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

2020-11-25代全海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代全海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1.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广泛推广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将我国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指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个人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具有指向性,还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性;故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学习能达成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不同的学科其核心素养内容也不相同;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应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还要各方面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

2.探究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表明了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它融合了传统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并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具体分为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方面、十八个基本点,针对对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改善,而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

本文重点不是阐述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具体内容,而是主要探讨影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些因素,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为了充分阐述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因素,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国家的重视与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障和推动力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就新课程改革做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把“立德树人”目标具体细化为核心素养并做出了改革部署和具体的推进措施,目前已进入到关键时段,可以说,党和国家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这就从肯本上保证了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持续的得以贯彻与执行。

2.2 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众所周知,规划是要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去贯彻执行,虽然国家已把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高素质的人才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实施则需要具体的部门去落实,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对核心素养教育的认知程度、态度和政策的制定也将影响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

2.3 学校与教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启动,作为非高考学科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方面。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落实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新高考与新课改》等课程厘清本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老师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虽然说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己任,但对老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决定了老师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去执行相关部门制定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政策。因此,在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校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对教师的考核方式,只有如此教师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才能得到有效构建。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有关核心素养落实的教学至关重要。

2.4 学生与家长的态度。如果以上几方面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是否愿意学,家长是否支持也决定着核心素养能否养成的重要因素,虽然,有部分学生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大部分同学还是根据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来进行选择的,因此家长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直接因素,虽有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但大部分学生还是通过高考成绩进入大学的,学生和家长看中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够考上大学,是否能很好的进行就业,是否有发展前途,而不是去关注核心素养是什么,这就需要政府学校、老师在社会上营造核心素养发展的舆论氛围,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使核心素养的得到较快的发展。

最后,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当前,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多落在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和作品完成方面的评价,对学生完整阶段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表现还缺乏系统完整的评价。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操作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通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侧重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测评的重要依据;要重点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掌握相关的理论;除此评价事项外,还要注重制定科学严密的评价方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达到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核心化素养的评价要求,切实促进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此,转换学科评价方向,对学科的教与学进行科学有效性评价是判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完成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的手段之一。由此,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就已经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从而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因此,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是一套科学、缜密且具有良好测试标准的评价体系,但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除了吸收兄弟学科课程评价的方法外,还要利用自身优势,有所创新,实施有效评价。信息技术教育中有效的评价应该包括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小组合作、课外拓展应用等方面以营造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从而更好地为学习其他学科服务,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信息核心素养。

3.结语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让其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能仅靠信息技术老师单打独斗,需要政府、学校、家长、老师等多方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