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11-25陈音璇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应用

陈音璇

【摘要】我国自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成果显著。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发散、抽象、逻辑、整合、创新等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探讨出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学生思维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77-02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博赞创建的,又称心智导图、脑图、树枝图,是利用发散思维来具象化、图形化事物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具有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思维导图是通过左脑和右脑相互结合的方式,将主题和焦点放在图形的中心,通过联想和发散思维,向四周发散关键词,将事物发展脉络有序地展示出来。思维导图由于其具有强大的记忆、思考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通过学术研究,将思维导图推广到企业界和教育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是人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表现出的一种具有扩散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在思维导图中,思维的广度体现在同一分支上所罗列关键词的数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则体现在学生想象力的运用上。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时”“下课时”等关键词进行发散性思考。以“下课”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大青树下干什么,引出跳舞、摔跤、游戏等情景,再通过大青树下的观众,引出小鸟、松鼠、山狸等。通过思维导图,向我们展示了大青树下小学热闹的景象。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

整合思维是人脑特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提取,在思维形成过程中,对其提取的信息进行分类集合的过程。在思维导图中,整合能力体现在中心关键词的提取和总结上。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盲人摸象》中,几个盲人分别通过触摸大象的鼻子、耳朵、尾巴等部分,得出自己的一套理论,并因此争论不休。如他们中有人将这些描述加以整合,虽然不全面,但也可大致还原大象的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合思维运用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通过提取盲人各自的观点加以分类集合,最后描述出大象的本来面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知识点,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它是将存在于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总结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并将其构建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拔苗助长》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禾苗通过什么方式才能长成庄稼,是简单地将其向上拔一拔,还是需要农民伯伯通过浇水、施肥、除草等方式才能长成庄稼,通过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构建一个关于禾苗生长的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能否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将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前预习时,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能帮助学生找出课文的难点,并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率。以预习《桂林山水》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从“山”和“水”两方面,简单绘制思维导图。如在绘制桂林的山时,一方面将桂林山的“险”“秀”“奇”的特点提取出来,另一方面,将与之进行对比的香山、泰山的特点归纳出来,写在思维导图上。通过预习前的思考与分析,得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结论。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主次之分,将思维导图所罗列出的知识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将思维导图有效地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将文章抽象内容转换为直观的图形语言,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以《田忌赛马》为例,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清楚地标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孙膑应战策略。如在第一场比赛中,齐威王的上等马赢了田忌的下等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出关键词、赛马的场次、出场顺序以及结局,并将结果标记出来,第二场、第三场也是如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对比,得出只有通过取舍才能以智取胜的道理。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指导中的应用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怎样写的现象,这与其缺少生活阅历以及缺乏对生活的思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的写作课程上,有助于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将作文框架梳理出来再进行内容的填充。以“记一次难忘的事”為例,将“一件难忘的事”作为中心关键词,通过开头、经过和结尾三部分列出文章框架,然后再将具体内容填充到框架中。如在开头部分,交代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在经过部分,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出来;在结尾部分加以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感情上的升华。通过对文章框架的掌握,帮助学生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以便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

(四)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在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材单元中涉及的内容,通过细化分类,以汉字、词语、段落、文章等形式进行展示。如在单元复习中,可以将本单元中的多音字罗列出来,通过注音、组词加以区分。在进行词语知识点的总结时,也可以将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总结和展示,方便学生检阅和识记。此外,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背诵课文或段落,提高学生的背诵速度,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单元或期末复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接受知识能力,创新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语文课前预习、阅读、写作、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整合能力以及系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