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传统文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2020-11-24孙成蕾巴青松

读与写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物教材素养

孙成蕾 巴青松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生物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1],将现代科学与古代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教学的趋势。在生物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热情,在传统文化的驱使下,学生感受并认同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近几年,传统文化出现在学科的各个方面,文科类的教学涉及较多,但是理科类的教学却涉及甚少。生物学科兼有文理学科的性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的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借助经典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在各大试题作业中,也可将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把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1.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十九大指出:“加强文化自信就要注重全民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主要就体现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校课堂的结合,在对学生“智育”的同时,加强“德育”,培养中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四大名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发现书中会涉及到一些生物常识,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无法判断此“知识”的正确性,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明辨是非”。例如《红楼梦》中就提到“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呢?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提及到六大类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其中水的含量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由此可见,女人确实是水做的,而男人也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验证了文学经典中涉及的生物知识的正确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而且增加了经典文化的科学性。再言《西游记》,有一个片段是“孙悟空变成一只小昆虫,飞入铁扇公主的茶杯中,铁扇公主喝了进去,”教师由此提出问题:孙悟空进入铁扇公主的身体里依次经过了哪些器官呢?学生对照书本“消化与吸收”这一节进行思考并得出结果。这就利用了文化经典的片段进行教学,使枯燥的知识充满故事性,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对传统文化以及科学知识的好奇心,而且乐于在课后主动查阅优秀的文学经典,并且善于发现其中贯穿的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优秀的经典文化,增加了文化底蕴。

2.更新教学设计,挖掘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今应试教育、知识为重仍然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的重心,这一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是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质能力为目标,挖掘生物教材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理性的科学思维[2]。总之,核心素养下的总目标更加倡导人性化的学习及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课堂的切入点,恰好可以培养出兼备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好学生。

比如语文教材“陋室铭”中有一句诗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诗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是“苔藓、蕨类植物”,学生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明确把握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老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结构特征,并与之前所学的水中的藻类植物相对比,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认同植物的进化过程。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明了生命的伟大。另外也可以延伸刘禹锡此文的意义,不仅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继承美好的传统文化以及精神的同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比如现今社会倡导的“极简主义”。

另外,学科生物的教学理当回归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涉及到自然、人文、民族精神等各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对传统文化这一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适度”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育人为本,将其合理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将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结合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一课程资源,同时,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要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只有将两者合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了中央对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助力还是从中国梦的重要目标而言,都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现在进行时”,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领,生物教师将把文化知识贯穿于生命现象与生命规律这一主线上,把传统的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赶上时代的发展,引领中华的未来。

猜你喜欢

生物教材素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教材精读
上上生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