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利用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课后习题

2020-11-25马成福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本习题建构

马成福

(青海省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 青海 大通 810100)

1.学生心理特点及课后习题研究背景

1.1 学生心理特点。首先,根据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不能灵活地进行学习迁移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学生更倾向于处理带有具体情境的问题。其次,小学生记忆的方式只要是声音与形象编码为主。先入为主是他们记忆的一个重要规律。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记忆特点,利用有限时间让课后习题的练习效率达到最优化。最后,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从无意注意为主导向有意识注意为主导过的渡阶段。

1.2 课后习题研究背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活动有浓烈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根据耶基斯-多德森法则,人的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不成正比,而是呈倒“U”。怎样设计课后习题,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动机强度达到最优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课后习题。顾名思义,课后习题是教科书中除去每节课的新授内容中的例题以及练一练,剩下的练习部分。是学生回顾以及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必要手段。课后习题是基于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贯彻课堂上的内容为主线,旨在巩固和补充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人认为数学问题是数学教材的心脏,而课后习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具体化的数学问题。换句话说,课后习题也是数学教材的核心部分。新课标课程结构的改变,一个突出的地方在于从原来的题海战转变为重视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本事。从原来的机械学习到现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结果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那么,怎样设计合理的课后习题,才能满足建构学习的要求呢?本文主要是从课后习题的设计来实现上述的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小学生作为接受基础知识的群体,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能否创造出新的理论知识或者实践行为。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作为身心发展都不平衡的个体,他们的发展特点制约了他们的创造性。对他们来说,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能够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有较完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掌握各种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课后习题的巩固就是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2.小学数学课后习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2.1 存在的问题。首先,小学数学课本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固有的知识的重要性体现不明显。课后习题整体的知识含量,知识和训练的掌握,变得很抽象,不实用,重点为结果,相反不太关注过程。原因在于并没有明确的阐述“过程与方法”,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是不是可行,以及单单依靠对课本课后习题的编改是难以实现的。课后习题设计上注重双方的形成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还要注意研究这个过程。然而,教科书是例行演习应该测试的问题,应该更注重过程,成为他的真正形式。其次,小学数学课本课后习题对学生思维启发方向不明确,而明确表明思维过程,注重渗透,这是一个数学教材核心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开发,旨在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课程框架构建策略。课本课后习题开发功能还不全面,课本课后的习题和我们强调的方法和策略是不配套的。

2.2 设计建议。首先,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及年龄特点,课本的课后习题在日常生活中做比较好,课后习题题目中主角往往是“小明、小芳”等一系列虚拟的孩子,其次是“老师”,这个原因是因为主角也是学生,让孩子有亲切感,拉近了孩子与题目的距离,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其次,提高层次需求是教材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课本的设计专注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实行引导,那就是要实现这些目标,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水平最大化。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后练习可以展现思维过程,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渗透策略。例如,使用该辅助模型方法,直观的图标,光线的数目,“矩形块模式”等工具。例如“汽车行驶问题”其中就有这个问题。为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必须把问题设计的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减少他们解决问题的难度。最后,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他们更倾向于无意识记忆,那么怎么利用这个思维特点呢?教材的课后练习可以设计自然美丽的插图,体现教材课后习题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即一个单元关于一个主题插图都是一个系列的。涉及这一主题在各方面的场景,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事物更完整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或者是不抱任何幻想而且篇章炫目复杂的插图,或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课后习题研究背景出发,通过对课后习题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在小学课后习题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层次、体系、插图等相应的建议。

猜你喜欢

课本习题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