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文化背景下“汴京灯笼张”的创新设计

2020-11-27马姣姣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流行色 2020年6期
关键词:汴京配色灯笼

■ 马姣姣 秦 潮 曾 真/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一、汴京灯笼张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汴京灯笼张始于清朝,是清朝末期艺人张太全留下的绝技,距今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汴京灯笼张的传统作品原料主要使用纸、布、绸、缎、绢、竹、木等材料制造,经过扎制、合褶、着色、整理等流程完成。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以下特征:造型突出,令人过目不忘;用料考究,注重材料色与光源色的一致性,灯光照度高;将多种艺术融为一体并实现了传统制灯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从古至今,不乏各种关于汴京灯笼张的创新与改造,但大多停留在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以时代题材创新设计的较少,关于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创作几乎没有。此次我们专注于汴京灯笼张的再创新设计是建立在新农村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形式的研究。

经过研究与深入探索,发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与提升,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在农村,人们思想不够先进,科学技术没有城市发达,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远远没有跟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闲暇时间,人们的娱乐生活比较单一,主要还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之类的休闲方式,有意义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没有渗透农村,而汴京灯笼张在现如今社会就可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娱乐,更适用于闲暇时间的农村人。如若汴京灯笼张可以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在闲暇时间给当代农村的生活带去乐趣,同时丰富其精神生活,让人们更加关注国情,关心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将是我们研究的主要价值。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创新设计与研究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用更加夺人眼球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积极响应我党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号召。

二、汴京灯笼张目前状态

目前,河南花灯市场的现状是不令人乐观的,大量被自贡等花灯主产区占领,市场已经很难找到宋风宋韵的传统花灯的身影。

虽然我国现在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但在这个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真正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工艺人少之又少,特别是电灯的发明与流行之后,花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观赏的物件而非实用;因此,在它的作用方面面临着很大的转折。

从查阅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来看,国内目前关于专门研究灯笼的东西数量不多,而以汴京灯笼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更是寥若星辰。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关于河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没有跟上脚步;因此对汴京灯笼张现状的研究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开封是汴京灯笼张的发源地,但当下的人们对其并没有太多注重。

国外针对灯笼文化和设计的研究也不多,大多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他国的文化输出。像欧美关乎灯笼的设计大多是基于中日韩等文化元素符号的应用,或者是万圣节等节日的文化象征符号。从一些资料了解到,一些国家的灯笼最早起源于中国。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文章的研究使得汴京灯笼走向更大的市场。

三、汴京灯笼张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此前的种种研究,我们认为灯笼的创新主要是在题材、造型、制作材料、配色和图案装饰这几个方面。用现代人的思维眼光将传统的民间文化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题材选择上应该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给人以新颖与亲切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创作:一是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科技兴农、乡村振兴,新农村文化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专题制作;二是采用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中国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等进行创作;三是将中西文化元素进行融合 ,在新社会环境里赋予作品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目的是与党的十九大相呼应,融入具有社会意义、历史形象的故事原型,通过改编整理在汴京灯笼张的创新改造中体现出来。造型上要有别于汴京灯笼张的大型框架,可以在传承宋代灯笼风韵的同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采用现代简约的形式多加改造,不破坏原有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现代年轻化的意蕴。了解当下人们的喜好类型,有针对性地做出好的造型设计。在制作材料上主要使用纸、布、绸、缎、绢、竹、木等丰富的原材料,提倡环保,走新的创新绿色发展之路。色彩方面我们会在保留原有传统色彩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色彩,让更多的人积极接受。配色上可以分别提取一系列不同种类的色系,例如:中国传统年画配色、同类色系配色、互补色系配色、冷暖色系配色、莫兰迪色系配色、性冷淡色系配色……不同的配色给人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装饰图案方面可以着重于新时代样式与老一辈人物故事相结合,体现河南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艺术形象。同时采用新旧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特色相呼应。作品中不仅能看到民间手工艺,还能看到历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同时为了响应如今全球环保的计划,我们在制作材料上还应该多加斟酌,多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减少对大自然的消耗,在玩乐的同时唤起无数中国人记忆中的“中国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创新灯笼的同时还应注意跟随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如果想把汴京灯笼张发扬到各个农村甚至城市地区,就不能只单单推广灯笼,还需注意与文化周边产品的开发。可以把汴京灯笼张当作是一种文创产品开发,具体可以参照故宫文创,研发与推广各个小产品,让汴京灯笼张融入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而不止是作为一种欣赏把玩的物件。例如,我们可以将灯笼的一些图案纹样运用到手机壳或者抱枕等日常必需品上面,同时制作书签或者明信片之类的文艺产品,勾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而在当下网络通信发达的社会,手机也成为了人们必备的生活必需品,结合当下的流行模式,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App的开发,有关于汴京灯笼张主题的亦或者关于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主题的,让人们在手机软件上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甚至可以线下结合参与制作体验或者个人想法融入,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与认同感,在人们闲暇娱乐的时间里就可以将汴京灯笼张传播与发扬出去。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这些创新内容呈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大众投票,让更多的人选择最喜爱的创新形式,以此再深入研究创作,结合互联网思维做出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作品。

四、创新的同时还需复原

中国民间文化有许多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有些技艺早已不复当初。例如木雕、剪纸、刺绣等多种手工艺。当然还包括此文所说的灯笼,无论灯笼的发展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它在古代都有着最繁盛的过往。我们在一些文献和古籍画作中找到了一些灯笼原有的模样。《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我们在此著作里面了解不少开封以往的民俗生活,也感受到了当时宋代的繁荣景象。里面不乏一些关于灯笼的描述。还有《清明上河图》等一些著名画作里面也有一些灯笼的特写,仔细观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灯笼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时下的民众生活和文化习俗。盛传较久的宫灯有花篮灯、龙球灯、龙凤灯、宝盆灯、草花灯、牡丹灯等。这些原图和样式都保留至今,从图上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文化生活和民风民俗。

汴京灯笼张发展至今,有些是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的,但大多数样式和制作手法现在已经失传了;因此,对于有着深厚文化代表的灯笼样式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复原它的模样,复原不仅仅只是把这个东西原样做出来,更多的是复原它当时的意境、所代表的含义、存在的价值和当时的文化风俗习惯。但是,复原与创新,二者并不矛盾。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与发展,如若你根本不了解其原有的模样,又怎能说是创新呢?因此,复原是创新的首要步骤,不仅仅是复原古代的,更要了解它经过不同时代的变迁时所经历的种种,了解它的演变过程,了解每个时代背景下汴京灯笼张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与风俗人情,从而找寻出最适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风格。因此,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创新和发展,但是复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你了解了汴京灯笼张的全貌之后,你才能明白它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方式。

结语

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看到,非物质的民俗和民间文化是促进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因此,对于民间文化的态度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如何在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党和政府对农村人民的美好祝福和希望,因此我们应该紧跟党的领导,认真对待每个政策文件下的内在意义,力所能及地从自身做起,基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而我们现处于开封,这个曾称之为“汴梁”的千年古都,它有着很多大城市所没有的文化底蕴,“汴京灯笼张”作为开封的地方特色,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的农村生活,我希望此文章通过研究和推广,能够帮助灯笼张传承和发扬下去,让它更加融入到现阶段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闲暇时光的间隙,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汴京配色灯笼
《基于季节变化的室内软装色彩搭配研究》插图
寻找古意的配色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糊灯笼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MIX&MATCH 清甜一夏 彩妆配色新风潮
挂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