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

2020-11-25杨志刚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乡校园传统

杨志刚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17)

1.我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现状

1.1 无人问津。我国很多地方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阶段甚至零起步阶段,地方传统文化相关宣传报导与教育,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等也严重缺失,致使大量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甚少有人观注。

1.2 对面难识。我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一般不是弃于荒野就是养在深闺,即使已著之于竹帛,也终束之于高阁,芸芸众生甚难相见。致使一些人即使与其长相厮守也无缘相知;致使优秀传统文化即使就在眼前消逝也毫无所觉而未加珍惜与保护。

1.3 后继无人。我国很多地方传统艺术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地方文物的拥有者或守护者,地方传统文化的知情者,尽管惨淡经营但终经营惨淡,相关人员与相应文化都晚景凄凉:地方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结局正在上演或即将上演。

2.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全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1 规模大小有别。全国传统文化主流、宏大、高端,是阳春白雪,有专业的团队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宣传、开发,常见诸于教材、影视作品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虽丰富多彩、接地气,但非主流,可能是下里巴人,一般少有人问津从而处于濒危阶段。

2.2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国传统文化的有益补充。有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每一种全国传统文化都曾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全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又是它的土壤,只有土壤更加肥沃,土壤中的植物才会更加茁壮。

2.3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可能成长为全国传统文化。任何一种全国传统文化都曾名不见经传,甚至深埋地底难见天日。但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鲁迅曾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注。那么,地方上现在名不见经传的传统文化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4 亲疏远近不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虽熟悉却遥远,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尽管陌生却在身边。全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入门尚且不易,登堂入室更难;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接地气、通俗易懂,更适于低龄段的中小学生模仿学习。

3.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必要性分析

3.1 文化战略是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们正从物质经济时代进入到文化精神时代。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新“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是今后中小学语文、历史、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3.2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更需通过中小学教育来保护。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而中小学生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辐射范围广泛,且一届届更替,必将成为当地的主体人群。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用心去呵护,只有从小就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熏陶,有文化情怀与家乡情节的当地人才会为家乡文化痴心不移终其一生。

3.3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能给广大中小学生植入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小学生理解、保护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轻易地实地考察,触摸到祖辈的辉煌,感受到祖辈的勇敢与睿智,更容易产生家乡情节,从而更愿保护与传承家乡文化。

4.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分析

4.1 中小学教师是最优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团队。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语文、历史、艺体等老师本就从事着文化传播工作。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一般较为深刻,易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传播人;他们拥有最专业、最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这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学活动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小学教师还拥有最稳定、最可塑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象和最便捷的文化传承活动时空场景。

4.2 中小学生是最优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象。中小学生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可塑性很强。非中小学学段的学生不是太小就是太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此乏人。对于家乡传统文化,中小学生比其他群体更有热情,更易产生家乡情节、文化情怀从而对家乡传统文化更亲近,更崇敬。中小学生具有的数量优势,有利于一些大型、多人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现更优质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才;有利于形成更良好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宣传地方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影响。

4.3 中小学校园是理想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所。中小学校园有现成的、优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师资,有集中的、数量庞大的、稳定而优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象,有各种不同规格的传承场所。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往往受到人手、舞台等的限制,但中小学校园却几乎没有这种限制;有些文化活动往往需要契机如龙舟需要有端午节,灯会需要有元宵节等,但在中小学校园往往没有这些限制;一般的文化活动往往受到经费和观众的限制,而中小学校园却没有这样的烦恼。

总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校都是极为有利的事情。

猜你喜欢

家乡校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