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点穴疗法治疗颈源性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26黄威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颈段颈源点穴

黄威

(武汉市按摩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睡眠障碍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词,影响着很多人的身心健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烦躁难安。很多人常常想强行控制入睡或是数羊,或是自我催眠,然而越是紧张焦虑越发兴奋;还有一部分人嗜睡,睡眠时间够久但醒后睡意仍不解,其属病态睡眠。两者次日,均感头重身乏,睡意未解,日间昏蒙蒙,夜晚睡不好,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人的睡眠障碍跟颈椎有着密切关系,属于颈源性的,在几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效果显著,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这一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5 月来我院门诊处就医的颈源性睡眠障碍患者174 例。采取“平均分配法”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对比组87 人,男21 例,女66 例,年龄15 ~69 岁,平均年龄46 岁。观察组87 例,男13 例,女74 例,年龄16 ~64 岁,平均年龄44 岁。经诊察排除非颈源性,顽固性等睡眠障碍者。

1.2 方法

治疗前完善个人资料,了解病人的病因病情,依据检查报告制定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对比组采取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点穴治疗。日一次,十天一疗程。

1.3 诊断[1]

①颈椎,颈胸交界处有外伤史,劳损以及退行性变化,导致病变阶段的组织,骨以及关节物理性卡压椎动脉,交感神经,使脑内血氧供给不足导致睡眠障碍②触诊可见C1 横突不对称,C2、3、6、7 关节以及上端胸椎偏歪,棘旁压痛③影像学确诊颈,胸椎有病理改变

1.4 表现[2]

①嗜睡,睡不醒,给以外来刺激后醒来,醒后可再睡,醒时仍感乏力昏沉;②失眠,入睡艰难,时醒时睡;③其他,除上述两项外还有多梦,烦躁,易怒,头疼,记忆力减退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1.5 方法

1.5.1 对比组,采用针灸治疗。

1.5.2 治疗组,采用推拿点穴治疗。①背部:放松颈背部肌肉,以捏脊法施于督脉两侧,指揉法施术于心俞,脾俞,肾俞每穴2 分钟。②头部:运用扫散法,掌跟揉法,施术于头部疼胀区,点揉头部五大经络,指揉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头维等穴位各一分钟。③腹部,医者单手或叠掌,将内劳宫穴贴于患者神阙穴,五指自然张开平铺于腹部五条经络上振腹5分钟。

1.6 治疗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4 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会发作。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尚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 统计软件,对各变量的不同分组进行差异性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方法,用n(%)的形式表示,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回访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反馈,两组相对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85%)显著高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9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脑干部的网状结构接收来自各种感觉的输入纤维,以及来自大脑皮层的下行纤维。它能通过上行的网状激活系统,被广泛地投放到大脑皮层上,直达丘脑的非特异核。它的下行纤维抑制脊髓反射活动,刺激网状结构导致觉醒,阻断其上行通路就会睡眠。因此,睡和醒的状态决定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程度。各种原因的颈椎病因交感神经的反射性活动及椎动脉的供血不足,均可引起网状结构系统发生变化而产生临床症状[4]。引起颈源性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颈段,颈胸交界处的外伤,慢性损伤以及退行性改变等诸多因素所导致。上颈段,颈胸交界处的软组织僵硬痉挛,小关节紊乱,从而不断地刺激颈部两侧或单侧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丛,减少颅内血液供给和氧气供给,产生睡眠障碍。上颈段受刺激多损害颈上神经节,入睡时由于颈椎与枕骨整体弧度的改变,牵拉了颈上交感神经节,引起该段神经节兴奋时难已入睡;当引起该段神经节抑制时易嗜睡。两者间都有差别但都属于睡眠障碍范畴[5]。颈胸交界处发生小关节紊乱,刺激星状神经节引起多梦,易醒,心悸,憋闷,上肢怕冷,无力等[6]。推拿点穴治疗本病,可以使紧张僵硬的软组织得到松解,矫正紊乱的小关节,起到缓解对神经的刺激,减轻对椎动脉的压迫,促使颅脑内回复正常充足的供血供氧。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颈段颈源点穴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电针项八穴治疗上颈段综合征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葵花点穴手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颈段与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探讨
喉气管组织瓣修复在喉咽癌的临床应用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