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2020-11-25邱加凌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食物链生物意识

邱加凌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福建 宁化 3654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起来。人类一方面希望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另一方面却事与愿违,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愿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学科是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作为生物教师,我们理当担当渗透环保教育的重任。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让环保话题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环保意识渗透在学生的骨子里。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以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环保行动延续下去,使学生能有这种环保意识并能付诸行动。为此,本文着重对当下所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整合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新课标改革的当下,在生物课本中越来越突出对于环保教育问题的渗透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与环保问题相联系的。如讲到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问题,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白,食物链的起点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食物链持续存在,并保证推动整个生态圈的动力所在。因此,破坏绿色的生态环境就会造成食物链的断链,给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带来危害和灾难。爱护绿色植物,呵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就是环保意识的体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今生态所面临的问题构建相对比较完善的环保教育渗透式体系结构,并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比如说:PPT演示、动画影像、图片等新媒体的使用,借助其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效果。

2.立足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课堂是我们渗透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环保教育。在相关课堂讲解中,我们始终不忘环保这根弦。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特别是要通过学生养护一些花草、小动物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细心”。班级的盆景可以“承包”给有爱心的同学,隔一段时间,可以互换呵护的对象。这样,学生不仅在观察过程中学习到了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慈爱与善良,培养了他们平等对待各类生命的良好心态。当然,仅仅依靠传统的课本知识传授为主的话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堂基础的文本知识教学以外,还应增设学生感兴趣且有必要可实施的生物实验。在此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同时,老师相应的在实验进程中抛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致于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加有效的了解到环境污染的条件以及如何治理的办法,以进一步在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参与社会实践,行动反哺环保意识

单纯依靠生物课堂中的文本知识和实验知识还远不足。社会实践也是环境保护中最关键的一环。学生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生活与生产中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去关注一些破坏环境的问题,那么,破坏环境的问题就会被我们不经意中忽略了。如,学校周边的小店经常有新开业的庆典活动,这时,店主为了表示喜庆,往往会大量的燃放爆竹或者焰火,这些爆竹和焰火造成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会给我们学校带来噪音,而且大量的粉尘弥漫空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我们为此引导学生做社会实践调查与调研。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会对当前燃放烟花爆竹现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对于当下严峻的环境问题,凭借再完美的理论知识以及环保知识都是不能够支撑着的,最切实际的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绝非口头行动。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自身周围的小事,尽可能地减少自身的污染排放。例如:出门随身携带环保袋,避免使用塑料袋;禁止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改正果皮纸屑的随地扔放等多方面问题。除此之外,周围很多不起眼的小问题也能反映出大大的环保问题。通过现身说法,以实际行动来反哺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以及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在初中阶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是极其具有重要意义的。作为生物老师,应积极探索新的环保意识渗透的生物教学模式,注重环保意识和行动的有机结合,摸索出更多卓有成效的方案以及教育教学资源,以进一步推动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最终为确保环境问题的改善能真正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食物链生物意识
生物多样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物多样性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有趣的食物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