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多思”的教学策略

2020-11-25郭志丽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学课文阅读教学

郭志丽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小学语文新课改中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导”,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效地阅读。“学成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如何以“疑”、“激”、“思”,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研讨的主课题。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我们构建出阅读“多思”教学模式,即:阅读“多思”教学三步曲一-课前自学存疑、合作质疑答难、教师激疑拓展。

1.课前自学存疑

自学存疑,指上新课前,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存疑置难。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要先根据课文提示及注释先把课文疏通一遍。然后把课文中的疑难字句标出来,写出疑难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教学《全神贯注》,老师事先布置自学提纲;学生要完成常规预习任务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课前先把课文的生字读一读,运用工具书了解新词词意。学生借助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试着概括课文的各段段意;把课前预习遇到的难点或者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标注出来。教师通过自学提纲这一“桥梁”,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生疑,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存疑,它一改以往只是扫清学习课文的障碍的低要求预习为要求学生自己初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明白课文疑难较高深度与较高难度的预习,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

2.合作质疑答难

2.1 合作学习。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所以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不是很强。甚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质疑答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遇到的疑问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解答难题,它以自学存疑为基础。

当然,要想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改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目标,不能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次,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地位,不能在继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反而是要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自己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最后,老师要改变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们成为朋友关系,活跃严肃的课堂氛围,加强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都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2.2 询疑问难。一上新课,教师揭示学习内容后,让出10来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老师课前引导,昨天,老师布置大家依据自学提纲预习课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把预习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解疑解答。

“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要质疑,就得斟词酌句据抠字眼,不经过自已的认真读书,勤于思考是质不出疑难所在的。

(1)自答。学生能进行自答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又容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答。如教学《全神贯注》时,学生提出“……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中的“痴痴地”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只需结合上下文认真思考便可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这个问题提得不错,你能不能再认真地学习课文,自己来解答它?”教师这样的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思考的欲望,不一会儿,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讨论。讨论的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组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的课堂讨论,互学互教。

(3)启发点拨。语文教学阅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启发有方、引导有术。例如在课堂上有一个同学把“拨”读成了“拔”,我抓住这一契机,相机引导学生掌握区分“拨”与“拔”。我先从这两个字的音、形两方面加以区分;然后,我让学生上台进行角色表演,让两个同学分别展示“拔”和“拨”的动作和情境。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这两个字有深刻的印象。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使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感到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何处,有针对性地教学。有针对性的启发点拨,更有利于贯彻“精讲多练原则,减少无效劳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师激疑拓展

语文阅读教学的激疑拓展部分,教学时间大约15分钟不宜太长。

是指教师诱发、点拨和引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多思的欲望,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疑深又疑透及疑广,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

拓展训练必须注意的是,要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它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以后进行,也可穿插在课文教学中,如教学《丰碑》一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再现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教学设计这一道拓展训练题,用下面句式写一段。“望着这一座晶莹的丰碑,我似乎看到了在前进的队伍中……”,要求学生想象军需处长发棉衣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学生构思的产生,就像闪电那样,只要轻轻地刺激一下就行。这项拓展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军需处长那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和蔼可亲、关心同事的感人情景跃然纸上。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疑拓展可以使学生彼此触发,积极推想,激发创造潜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自学课文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