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体育改革下的学校体育管理研究现状以及对策

2020-11-25相明慧天津师范大学

灌篮 2020年19期
关键词:体质教学管理体育课

相明慧 天津师范大学

一、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定义

《体育管理学教程》中指出:体育教学管理是集体育管理和体育教学于一体,不仅依附着体育管理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而且还利用体育教育的目标、规律以及特点,对体育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①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为体育教学管理者和学生、体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体育教学管理者和师生等关系的调节而提供机制性保障,利于维持和谐和稳定的体育教学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提高体育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②在当前普通中学开设体育课和我国中考教学改革的重大战略发展要求下,加强高等学校各项学生体育教学管理不仅会更能有效推动增强在校全体学生的综合心理力和体质健康,还会更能有效推动促进体育在校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因此,保障高等学校各项学生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应试教育明显

政策文件的下发,虽然会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虽然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施起来也会面临很大的难题:师资力量不够、场地有限、器材不充分等问题。当体育分数与语数外同分值时,应试教育学科的出现,很难让学生们从本质上热爱体育。各级和其他地方高等学校都一定要严格遵循“考什么,练什么”的体育教学管理原则,在平时的中考学生健身体育竞赛项目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过分注重对各级中考在校学生健身体育项目的综合体育锻炼,而往往完全忽视了对中考学生这种发自内心的健身体育运动热爱,仅仅为了学生能够做到更好的积极开展高等学校中考学生体育竞赛教学工作,应对各级中考学生体育项目各级中考。在一些没有中考考试省份的高中体育考试成绩评分标准中,可以明显发现中考男子1000米和中考女子800米已经逐渐成为一些体育学校中考学生必考的体育项目,其次也就是自由跳跃射击类和自由投掷这两类是从项目中各自挑选一个项目进行综合测试,可见目前跑、跳、投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必考体育项目,长期枯燥的体育训练不免也就会逐渐引起部分学生对学校体育的一种厌恶感。

(二)体育课不被重视、执行力度不乐观

大部分同学们可能都会错误地认为,体育老师是所有教师中体质最差的老师,动不动就“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上语文。”随意占用学校体育课的不良现象一直普遍存在,尤其特别是一旦到了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体育课直接成了期中或期末复习课,所以才有了“做事体育就是说话听起来重要,做事说起来次要,忙事做起来不要”的正确说法。通过与初中生的沟通中发现:现在体育上课模式大多采用“放羊式”,集合后在体育老师的指挥下慢跑两圈,随后解散自由活动。课间操的时候做广播体操也不会认真地在做,也是没有做到想做的那个样子,这样就直接就会导致了部分初中学生对于各项各类体育运动会的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点的掌握较弱,身体素质往往甚至无法真正得到很大提高,也往往无法真正能够达成“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运动的目标。

(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我们应该都有同样感受,你们的体育老师可能总是会说“你们是我教过的学生中身体素质最差的一级”随着生活品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沉重的书包、出行方式的便利化、快餐汉堡无时无刻不在阻碍我们运动甚至加快成为小胖墩的步伐,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经达到53.6%,初中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71.6%,缺乏日间户外活动是造成高近视率的主要原因。③采用体育中考的形式来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内心的运动兴趣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精神。而是在政策的改革下,学生为了顺利进入高中学校,不得不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但是与自身的运动兴趣爱好无关。中考体育的初衷是好的,初衷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但是忽略了人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因为先天不足是无法得到全面发展的。

三、针对不足,提出改革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体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给了学校体育一个很好的方向目标。顺着体教融合的思路,学校体育目标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使学生学会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还可以塑造学生坚强果敢、团结的意志品质。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学校体育领导者认为应尽快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体育政策,改变我们原有的学校传统体育思想,加强规范学校学生体育运动教育管理工作,严格管理体育教学,建立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促进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学学校和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灌输给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促使学生从内心爱好体育并喜欢体育,而不是被迫考试而去练体育。体育教师应该有主动权,规避“考什么,练什么”的现状,根据学生的现状,恰当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刻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除了在思想上让学生们正视体育中考外,还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很重要,这一小时的锻炼中可以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运动技能,也能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小组,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改变学校体育教师原有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以体育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直接使得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效率低下,改变教师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由学生来作为学习主体的由教师来作为教学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体育学习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使得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每个学生的集体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能够处在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学习环境下,既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又能轻松地锻炼了身体素质。

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要做到教、练、赛相结合。坚持实施体育考试与学校体育课程相结合,与学生日常锻炼过程相结合,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和运动技能培养相结合。④

目前学校体育还面临着教师师资力量匮乏、场地设施不够全面等问题,还需要逐步解决。虽然“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我们要打破传统思想,涌入新时代思想,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改变课程内容的传统性。

(二)从学生内心出发,使学生热爱体育

不仅在室外体育课上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要在室内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的好处,体育对孩子们来说,源于从小的游戏娱乐中,但随着文化课和课外培训的加重,导致如今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原因之一。闫士展认为,应当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实现全程育人的意识,让体育锻炼贯穿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⑤对于身处成长发育的学生阶段来说,沉重的书包、家长的期待、课外培训已经压得喘不过气来,弄清学生体质真正下降的原因,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一定的决定权,尊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促使其发挥自身特长,在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自身经验,实现学生的深度发展。

(三)改变家长对体育的看法

在现在的“重分轻体”下,大部分家长都觉得体育就是一项可有可无的科目,与其多花时间在提高分数的培训班上,也不会想把同样的时间花在体育上,同时也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忽视,所以改变家长的态度也是必然的。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要强调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多和家长们沟通,从思想上慢慢改变家长对体育的态度,鼓励家长一起参与到和学生的体育锻炼中,既能锻炼身体,也能促进彼此间的关系。

四、总结

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更好的促进青少年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国家在各方面对体育现行政策进行了改革,这对于学校体育的管理者也是一个新的发展与新挑战。提高对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的高度重视程度,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主体作用地位,改革学校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这就必然要求学校体育领导者们良好的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效率和体育管理教学质量,也同样能充分调动学校老师的体育教学活动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注释

① 季本波.烟台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

② 宋雷.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构想分析[J].华夏教师,2018(21):6.

③ 陈磊青少年近视率居高或威胁国家安全 近视防控任务艰巨[N]法制日报,2019-8-2(02)

④ 金成军.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实施策略——以牡丹江市初级中学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1):123-124.

⑤ 闫士展,傅建,王若光.从“提高体质”到“立德树人”:扬州会议的历史回顾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转向——熊斗寅、曲宗湖、李习友和施永凡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04):9-17.

猜你喜欢

体质教学管理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讨厌的理由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