论。而在国内,李建民(2001)首先对消费动机、心理和行为特点等影响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认为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得出了我国“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结论,进而提出推进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的建议。虽然该研究距今时间较长,但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参考意义,比如梁达(2016)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大力发展老年人市场有利于调结构促发展,能够将人口的压力转变成发展的动力;但是,他的研究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没有从实证模型上证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大小。

此外,国内的不少学者还得出了跟上述研究不同的结论。王金营、付秀彬(2006)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时,运用了在消费函数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方法,得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对居民的消费需求都具有负向作用的结论。而李文星等(2008)利用19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相同的探究时,却发现只有少儿抚养比对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老年抚养比的作用并不显著;它还提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并不是导致消费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居民固定的消费模式才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费需求相对下降的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早有学者认为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是变动的。王德文等(2004)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加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正效应将转化为负效应,人口红利阶段将转入负债阶段。另外,李海明(2010)也通过研究文献发现了人口老龄化并不一定只会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需要谨慎对待。

1.2 老龄化对分地区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目前,也有不少学者关注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区域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张乐、雷良海(2011)对比分析了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的影响,发现二者在这三个地区中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且老龄化对东部地区消费的负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然而祁亚茹(2015)却研究得出,虽然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但其对消费率的抑制作用反而较小;黄明清、聂高辉(2015)的研究结果更是表明,虽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产生负的效应,但是它只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对东部地区产生的却是正向效应。

除了分别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进行研究分析,不少学者还探究了城镇和农村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其居民消费的影响。李春琦、张杰平(2009)运用OLG 模型和中国宏观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了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的结论。而郑健(2016)通过实证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他指出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城镇的研究方面,王宇鹏(2011)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核心研究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大时,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随之提高。

1.3 老龄化对分项消费支出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西方国家进行了很多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医疗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学术界有不少的观点认为老龄化与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Hitiris 和Posnett(1992)、Gerdthametal(1992)、Matteo(2005)等利用截面数据,研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医疗保健支出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会得到提高的结论。但是,国际上还有更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的比重对医疗保健消费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面板数据的运用证实了这个观点。Barros(1998)、Roberts(1999)、Christiansenetal(2006)等人都得出了老龄化与医疗保健消费无显著关系的结论。此外,也有不少研究提出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消费产生的影响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如Kornai 和McHale(2000)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发展能够显著刺激居民的医疗消费,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却没有明显的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研究也确实证实了这个观点。国内对此的考察结果普遍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何平平(2006)、黄成礼(2010)、张冲(2013)等学者的研究都得出过相似的结论。

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老龄化与文化娱乐消费之间关系的考察还很少。在我国,戴晓芳、李震(2006)探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结果得知,老龄化对文化娱乐消费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刺激作用,在添加了控制变量之后,该结果依旧稳健有效。

国内大多数学者在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方面,都普遍较为关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目前来看,重点关注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各位学者在研究采用的计量方法上各不相同,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与结论。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整体消费的影响方面,有的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成正比关系,大力发展老年人市场有利于调结构促发展;有的学者则认为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有负向作用或者作用不显著;更有学者指出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是变动的,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正效应将转化为负效应。在对不同地区研究的过程中,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国内外学术界都展开了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消费影响的探讨,我国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发展能够显著刺激居民医疗消费的观点;但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2 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人口老龄化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和不同类别居民消费的影响。

2.1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无论是在地理环境、资源条件,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这些地区的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影响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横向比较,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不同,东部地区要明显早于中、西部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其目前发展程度相对较深,我们通过纵向观测和比较目前人口老龄化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影响,可以看出其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趋势。

2.2 人口老龄化对不同类别居民消费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基于消费总支出的探讨,或者是对于某个分项消费支出的研究,并没有学者对各分项消费支出进行过一个相对全面的整体讨论。我们有理由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于不同类别的消费支出会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因此,未来可以从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文化娱乐产业的消费和对子孙后代的消费(如教育支出、住房支出)等方面进行探讨,更加微观地探究人口老龄化对不同类别消费支出的影响,以及比较它们的影响程度。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各省整体的分项消费支出数据缺失,只有城镇和农村两部分的统计数据,而各省历年城乡人口比的数据难以准确获取,所以我们应该从城镇和农村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探讨。这不仅对于正确估算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提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刺激我国居民消费建议的重要参考基础。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延迟退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个包含遗赠动机的模型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