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2020-11-26鲍玉芳金琦凌玲张瑾王亮丁嘉怡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透药稳定期阻塞性

鲍玉芳 金琦 凌玲 张瑾 王亮 丁嘉怡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12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临床常见病,采用有效方式可对此病发挥预防与治疗效果。COPD 是以气流受限、持续性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病因多为气道内肺泡内进入有毒气体或颗粒所致[1]。数据调查,COPD 占全球疾病致死性的第4 位,且在我国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达到13.7%[2]。近年来我们采用补肺逐瘀汤配合中药定向透药方法治疗COPD 稳定期病人,对呼吸道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可提升肺功能水平,控制病情发作,继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水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7 年10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8 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治疗一组36 例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7 例;年龄为42 ~85 岁,平均(71.62±5.12)岁;病程为4 ~24 年,平均(16.18±2.43)年。治疗二组36 例,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7 例;年龄为44 ~83 岁,平均(72.63±5.42)岁;病程为5 ~22 年,平均(17.27±5.53)年。对照组36 例患者中有男18 例、女18 例;年龄为41 ~81 岁,平均(70.65±5.53)岁;病程为5 ~23 年,平均(16.38±5.61)年。

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各36 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诊断方法:西医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自2007 年所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作为疾病诊断依据;中医诊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 版)》作为参考[3]。辨证属“肺脾两虚”证。

1.2 病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与COPD 临床中西医诊断标准相吻合,病情处于稳定期,年龄在40 ~85 岁间,坚持并遵医嘱完全全部治疗疗程,治疗前1 周未采用相关化痰、平喘作用的中西药制剂治疗。

1.2.2 排除标准 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原发性疾病者、存在本药物过敏表现者、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未按规定用药者。

1.3 方法

补肺逐瘀汤合剂(党参,生黄芪,桑白皮,熟地黄,五味子,紫菀等组成)。每日一剂,分2 次煎服各200ml。中药定向透药药物(炒芥子,肉桂,制吴茱萸,细辛等)。选择“大椎、肺腧、天突”定向透药,透药时间为25min。基础治疗:以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为主:即选用18ug 噻托溴铵粉雾剂,每日一次吸入。治疗组一组:基础治疗+补肺逐瘀汤合剂,一日二次口服;治疗组二组:基础治疗+补肺逐瘀汤合剂,一日二次口服。配合中药定向透药,隔日一次;对照组:基础治疗。1 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观察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疗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作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共划分为4 个级别,症状基本消失者,判断为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改善2 个级别以上者,判断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1 个级别者,判断为有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者,判断为无效。(2)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 值。(3)症候积分:咳嗽、咯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哮鸣音。根据其重度、中度、轻度、无分别记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处理本研究论述有关资料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百分数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6%、91.67%、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一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肺功能

治疗前,三组FEV1(L)、FVC(L)、FEV1/FVC(%)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数值均高于治疗前。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二组疗效优于治疗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P <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P <0.01;与治疗一组相比,△△P <0.05。

组别 n FEV1(L) FVC(L) FEV1/FVC(%)治疗一组 36 治疗前 1.26±0.38 1.89±0.42 57.74±10.31治疗后 1.68±0.42★△ 2.53±0.68★△ 66.74±10.72★△治疗二组 36 治疗前 1.28±0.40 1.86±0.39 56.45±10.28治疗后 1.92±0.51★★△△2.84±0.78★★△△70.25±11.03★★△△对照组 36 治疗前 1.30±0.39 1.84±0.45 57.50±11.02治疗后 1.38±0.38 1.90±0.48★ 62.23±9.67

2.3 症候积分

各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治疗二组症状积分均下降,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二组疗效显著优于治疗一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比较(±s)

表3 三组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P <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P <0.01;与治疗一组相比,△△P <0.05。

组别 n 肺部哮鸣音 咳嗽咯痰 喘息呼吸困难 紫绀治疗一组 36 治疗前 2.49±0.93 2.75±1.03 1.89±0.62 2.36±0.91治疗后 1.53±0.48★△ 1.81±0.83★△ 1.21±0.31★△ 1.62±0.43★△治疗二组 36 治疗前 2.54±1.02 2.71±0.98 1.94±0.72 2.31±0.84治疗后 1.16±0.28★★△△ 1.29±0.32★★△△ 0.95±0.18★★△△ 1.04±0.22★★△△对照组 36 治疗前 2.50±1.05 2.73±1.03 1.92±0.58 2.28±0.56治疗后 2.02±0.85★ 2.28±0.82★ 1.68±0.38 1.91±0.4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难治性、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 患者由于病情容易反复而不断加重,即使在稳定期,肺功能也呈进行性减退,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较重的负担;是目前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疑难重症之一。中医药在自身理论体系、诊疗思路、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COPD临床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较为明显,且对急性期发作、缓解期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不仅可使患者的表现症状有效缓解,也可避免病情急性加重,对肺功能也具有改善作用,可使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效改善,疗效更显著[4]。自拟补肺逐瘀汤以《云岐子保命集》中的补肺汤为基本方,桃仁、丹参、赤芍、当归活血化瘀,祛痰平喘;达到补肺健脾益肾、化痰逐瘀的功效。中医学认为,人体皮肤腠理可通于五脏六腑,于体表用药,可直达脏腑,达到祛邪治病,调整气机之效。作为现今临床研究热点话题,经皮给药技术现已被列入WHO 第3 种给药途径[5]。肺俞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作为肺卫经气输注之所在,刺激此穴,可使肺功能得以改善。大椎穴作为诸阳之会,刺激此穴,可达到强身健体之效。天突穴为任脉要穴,内应肺系。以天突、肺腧穴、大椎穴三穴位主穴,选用具有温补辛散的中药外用方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皮给药方式,共奏宣肺平喘、降气祛痰、温阳补肾、温经散寒之功。

综上所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对肺脾两虚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透药稳定期阻塞性
天枢穴定向透药疗法预防全麻腰椎手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火龙灸对肺胀病人呼吸困难及肺功能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