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11-24罗龙斌

读与写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教师应教学内容

罗龙斌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玉田中学 福建 古田 35220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步骤,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聚焦在如何获得知识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看成是一次课堂教学的创新,通过这一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精心准备,找到正确的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时间,展开合理预习、学习和复习。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认真备课,选择一个更为合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下,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本节课的预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下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完成。针对学生在课下预习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总结,并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部分问题,作为教学重点,更好的为学生进行解决,展开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做到了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完成预习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预习工作的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教学内容时,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应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比如有关于“有理数的分类”、“正数与负数”等教学重点问题,录制成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下完成预习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以确保学生的理解。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分层与翻转的结合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提倡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初中后,自身的数学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分层教学模式,确定一定的分层依据,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应该在课堂学习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做到一个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应做到完成课堂教学基础性的内容,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以放在课堂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对于不同的学生在,给予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学习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本节课堂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并能做到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三角形全等性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只用要求他们掌握三角性全等的概念,而关于更为深层次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复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堂下为他们制作视频,展开有针对性的复习工作,让学生真正做到掌握课堂上所学习到数学知识。针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更具有提高性的教学内容,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翻转课堂,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让学生更为合理的利用时间,展开课堂学习。

3.注重课堂教学总结,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注重课堂的教学评价环节。对于课堂下的学生自主预习,对于课堂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都应给出一个明确的评价。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及时明确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下开展自主复习活动,针对自己本节课学习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学生当完成课堂后的复习工作时,教师应学生的反馈,根据反馈成果,评价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当前社会信息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完成课堂复习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应用优势,已经逐渐引起了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缓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分层教师应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