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情况研究①

2020-11-27马利华

市场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策大学生

马利华

就业创业是学生的最终归宿,大学毕业生通过就业和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做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大千世界里展现才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事业。 据国家相关教育机构统计,中国连续17年应届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2018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 万人,为820 万人,而到了2019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时,预计达834 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而大学生的创业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能够通过自主创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从而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国家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个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尚创业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机会,促使大学生创业的念头日益强烈。

一、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一)就业、创业的概念

就业的含义就是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 而与高校毕业生有关的就业概念较多,有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用人单位违约和毕业生违约、就业报到证、五险一金、人事代理、推荐表与就业协议书等。

创业的概念范围比较大,可以从广义的角度讲,也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理解。 从广义上讲,创业是指一个人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已有的技能、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捕捉的机会等,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以创新的思路和艰苦的工作开拓新的工作方式,创造出新的工作局面,争取更大的工作业绩,促进职业生涯的突破,实现自己的某种追求或目标。

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为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指企业家或创业团队作为资源所有者,利用所学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公平、寻求合作等方式,创造新的社会经济单位,为社会上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一些有理想、积极进取的大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才华,成为股东,以自筹资金、技术合作等方法,在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里,打开一个新方法来创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单元,他们不是现有职业的竞争对手、补充者,而是为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并直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开拓者。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个艰苦的过程,很多创业成功者表面上风风光光,其实在当初创业的时候,一定经历了很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所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一定是历经磨难的,具有自觉、坚毅、果断、自律、勇敢等品质,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遭受挫折时的自我激励能力,能解决创业时内部和外界大量未知风险带来的各种突发问题,并承受巨大的压力,经受失败的考验。当前,学生创业已成为市场洪流中的一股新力量,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发现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学校园里也悄然出现大学生创业的身影,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同学们和社会认可,学生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

(二)就业创业的相关理论分析

每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出现都是建立在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上的,也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主体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理论和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指以主体为依托,以主体为培养对象的教育。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 它包括教育主体、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三个方面。

2.个性教育理论

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主流是尊重和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个性化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主体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并根据这些个体差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体现其良好而鲜明的个性,针对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开展个性化教育。

3.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要求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条件全面发展,创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各种各样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自我修养,并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锻炼和训练,使学习到的知识能理解并使用,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演进

(一)萌芽探索阶段(1998~2002年)

清华大学于1998年5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首次在国内大学校园引入了创业计划大赛,这也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萌芽探索阶段的起点。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主题词,如“个体经营”“灵活就业”等,萌芽探索阶段创业政策虽然崭露头角,但主要是作为就业政策的重要补充部分。

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发文确定了9 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家和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加以鼓励和支持,同时教育部先后召开了几次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座谈会,教育部高教司还举办了“教育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政府已经制定一定的制度和措施参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但都是以教育部为主,政策上也很笼统。

(二)迅速发展阶段(2003~2006年)

2003年,随着国家的扩大招生,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就业问题凸显,大学生创业再次被提上日程。

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工商户,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从工商部门批准的日期算起,一年内可以免于各种行政费用登记和管理类费用的支付,同时,还出台了更为具体的优惠政策。

2004年4月,由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从普及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供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完善青年就业服务五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帮助青年(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创业中稳妥就业。

2006年6月1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6〕17 号),其中第四条指出对大学生创业实施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有力措施。

由此可以看出,2003 ~2006年,大学生创业政策在高校已全面覆盖,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已逐渐增强。

(三)体制初现阶段(2007~2013年)

这一阶段,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个企业纷纷裁员,大学生就业一度出现危机,为了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政策。 政策发布的主体也不再是单一的教育部了,而是涉及十几个部委,诸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

2007年4月2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3号)第三条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30 号)等政策提出,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培训工作,全面开展以创业促就业工作。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减免三年内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税收。

2010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视频会议并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应把人才培养与科研、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到重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他们可以在办理手续、税务贷款和创业服务方面获得相关支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创业政策逐步放宽,创业方式拓宽,机会增多,大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创业方向。

(四)创新扶持阶段(2014 至今)

2015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第一次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的热潮。

201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把高校毕业生作为政策关注和支持的重点,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为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服务和支持。

2017年,国家颁布了从“创业资助、税费补贴、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利息”等等各个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

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更为完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电子商务”等体现出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特点,创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创业质量明显提高,出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从2014年开始国家颁布的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 从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来看,中国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

三、某应用型本科高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情况调研

为真实了解某高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情况,我们采用了走访调查和QQ、微信等网络推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汽车工程学院988 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21 份,被调研和访谈的毕业生都认真回答了所有问题,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调研“上学期间,学校是否经常讲解就业创业政策”时,97.91%的学生表示学校经常会宣传国家有关就业创业的政策,说明学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很重视;在调研“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吗”时,89%的学生赞同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非常认同;在调查“你觉得学校对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情况如何”时,73.84%的学生表示很好,15.81%的学生表示一般,还有10.35%的学生认为还有待提高,说明就业创业政策虽好,但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实施的力度;学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调研“你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时,学校提供部分资金鼓励和支持占80.11%,学校在科技园区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的为72.75%,组织创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为60.76%,还有41.96%的认为要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内;自主创业的形式很多,在调研“自主创业您会选择什么样的创业类型”时,25.60%的学生选择加盟店,20.70%的学生选择注册公司,19.88%的学生选择网店、微店,16.35%的学生选择个体小型零售店,还有17.44%的学生选择其他形式的自主创业模式;在调研您对自己的创业前景有何感觉时,40.87%的学生表示有压力,40.87%的学生表示很迷茫,只有13.62%的学生很自信,说明大学生对自己自主创业的前景很迷茫;许多毕业生一致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毕业生创业有困难、有障碍,从调研情况来看,资金不足、缺乏社会经验排在首位,其次是缺乏完整管理体系的支撑,然后是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开拓市场难,而后是缺乏优秀的人才团队、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差、国家政策不健全、缺乏家人的支持以及其他障碍等。

通过对某高校汽车类毕业生关于自主创业政策的实施情况的访谈和调查可以看出,自主创业的观念已经被家长和学生所认同,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政府为了促进有想法、有能力、想创业的大学生创业,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高校邀请各行业企业家、高管、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就相关实践问题专题讲座,坚持定期举办“创业创新大讲堂”活动和“专业竞赛”,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创业创新知识等。 虽然自主创业已经得到了发展,但毕竟刚刚起步,还有部分家长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也造就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守旧、创业观念淡薄。 虽然政府制定了规章制度,各高校按照要求也开设了相应的创业创新课程,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积极地进行布置,但是就在整体教学方面,整个培训模式和教学改革还没有系统的设置,教学目的和内容并不明确,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创业创新的相关课程和专业设置以及课程相对比较孤立,并且不太统一,在教材方面,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教材,组织的相应实践和实习活动有点零散,一切都处在探索之中。 同时,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足,如观念落后,能力不足;信息缺乏,信心缺失;依赖性强,创新性不足,以上这些都导致了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具备创业创新能力。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情况的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化接轨的要求,传统的应试知识教育已不再适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减轻大学生就业对社会所造成的压力。 根据调查结果、现状和形势分析,本文认为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采取的相关措施如下:

(一)社会方面

社会要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完善规范就业创业市场,消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时的政策限制,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市场,充分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指导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结合市场的需要,深入考察,适度调整,合理发展,对于一些急需、热门、新兴和通用的专业要协调发展,而对于一些冷门、偏僻的专业要适当减少。 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它将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指导和服务,全面提升教师的指导服务水平,改变就业处的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象,强化就业创业服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学校方面

教学与研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提高。 首先要加强就业创业办公室与创业大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要制订全面的、可实施的、分层次的、分类别的创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用创业创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实施。 在实践中,应以创业教育学科研究为指导,带动教材和教学研究,避免教材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盲目性,实现系统化、科学化。 同时,帮助创业团队疏通融资渠道,为创业团队提供最初的创业资金,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摒弃传统的“铁饭碗”工作思想,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大胆创业,有条件的家庭适当提供资金帮助。 有的家长认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又担心孩子没有社会经验,接受不了失败的考验,害怕孩子创业会让自己在亲朋好友之间抬不起头来,辛辛苦苦培养的大学生到头来没有找到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尤其是创业万一失败,会雪上加霜。 这些家长的想法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想法。

(四)学生方面

受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总认为上了大学就要光宗耀祖,就要找一份“铁饭碗”工作,这样会让家人很有面子。 当前,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当代的大学生是新一代的知识青年,要敢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就业创业问题上,要理性对待同时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心态,要勇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结合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找准自身的定位,调整不切实际的想法,做出合理、科学的选择。

虽然高校毕业生目前面临自主创业难的困境,但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抓住一切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商机,尽情释放自己的才华,挥洒汗水,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策大学生
政策
政策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