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特长生的心理辅导与培养策略

2020-11-25卢永刚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长生心理体育

卢永刚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 广西 柳州 545300)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运动与博弈,同时也是心理层面的较量。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复杂且无法避免的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会在方方面面体现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并对运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诸多的研究中,有数据表明在高水平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30%取决于战术训练,剩下的70%则由心理因素决定[1]。所以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中,不论是想要使学生学会高水平的专业技巧亦或是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除了需要注重相关的战术训练外还应该考虑到相关的心理因素影响。在相关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体育考生之所以会在专业考试中出失常导致技术动作上的变形甚至于策略上的失误或是常识性的犯规等现象,最后在考试中未能发挥出原有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足,缺乏心理稳定性,一旦出现意外就会造成自信心缺乏。所以,在培养体育专业生时不仅需要技术的培养还需要做到心理辅导。

1.体育特长生在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素质方面的水平不高。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高中生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满足,也造成了在生活中缺少一些历练,导致他们在各种比赛中遇到困难就选择后退,意志力不够坚定,缺乏勇敢向前的拼博精神,而体育特长生需要更加强大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体育特长生需要比普通的高中生承受的压力更大,付出的努力更多,不仅是身体方面还有脑力方面。但从现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看,思想素质水平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1.2 对文化课学习的影响。体育特长生需要时间去提高身体素质,所以会导致文化课程学习的缺席。而且体育特长生训练非常的辛苦,常常会出现学生在文化课上不能很好的集中精神,严重者还会出现上课睡觉的情况。还有一部分体育特长生会觉得已经是体育特长生了,那么文化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高考的时候只需要随便学习一下就可以了,然后轻轻松松考上大学。这点表示在他们的思想中,体育与文化成为了两部分,体育占主位,文化学习是辅助性的。正是因为体育特长生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学生懈怠了文化课程,文化课程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

2.体育特长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2.1 励志教育及自信心的培养。在学生缺乏自信心时,应当在训练的间隙给他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或者文章,用励志的言语和前人事迹激发他们的斗志、补足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时候以自身为故事蓝本,讲述以往的艰苦和奋斗的历程,与当下进行对比,让他们明白自身所享有的资源是多么优越,现在学校所提供的条件相对从前有多少进步,这样就能刺激他们更加认真的参与并完成相关的训练。对于素质相对落后的学生则应当适当的降低要求,布置的动作不能太过困难,应使其能够较为轻松的完成,在心理上为其增加自信心。

2.2 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优化。教师一直被称为“心灵的园丁”或是“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其实也是一个平凡人。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渴望,有些独属于自身的喜怒哀乐。当我们需要处理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压力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不适或是不好的情感表现、情绪等,这是作为人类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特性。但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巨大责任的同时就要学会在困难和压力中保持相对的理性;生活中快乐和悲伤总是相伴,但我们可以选择看到更多的快乐,要适当的自我调节、放松心态,让焦虑和悲伤与自己说再见。教师在面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时应时刻保持重视,教师本人更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时刻进行自我维护[2]。

2.3 保持良好的心理距离和师生氛围。师生之间本无高低之分,教师应当努力贴近学生的心灵,构建“零距离”的心理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心理认同度和承受度,要使自己有着足够的“人性化”、“接地气”。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标志性和导向性作用,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况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群体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能够相辅相成的基础。教师只有带头体现自身的导向性和标志性作用,学生才能体会并下意识的跟从,朝着当代社会给出的方向全面发展。学校也应该大力支持并加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堂、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室。同时不可以忽视对教师本身心理各方面的关注,应当开展相关的培训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提高自身。只有教师本身了解心理教育,才能更好的着手到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中,这对预防学生心理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积极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在高中愿意找教师谈心的同学变得多起来,教师可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将教师视作可以信任的人,不再惧怕与教师说真心话。忧的是,学生们在谈话中透露出来的心理压力与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还会对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带去负面的影响。这些心理问题要仔细的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只有一对一的进行专业心理咨询,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与有效的指导,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缓解心理压力。为此,我校专门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便于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咨询,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宣传,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师,勇于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3.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3.1 鼓励有特长的体育特长生。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对身体素质的锻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需要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与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体育教学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克服体育教学中的弊端,同时也需要改变将体育作为升学的思想,将学生的健康与体育挂钩,使学生能够从思想层面理解体育的重要性。

3.2 合理安排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体育特长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实行,高考作为体育特长生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学校也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体育特长生不能跟普通的高中生一样正常的学习文化课程,许多的体育特长生在班级中是被忽视的,白天负重的训练让他们大多数时间处在睡眠状态,所以,学校应当把这些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一下,将文化课程安排到其他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程时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3.3 合理的利用资源以及器材。在高中阶段,体育课堂一般不受重视,所以教学资源以及器材方面比较缺少,教师需要利用现有资源选择一些常规的器材加以利用,合理的运用器材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各种技巧,做到有效的培养[3]。

4.结束语

从根本上来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是人才,都具备着强大的潜能,但潜能如何转化为能力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后再进行专项培养。总之,请永远不要告诉学生“你不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只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挫败感进而放弃。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在跌倒时重新拾起自信心、重新燃烧起斗志再次前进。

猜你喜欢

特长生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