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0-11-25许佳林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角形思维能力文本

许佳林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镇坭浪小学 广东 廉江 524400)

1.引言

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更专注于逻辑性思维培养的课程,和日常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具有抽象化思维的特点,在学习难度上也较其他课程更大。由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刻了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逻辑思维,为学习成效提升及更加深层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撑。

2.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2.1 小学数学文本知识的跳跃性影响学生思维能力。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的文本知识都具有跳跃性和简洁的特点。但是小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思维模式很难跟上文本知识教材的内容,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抵触。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教材中的文本知识作为基础,尽量多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将所要讲述的知识表达出来,从而给学生整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学习《乘法与除法》的时候,如果只是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解释,学生在思维上很难理解,学生的思维被打乱,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乘除法,主观上很难理解其真正地用法。因此,教师就可以使一些形象的例子,举例证明乘法和除法的原理和使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

2.2 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数学知识具备概括性和跳跃性以及抽象性等多种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蕴藏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这却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之上适当地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补充,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充知识,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整合数学教材,发散学生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作用,把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授课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在授课前可以事先准备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尺等,帮助学生们初步的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在给予学生们发言的机会,说出自己在生活遇到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那些东西是三角形的?可以用其他的形状来代替吗?”等问题,指明学生们的思考方向,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并且可以有助于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3.2 创设情境巧用实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情境能够让学生投入全部的精力参与到学习,实现思维训练、思维转化。如学习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书本内容,告诉学生有多少个面、多少条边,虽然学生也能够记住,但是却很难做到直接理解。对此教师不妨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木棒、胶水,带领学生用动手实践方式拼搭长方体、正方体。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多向性与灵活性。此时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形成了扎实、稳定的数学思维意识。

3.3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数学教课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教育计划,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活跃思维,逐渐的为学生理顺思路。教师想要使学生拥有高质量的数学思维模式,就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充分的调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数学这门科目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思考途径和学习方法都没有相同之处,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公式,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才可以不受阻碍。例如教师在传授学生“倍的认识”这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变成动手操作活动,以此来带入理论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圈,来理解2的倍数,4的倍数等内容,还可以用数铅笔的方式来达到教学教学,这样的有趣方法可以充分的带动学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制定详细的思维训练模式和政策,立足课堂,加大课堂的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老教师也需要加大思维训练方法的创新模式,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还要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三角形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