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11-25赖国辉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烧杯蜡烛二氧化碳

赖国辉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1.情感沟通,打开创新思维窗口

情感沟通是学生探索的关键路径,是开展创新思维的重要窗口。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心态体验,有时感到愉悦,有时感到迷茫,有时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敢于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时刻体验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及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创新的源泉。

2.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思维热情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教学的主导者,决定了一堂化学课里所要学习的内容,甚至教学的进度、采用何种方式来学化学等等,单方向地向讲台下的学生灌输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内容等等。很多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感兴趣,在课堂中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对教师的提问也不当一回事,如果被提问到,学生也是犹豫的,面对教师的提问不积极,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压抑,没有活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更谈不上了创新思维培养。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让学生变成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他们构建起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学习紧张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和激情,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3.创设问题情景,培育创新思维

问题是学生开展思考的起点,问题是学生开展创新的源泉。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发现新旧知识的疑问处,自然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不断想象、不断交流,不断梳理、不断归纳出理性的问题,经历问题的形成过程,感悟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体验。如引领学生学习“水分子的运动”的时候,点拨学生想象大海里的水波涛汹涌、江河湖泊里的水静如处子,回味蓝天上的白云飘飘,春天里的牛毛细雨,秋天里的瓢泼大雨,冬天里的鹅毛大雪。此时,学生对生活里接触的云、雨、雪,极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经过对话交流梳理出新的问题,水的三态是如何变化的,从化学视角如何解读呢?由此,生活情景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发了学生的思辨,引发了问题的理性发现,体验到问题的产生过程,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创建实验平台,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能引导学生获取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到创新思维的过程性、艺术性和可行性,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演示实验不仅仅是验证知识形成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应该是引领学生去经历、去思考、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变革“教师做实验、讲实验,学生看实验、听实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甚至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给予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创设积极思考、积极探求的平台,引发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和谐发展。例如,结合喝糖水的生活现象,开展了“怎样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的探究活动。当各小组成员,按照“猜想—方案设计—实验验证—归纳发现”的步骤,开动脑筋,大胆假设,设计验证方案,经历探究过程,直到最后发现新知。学生那探究的热情、那探究的欲望,到活动结束的时候还兴趣盎然,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5.鼓励学生反思,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悟反思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价值。例如,指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在一只烧杯里放入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把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倒入烧杯中,蜡烛自下而上地熄灭;目的是既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证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时选择了一位同学上台做实验演示,却出现了蜡烛自上而下地熄灭的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同学们立刻沸沸扬扬起来了。为了让学生建立实证意识,请这位同学再次操作演示,结果出现了两支蜡烛都不灭的意外现象!至此,我只能亲自演示,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终于出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的现象。趁热打铁,指导学生仔细反思上述三种不同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学生先是认真思考,再经过激烈的辩论,终于探究出真实的原因:第一次靠近高的蜡烛一侧快速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使高蜡烛周围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于是高蜡烛熄灭;第二次倒得太慢,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飞”走了,所以蜡烛都不灭;第三次紧贴烧杯边缘,倾倒时远离火焰,二氧化碳气体不受加热,于是实验成功了。针对意外现象开展有价值的反思,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猜你喜欢

烧杯蜡烛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神奇蜡烛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神秘熄灭的蜡烛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