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数学空间之美,让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生根开花

2020-11-25黄珊珊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长方体观念数学知识

黄珊珊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福建 晋江 362261)

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是包含在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素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有效的达到目标,教师必须要科学的采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形成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1.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图形和几何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图形、结构及其性质与特点,但若是想要让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观念,则需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实现具象和抽象的相互转换,如此才能掌握基于图形想象和重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首先,很多教师对空间观念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单纯重视知识讲授,在图形教学中也只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特性。其次,教师缺少在教学中渗透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缺乏实施的标准,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的理解空间关系。再次,对空间观念的评价多以笔试为主,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它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当主体面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时,会自觉的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数学的方法和思想来解决问题,并且在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探索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进入新世纪之后,各国对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将“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纳入到小学数学家小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应用意识、主体意识以及目标意识。

2.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实现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的整合

2.1 构建情境,建立空间观念,为应用意识奠基。空间观念具有抽象性,它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集合图形想象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这种抽象和具象之间的转换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出发,构建具体的情境,降低认知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形成空间观念。例如,在进行面积、体积等单位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如让学生们将一些体积较小的物品,如铅笔盒、书本等放入到书桌中,观察它们所书桌内部空间的大小,据此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这种方法在空间观念和视觉现象之间建立了有效联系,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而且通过现实情境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即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可以奠定其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使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下意识尝试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2.2 加强实践操作,丰富空间感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通过观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深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丰富其空间感知,实现数学知识抽象性和思维形象性二者的相互印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动手操作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中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操作机会,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利用废弃的硬纸盒制作长方体,让学生们对长方体面的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再或是利用细木条以及橡皮泥,制作长方体框架,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在同一个方向上必须有4根同样长短的木条才能形成长方体的框架,从而对长方体的特征形成深刻的空间认知,另一方面,知道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为学以致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应用思维。

2.3 重视实际应用、巩固空间观念、强化应用意识。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并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学校内圆形花坛或是其他物体的周长、面积。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后,布置实践任务,对当地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形成表格或是统计图。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必须要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发现数学空间之美。、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猜你喜欢

长方体观念数学知识
维生素的新观念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抓不变量巧解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