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2020-11-27杨建富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亚急性雏鹅小鹅

杨建富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 262200)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一种感染雏鹅的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德舍氏病。本病主要感染20 日龄以内雏鹅,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排黄白色带气泡的稀粪,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解剖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渗出性炎症,肠道内出现栓塞[1]。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严重影响了我国养鹅业的发展。此病首次于1948 年在我国被发现,第二次大流行于1956 年,我国学者方定首次分离得到此毒株,并于1961 年将此病毒正式命名为小鹅瘟病毒,并研制出高免血清,有效防控了本病[2]。此病最早发现于我国,10 年后才陆续在国外被报道。

1 病原学

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也称为鹅细小病毒。GPV 病毒粒子无囊膜,呈六角形或圆形,为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20~25nm,有一种血清型,无凝血活性。GPV 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很强,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

2 流行病学

小鹅瘟的发病通常会在孵化地区有一定规律性,每次大流行时间间隔最少为1 年,最长为5 年,不可能在连续两年内出现小鹅瘟大规模暴发。GPV 不分季节全年可感染,主要感染20 日龄以内的雏鹅,雏鹅易感性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此病的易感性会随着日龄增大而减少,出现症状的病鹅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症状减轻。成年鹅也会呈隐性感染GPV,但是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GPV 的传播途径分为两种: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GPV 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鹅和其分泌物,通过呼吸道等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带毒的饲养工具等传染。垂直传播是母鹅将毒带到受精卵,导致刚出生的雏鹅感染发病。

3 临床症状

小鹅瘟根据其发病特点和感染日龄,可将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3.1 最急性型

一般是1~7 日龄的雏鹅会感染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小鹅瘟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直接死亡。

3.2 急性型

急性型小鹅瘟主要侵害7~15 日龄的雏鹅,染病后通常精神不佳,食欲废绝,嗜睡嗜水,行动缓慢,并且排出灰白色或者黄绿色的带气泡水样粪便。出现呼吸道症状,鼻尖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病程较短为2d 以内。

3.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小鹅瘟一般是感染15 日龄以上的雏鹅,染病后雏鹅日渐消瘦,精神不佳,采食量减少,同时伴有腹泻。亚急性型小鹅瘟的病程比较长,一部分死亡,一部分可以自愈,但是通常自愈的雏鹅都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

4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GPV 病鹅通常肠道出现卡他性炎症,没有其他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GPV 的病鹅出现全身败血症,机体缺水,心脏出现苍白、松弛等症状。亚急性型GPV 出现急性肠炎,肠黏膜脱落,眼观肠管被黄色的栓子阻塞[3]。

5 治疗

发病的鹅可以紧急注射抗小鹅瘟血清,小于10 日龄的雏鹅皮下注射0.8~1mL,大于10 日龄的可以注射1~1.5mL。饮水或者饲料里可以添加双黄连可溶性粉、维生素和葡萄糖进行辅助治疗,来提高病鹅的免疫力。

6 预防

养殖场应对管理水平进行规范化,对养殖人员定期进行疾病防控的培训。要注意养殖场的安全卫生,对进出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鹅舍和饲喂工具也要定期进行消毒。保证鹅舍的清洁干燥卫生,注意通风。GPV 传染率和死亡率极高,要在各个方面进行防控。当养殖场进行引种时,需要经过严格的筛查,防止病鹅带到养殖场。对于新买进的雏鹅,要进行隔离观察再进行合群。如果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刻进行隔离,并对该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一起饲养而没有发现症状的雏鹅紧急接种疫苗。现在市场的GPV 疫苗有很多种,一些疫苗可以较好地控制发病率,阻断GPV 的发生。

7 结语

GPV 对于我国的养鹅业仍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我国对此病的研究甚多,但是对于GPV 的防控和疫苗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进一步努力,减少小鹅瘟的发病率和研发有效的疫苗等任务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亚急性雏鹅小鹅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雏鹅水中毒的综合防治
瘸腿小鹅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石头剪子布
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