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学生情感脉搏,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2020-11-25黄凤珍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感

黄凤珍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 福建 清流 365300)

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让对话持续深入的动力就是学生的情感。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学生情感脉搏,才能让文本材料表达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灵。课文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的桥梁。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让情感的纽带沟通在课文、教师、学生之间。这里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探讨如何把握学生情感脉搏,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1.妙用导语,激发学生情感

《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说明,即使是情感丰富的名篇佳作,如没有经历、体验过,要触动学生心灵,谈何容易呀。这就要求执教者在以情传情、以语激情上下一番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去。因此,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巧花心思,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语,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场景,可以是巧设的悬念,可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场发人深思的讨论,以“投石激流”,勃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情感的深入垫定基础。

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我首先出示了一组动画:一只饿狼发现了一群温驯的小鹿,狼凶猛地向一只小鹿扑去……镜头到此戛然而止。我问学生:“见此情景,你心里想什么?你最期望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希望有人能把恶狼杀死,保护那弱小的鹿。我乘机引入:“20世纪初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和你们一样,为了保护鹿群,下命令捕杀凯巴伯森林里所有的狼。结果,狼都死了,小鹿该活得好好了吧?不,事与愿违!没有了狼,鹿群不仅没能过上好日子,甚至面临灭绝的恶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大家放声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这样一段导入,在不知不觉间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鹿群为何面临厄运促使他们随着内心的情感迫不及待地去初读课文。情感的纽带得到启动,教学活动也因学生激发起的情感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2.以情带读,强化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处于变化过程中,其变化可以是产生——加深——稳定,也可以是产生——减退——淡灭。教师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后,要善于把握情感纽带,把学生的情感引入文本的状态中。通过读与文本进行交流,去想象作者描绘的形象,去感受文中的意境,去揣摩人物的内心,去体验作者的情感,让其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不断强化。让小学生参与诵读的动力,不是教师的强制要求,而是文本的情感推动。通过阅读,儿童的情感与文本作者心灵沟通,实现与作者悲喜与共,情出肺腑的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感染力。如在朗读时,如果单从技巧方面去指导,是收不到最佳效果的,学生只会为了配合老师而装腔作势,把声音压低,把语调拖长,结果反而是弄巧反拙。只有激发学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参与,读出作品内在的感染力,形成情感交流的心理场,这样的阅读,才能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3.领悟语言神韵,深化学生情感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有“得意忘形”的说法,这个词原先并不是贬义的,是说不要被外在的形式所迷惑,直奔“意”这个主题的意思。阅读,特别是反复的阅读,就要“得意忘形”,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言外之意。文章的语言不仅是形象的载体,更是作者情感、意愿、思想、心灵的载体。因而,我们要通过深层次的剖析,读出作品语言的感情色彩,品味作者细腻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文《穷人》中,西蒙死后,两个孩子无依无靠,渔夫知道后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要用‘熬’字,可以用其他的字眼吗?”“熬”字体现的是桑娜夫妇宁愿自己吃苦,受煎熬,也要收养西蒙孩子的决心和勇气。孩子们读出了桑娜夫妇博大的爱心。“熬”字让人动容,学生动情的阅读,读到情深处,感同身受,声音哽咽了。接着,我话锋一转,回到课题上来,文章以“穷人”为题,仅仅是要表达沙俄统治时代渔民贫穷的生活吗?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桑娜夫妇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却有最美好的爱心,是博大的爱让他们拥有精神层面的富有。通过一个“熬”字,领悟了文章语言表达的神韵,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升华学生情感

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只有在情感的推动下才能被激发。情不自禁,说的就是情感的推动力。要在情感的交流中,让学生有感而发。教学的艺术,就在于通过语言的感染力,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情感变化。阅读课堂中,教师适时的点拨与提问,可以为学生抒发情感提供平台。如,学习《大瀑布的葬礼》时,学生沉浸于大瀑布面临枯竭的无限惋惜与哀痛时,我马上问:“假如大瀑布会说话,它会说什么?”使学生对大瀑布即将消失的惋惜和哀痛更为强烈。我接着又问:“放眼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大瀑布一样发出哀号的还有谁?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学生的情感由课文延伸到生活,拓宽了情感的领域,也促使学生的情感不断推进、延续。

滴水穿石,聚沙成塔,我们如果能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弦,那么,一文一情,如此反复迭加,孩子的审美情操、道德情感、语言能力亦会随之培养起来,孩子们也会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向善、爱美,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园。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