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2020-11-25田浩华许凯丽秦树文

关键词:南阳市农民职业

田浩华,许凯丽,秦树文

(1.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一直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在大力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也因为耕地面积和务农人口减少而导致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因此,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培训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新农民对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012年以来,南阳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积极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程,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下文通过收集调查数据,对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状况和培训意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与设计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固定职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懂技术、会经营且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地区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的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种层级。将农民培训需求建立在农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处于不同层次的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求也不同[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提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一种全面的方式,包括劳动能力、方式、社会关系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是全面发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3]。

(二)调查问题统计描述

该文在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内容和相关问卷,主要对农民的基本信息和农业状况、政府的信息传导以及农民的意愿需求3个维度的10个方面进行调查,包括农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收入,这是对农民基本情况的了解。信息的公开性和传导性是政策实施的重要条件,而培训内容和模式也影响着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进程。农民对参与培训的意愿决定了他们对参加培训的看法以及对培训的希望和要求,这对提升培训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三)研究对象

近年来,南阳市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但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这对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5]。

为了深入了解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影响因素和农民意愿,通过实地走访、谈话和问卷调查进行信息采集。为保证数据的实效性,该文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邀请主要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进行问卷填写,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调查涉及南阳市辖区3个县内的7个村庄,其中镇平县内3个村庄,包括田洼村、罗洼村和张营村;唐河县内2个村庄,包括王赵庄和岳庄;内乡县内2个村庄,包括水田村和杨集村。

二、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调查

采用SPSS 19.0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南阳市农民的个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男性有256人,女性有219人,分别占比53.9%和46.1%,说明在从事农业工作时性别不具有显著差距,男女比例比较均衡。农民的年龄特征体现出从事农业工作者的人口数量特征,而受教育程度则体现了人口的质量特征,两者相结合即反映了农民的年龄分布和培训的重点对象为受教育程度低且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参与调查的对象以36~50岁为主,占41.05%,这些人属于中年劳动力;其次是18~25岁和26~3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分别占比22.95%和28.63%;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少,占比7.37%,说明目前务农人员以中年人为主力人群。受教育程度上,大部分是小学和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分别占比32%和41.5%;其次是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分别占14.11%和9.05%;最少的是大专以上学历,占3.34%。

把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结合起来看,青年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中年农民有了相对进步,部分已经达到了初高中学历,还有个别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因调查期间存在大学未开学的情况,可能有个别大学生参与了调查,还有大学生创业选择了农业的情况。总体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南阳市农村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农业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因此,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应以青壮年为主,在教学上要尽量通俗易懂。

(二)南阳市农民的职业选择与收入情况

农民从事的职业与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根据农民所从事的职业,一般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方面。表1显示农民的职业分布情况,说明从事农业生产和在外打工的居多,分别有164人和144人,占比34.53%和30.32%;其次是经营副业和其他职业,分别有84人和55人,占比17.68%和11.58%;最少的是从事手工业者,只有28人,占比5.89%。调查结果说明,现阶段南阳市兼业型农民,即从事两种及以上职业的农民的队伍正在壮大,农业不再是农民的唯一职业选择。部分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而选择了其他行业,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民的思想水平也在共同进步,生活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打工也不再是农民外出求职的唯一选择,当今社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些都是中国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手工业虽为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从事手工业的农民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受工业冲击的影响,手工业逐渐衰落,有向传统文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农民仍然在从事农业生产或者与农业相关的经营活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很多受众。因此,南阳市有开展农民培训的必要。

表1显示,有18.95%的农民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到10%,24.42%的农民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11%~50%,26.32%的农民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50%~70%,有30.31%的农民主要收入来自于农业。通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来看,有41.89%的农民从业时间在半年以内,58.11%的农民从业时间在6~12个月,结果相对持平。与农民年龄结合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渐降低,中壮年依然是农业的主力军。从结果来看,越是年轻,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小。这不仅说明农业经济的效益不高,也说明现在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并不仅依靠农业收入,也包括很大一部分非农收入。

表1 从事农业情况与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统计

从年龄分层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以壮年和中年人为主,青年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少,由此表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家庭生计问题,收益较低,难以致富。因此,越来越多人选择其他方式增加收入,参与农业活动的人数与时间大大缩短,这也是当前阻碍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不仅重要而且相当紧迫。

(三)政府的信息传导和培训机制

目前,南阳市关于农民培训的项目比较多,培养内容也比较丰富,但农民是否可以及时了解这些信息是他们参与培训的决定性因素。在调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民对政府的培训工作很了解,绝大部分农民了解很少或者部分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72%的农民对政府的培训工作很了解,41.14%的农民了解一些,29.71%的农民了解很少,还有15.43%的人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南阳市的政策宣传工作虽已具有显著成效,但仍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从农民获取培训信息的渠道来看,有35.9%的人是通过村委会了解的,28.9%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和村民之间的宣传了解的,还有20%的人是通过乡镇政府了解的。实际上,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上是比较透明的,政府通过网站宣传、下达文件和印发宣传资料等途径宣传各种培训政策与相关信息,但由于农村信息化程度还不够完善,村民的聚居地不集中,即使是村委会等场所也无法保证可以对全体村民完成信息传达工作,再加上农民们没有经常关注热点时讯的习惯,从而导致农民对培训工作了解较少。

调查显示,有将近8成的农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政府的培训信息,调查对象中有309人接受了培训,占调查对象的65.14%,有166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在培训花费上,21.14%的项目是完全免费的,只有9.14%的培训项目是完全自费的,还有34.85%的项目需要参加培训的人员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据了解,大部分培训项目都由政府组织,不需要额外费用,自费部分一般都是在培训期间产生的食宿费用;在某些需要外地参观培训的项目上,政府也会承担全部费用;全部自费的大多是专业型的技能培训。但受时间、地点和费用的多重因素影响,一些项目的参培率并不是很高。在接受过培训的309人中,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这是最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其次是外出务工和法律知识的培训。由此可见,外出务工依然是现阶段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渠道,而且农民的人口素质和法律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最后是生活卫生知识、环境保护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项目的培训(表2)。这既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果展现,也是基本要求,不仅逐渐满足了农民的经济需求,也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要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表2 培训项目统计

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方式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进而影响农民的参与积极性。该文根据南阳市主要进行的4种培训方式设计问卷,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培训方式上,大部分人接受的是村里集中学习和专家到村传授的方式,分别占比35%和30%;另外也有19%的人选择参与政府组织的集体培训,16%的人选择外出参观学习(表3)。

表3 培训方式统计

调查发现,比起参加政府举办的集中培训,农民们更愿意在村里集中学习,一是在村里出行方便,不会耽误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二是在村里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支出。另外,外出参观学习也成为参与人数较多的培训方式,因为农民们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格局,也想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再加上外出学习一般由政府组织,参与者不需要或仅需要承担小部分支出,因此参与人数众多,而且大部分为农业大户。

(四)南阳市农民的培训意愿

在培训效果方面,46.28%的农民认为培训效果好或者很好,45.14%的农民认为培训效果一般或者较差,更有8.58%的农民认为在培训中一无所得。在走访中发现,关于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就业的劳动技能培训效果较好,农民收获比较大;由村委会组织的各项集中培训效果一般,虽然参与人数众多,但时间比较短,培训内容有时也不是农民急需的知识,再加上有部分凑热闹和从众心理,导致培训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59.58%的农民认为通过培训对增加收入起到了较大或部分作用;23.79%的农民认为效果一般;只有16.63%的认为效果较小。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也是不同的,青壮年认为培训对增加收入的效果较大,而老年人认为培训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青壮年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更多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但老年人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技术,并且他们的收益本就不高,所以认为培训的影响较小。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农民已经参加过各种项目的培训。而在农民的培训愿望调查中,49.14%和35.43%的农民希望接受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就业技术培训;36.57%和29.71%的农民希望接受生活卫生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另外还有32%的农民希望接受管理知识培训,40.57%的农民希望普及法律知识。这一结果与调查对象的特征是一致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就业技术对农民而言实用性较强,也最受农民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卫生和环境保护知识也受到农民们的重视,当然也有部分高学历高层次的农民希望继续深造去接受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的需求调查上,36.42%的农民希望接受政府培训;26.1%的农民希望可以接受正规教育;还有14.53%和14.95%的农民已经习惯了自己摸索或是他人传授,认为实际摸索出来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希望今后继续自我探索;只有8%的农民选择了机构培训,说明农民心中对于培训机构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表4)。除此之外,农民还提出了其他方面的希望和要求,如政府帮助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就业;提高结业证书的含金量;增加信息化方面的培训项目等。

表4 培训方式调查统计

三、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上文主要从10个方面分析了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状况和农民的培训意愿,因考虑到在问卷调查中可能存在各种影响因素,所以该文的研究成果可能不完全具有地区的代表性,但仍然具有实际意义,可以为南阳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价值。

(一)农民的综合素质偏低

南阳市农业生产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并以中年人为主,农村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是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这主要是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加上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民文化水平偏低。近年来,兼业型农民和从事非农业行业的农民队伍正在壮大,部分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也有部分农民选择了其他行业,有些甚至把农业当成了副业。大部分家庭都新增了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

(二)政府的信息传导工作不够完善

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主要靠政府主导,农业技术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村委会通知是信息传导的主要途径。但目前信息传导的覆盖面不够广泛,虽然有部分农民参与过农业技术培训,但仍有很大部分的农民没有参与培训。当前受众最广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的相关技术培训,主要方式是村里集中学习和专家到村传授,这些方式培训花费较少且能让大部分参与培训的农民都有所收获,但从效果来看还不理想。

(三)培训项目与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对参与培训的意愿比较强烈,大部分农民都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除了农业生产技术外,农民对法律知识、生活卫生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需求也在提高。农民们更倾向于接受政府培训和正规的教育,对于机构的认知还不够充分。

四、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

目前,南阳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具有很大的成效,农民的综合素质也在显著提高,但仍需继续努力。为了提升培训效果,扩大培训的影响范围,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培训机制

要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力度,各层各级大力宣传,开展更多的免费义务培训;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走进乡村授课,或是给予培训补助,减轻农民们的负担,增加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南阳地区的农民培训长效机制。

(二)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培训单位

扶持建立更多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人员,增强硬件设施,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追求量的提升,更要注重教学质量,保障农民们能切实提高自身的农业技术水平。

(三)发布更多的惠农政策

政府要支持农业发展,调动农民的农业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给予农业优惠和政策倾斜。建立稳定的助农资金系统,坚决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质量。帮助受训的农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供就业岗位,也对积极帮助农民就业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四)要多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进行调研和问题反馈工作,尽量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根据农民们最迫切的需求组织培训。结合南阳市的农业生产情况,因地制宜地提供针对性强的培训,一切以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广大农民挣脱了传统农民身份的束缚,把农民变成了一种职业,以新的身份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是一个突破,更是一场重要的攻坚战。如今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在此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南阳市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