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的小学体育团队精神的培养探究

2020-11-24巩永强

读与写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德育技能

巩永强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 甘肃 白银 730900)

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德育的培养十分关键,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团队精神,是每个体育教师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团队精神,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小学学生的团队精神需要利用多种途径,要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及内容做出改善,使其更加适应当今学生的接受范围,将课堂主体归还于学生,明确“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每一次体育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来,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不断促进自身德育方面的发展。例如,在传统的接力赛跑中,教师通常直接进行任务布置,由于年龄限制,学生对接力赛跑的意义并不能准确领悟,只是机械的认为这就是体育课该有的活动。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转变过一成不变的思想。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组织学生进行物品大搬运,将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方式分为5组,并明确组内任务分工。将相同数量、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每个小组赛道前,要求每队每次一人拿回相应物品返回,依次进行,看哪队最先完成任务。比赛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组内讨论胜负原因,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积极主动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加深对团队精神意义的理解。如此将每一位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都能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提高接力赛跑的参与度,激发学生潜在的团队意识,于接力赛跑中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于合作中掌握接力赛跑的方法,在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德育方面的团队精神。

2.通过竞技项目,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体育作为一门竞争性明显的学科,具有许多竞技类项目,“合作共赢”便是其中心思想,其对团体合作能力要求非常之高。竞争与合作就像一把双刃剑,二者对立统一,有竞争的地方便有合作,有合作的地方就有竞争。这就要求体育老师的教学重点不仅仅只是在于传授体育知识以及培养体育技能方面,更多的是传授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交流技能,让同学们深刻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同时,学生在竞技类体育项目中获得的合作能力对提升自身交往能力也有改善作用。再比如,在进行篮球一课的体育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将“篮球精神”传授于学生,让学生明白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而是一个团队的协作。而团队协作并不是简单“1+1=2”,而是利用每个个体之间的不同优势与能力差异,发挥出“1+1>2”的绩效。然后,将同学们分配为5人一组,在学习篮球技能的同时,让同学在体育项目中明白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做好团队中的一分子。

3.做好交流互评,加强团队精神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交流互评也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比赛后的交流互评,可以使认识到自身的在哪一方面存在着落后与不足。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交流,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深刻并充分的感受到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例如,在对兵乓球知识时,首先将同学分组,在进行训练后,教师预留出时间让学生可以组内讨论在乒乓球训练时哪些方法运用的好,哪些方法需要改善才能进步或哪个同学的技能值得学习等等问题。组内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作出点评与指导,加强同学们乒乓球的体育技能。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同学们不仅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牢记于心,与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团队精神的建设,促进了自身德育方面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基于德育教育下的体育教学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单纯的传授体育技能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小学体育老师要让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德育渗透下的体育课堂着手,总结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三个具体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者有所帮助。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德育技能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劳动技能up up!
编者的话
拼技能,享丰收
论足球运动的团队精神及对个人的影响①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