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探讨

2020-11-26植梧倍赵光标张兰娟陈智慧植毓媛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肩痛卧位活动度

植梧倍 赵光标 张兰娟 陈智慧 植毓媛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广东 信宜 543200)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高发于中老年患者,属于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疾病的致残率较高,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在脑卒中患者患病后2 ~3 个月,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痛,患者偏瘫一侧的肩关节出现明显肩痛,肢体平衡无法得到保证,躯体稳定性受到影响,其运动功能严重受限,故而必须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最佳康复效果。本次选取了74 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接受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4 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两组各有37 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有16 例,女性有21 例,年龄区间在43 ~74 岁,平均年龄(60.73±2.55)岁;研究组中,男性有18 例,女性有19 例,年龄区间在41 ~75 岁,平均年龄(60.82±2.58)岁;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后方可开始筛选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参照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CT 或MRI 检查证实为脑卒中,且符合脑卒中后肩痛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预期风险较大,且预期受益不大;②存在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疾病;③无法坚持完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训练;研究组则接受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1)协助患者采取适宜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时,让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双手交叉握,将患侧拇指置于上面,尽可能的保证肘关节活动度,从胸腔将双手伸起,嘱咐患者注意力应集中,偏瘫上肢尽可能的用力,不能被动举起上肢,反复进行该锻炼。(2)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康复治疗师应用手托着患者的侧肩胛骨下缘,随后让侧肩胛骨做被动运动,如:内收、外展、外旋等,每组10 个动作。(3)当患者能完成上述训练时,让患者在仰卧位以及侧卧位时,嘱咐患者利用上肢以及肩胛带动身体参与整个运动训练,协调上肢以及肩胛骨,整个训练过程中,应以任务为导向,注意保持运动节奏,注意患者的运动耐受量。

1.3 观察指标

1.3.1 ①VAS 评分[2]:疼痛评估标准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0 ~10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②FMA 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3]:采用Fugl-Meryer 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ryer 关节活动度评定法,对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恢复效果越好。

1.3.2 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较大;有效: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大;无效:患者的疼痛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较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治疗前,VAS评分、FMA 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FMA 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FMA 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VAS 评分 FMA 评分 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7 7.45±1.65 1.85±0.24 8.56±1.73 40.81±4.25 6.74±1.45 14.85±3.11对照组 37 7.48±1.55 4.33±1.33 8.58±1.44 28.65±1.55 6.86±1.34 10.45±1.55 t-0.0806 11.1620 0.0540 16.3504 0.3696 7.702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脑卒中[4]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肩痛,高发于患病后的2 ~3 个月,若是不及时的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患者而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运动功能影响较大,故而需要及时的让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疾病的好转。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主要让患者采取坐位进行康复训练,偏瘫的上肢受到重力作用,肩关节的韧带、肌肉等受到牵拉,会导致患者的肩关节脱位,影响康复效果[5]。卧位强化康复训练则有效的避免了坐位康复训练的缺点,卧位状态下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肢重力作用所致的偏瘫肩痛,有效的减轻了偏瘫肢体的压力,在卧位状态下,患者能够完成良肢摆位,由健侧带动患侧,以任务为导向,帮助放松肩周肌肉,同时根据患者运动耐受力来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以及次数,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6]。本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 评分、FMA 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训练,研究组则接受强化卧位康复训练,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3.78%),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接受强化卧位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改善上肢功能,进而促进疾病的好转,结果证实了强化卧位康复训练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肩痛卧位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半坐卧位的使用范围及原理是什么?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