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消除小学数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020-11-25曹珠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小学数学

曹珠

【摘要】在数学中,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越大,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不仅是班级教学质量不足的表现,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阻碍了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改善。因此,从全局的角度讲,教师必须竭力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实现班级学生的全面进步。本文就是在分析两极分化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消除数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消除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83-02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之间会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异,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然结果。在性格、接受能力、思维的活跃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任何一方面的不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態,从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差距。比如,性格沉稳的学生相对比较踏实,他们更能安心、长时间地学习知识,成绩相对会好一些;好玩好动的学生相对比较浮躁,他们则很难长久地处于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肯定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可以说个体差异是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的差距

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对很多学生来讲,学习数学更是一项十分乏味的任务。大部分的小学生主动性较差,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有人督促,就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监督人要求比较严格,他们的学习质量就高;无人管教,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也就用于玩乐了,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证。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部分在学校,由教师监督完成,一部分在家里,由家长监督完成。在学校里,学生接受的是统一教育,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和要求基本一样,因此,拉开学生成绩差距的决定因素就是家长。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参与多,学生的成绩相对会好一些,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参与少,学生往往很难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成绩往往不会太理想。可以说,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差异是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因素。

(三)基础不一样

当学生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时,教师会发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有一些学生,教师努力辅导,他们似乎也很配合,但成绩就是很难有起色,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太差。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学生之前的知识没有学扎实,导致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进程不如基础知识好的学生顺利。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很多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作为基础的,并且,综合性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没有扎实的知识做铺垫,即便付出得多,成绩也很难有起色。

二、有效消除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一)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异,这是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差异,不加区分地实行同一套教学策略,势必会使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致使他们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在后面的学习中自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学习而言,知识是连贯的,学习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步慢下来,如果没有补救措施,也就慢了下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采取分层式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多为学困生着想,在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分一些专门的时间给他们,不让他们掉队,必要的时候可以等一等。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还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往往不需要教师的过多引导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到学困生身上,并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反而会因为能有效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而提升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的情况,把一些需要旧知识做铺垫的地方有一个简单的回顾,让他们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避免他们因为对新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导致学习困难。有了分层教学,基础差的学生不再觉得知识很难,就会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二)课下单独辅导

分层教学能在课堂上保证学困生不掉队,但仅仅依靠分层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课堂教学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需要在课下完成。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只是接受知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很多方面,除了接受,还要有消化、吸收和巩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接受到新知识并一定能完全消化掉,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很难仅仅依靠课堂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可以重新讲解,但如果是个别学生不理解,教师重新讲解的话会占用课堂时问,打乱教学计划,也会影响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所以,针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新知识完全吸收的情况,教师还需要进行单独辅导,以保证班级学生的齐头并进,这样就会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三)改变评价方式

在单一的、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只要学生考不出好的成绩,就永远是学困生,就永远得不到肯定。这会让那些学困生一直处于评价体系的底层,很难得到转机的机会。这样的评价结果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时间长了,还会让他们看不到学习的希望,从而放弃努力。因此,要消除两极分化,教师就要有新的、适用于这一教学策略的评价方式。我们努力消除两极分化的目的就是让差的变好,因此,只要是能朝好的方向改变,不管这个“好”的改变有多大,只要是进步了,都应该得到赞赏。也就是说,好的评价体系不应该急于求成,不能只盯着最终的目标看,还要看到过程,看到学生一点一点地付出和一点一点地进步。

(四)建立帮带机制

在消除成绩两极分化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是唯一的力量,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能量,建立帮带机制,就是结对子,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带领他们共同进步。为了便于帮带,教师要让“两极”的学生有一个好的搭配。除了考虑成绩外,还要考虑帮扶者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特点,以使帮带效果最大化。为了激发学生帮助同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如果自己的“帮扶对象”有了进步,就对该生进行奖励,或加分,或上光荣榜。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那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成,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差距,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既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致力于消除两极分化,以实现所有学生的成绩提高和能力提升。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减少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之我见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