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缺失与培养策略①

2020-11-24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专业化体育教师体育

(成都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2018年,教育部出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 项准则》,明确要求新时代教师要做到“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同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根据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的目标,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发展肩负的使命。“十三五”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进行过半,在进一步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提出教师职业专业化;中国国家教育部提出确保“教好”“学好”“管好”指导方针,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针对体育学科自身的独特性从而掀起了一场学校体育改革浪潮,但是高等教育中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其特点分析内涵,探究职前、职中和职后培养的专业化中存在的缺失与原因,最后提出发展策略。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提倡教学学术;重视从基础教育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等,都是逐渐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1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特点和任务

1.1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新时代教育事业是社会未来发展与输送人才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2030”“体育强国”“健康城市”等目标的提出必然与学校体育相互蝉联。在我国近些年发生的大规模卫生安全事件、人口老龄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慢性病的逐渐增加、青少年体质健康堪忧等一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体育运动与健康理念必将被大家所重视。学校体育中运动技能的教学与健康卫生理念的灌输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是未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教师专业化则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的成败关系,如何使得教师更快地走向成熟、专业化,以及政策体系规划布局与实际运行操作的运作实施已经是各国持续多年的研究热点。教师专业化问题是各国教育研究工作者都面对并且研究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这一问题,并深入探究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特点与具体解决方案。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定义也在逐渐深入,英国教育家霍勒对教师专业化标准提出了6条要求: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系统知识训练;高度的自主性;经常性的在职进修;团体的伦理规范。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对教师专业标准的总标准(核心建议)内容:对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负责;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科并知道如何教授这些科目;有责任组织和监督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思考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是学习化社会的成员。另外,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也通过13个维度制定了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从不同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审视并结合我国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基本包含3项基本任务:第一是教师对课堂理解与实际操作能力,指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整体情况,包括学习程度、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掌控,课堂内的方向、内容的准确把握,达成的满意度,对室外室内丰富的体育教学情境的开发与利用。第二是体育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不仅是指科研成果的丰富,还是指教师能否把科研中对于体育的理解结合到课堂并灌输到学生的理念中。第三是教育理念的提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应该思考教学活动最后不仅是教会学生某一项技能与生活常识,更是通过学科优势灌输一种伴随学生一生的理念,理念是支撑行动的思想源泉,好的教师使得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与生活,这也许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基本任务

在新时代历史条件背景下,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政策指标的制定,首先要求从基层做起,随后提高并体现课程本身的价值。体育教学在遵循各学科教育要求背景下,结合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与灵活性,就体育课本身的多样性与课程实施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提高教育水平的方式不仅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保证,更需要一线体育工作者的研究探讨与创新,例如,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等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提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甚至是教师培训方案及给体育教师一些新的思考,未来学校体育依靠的不仅仅是好老师,还有即使是水平不高的老师也可以参考并快速上手的教学方案或者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因此教师专业化尤为重要。体育教师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源泉。为了提高教学认证系统的科学性,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作者素质的认证系统。目前,在这种形式下,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也成为社会与学术界研究的问题,更是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育人的同时要考虑的问题。研究核心必须要重视如何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创造专业化环境,培养专业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提倡教学学术;重视从基础教育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等,都是逐渐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使各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同向而行、如何针对现代对体育行业人才的需求社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如何保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都是实现教学改革推进、教师水平专业化的主要问题。

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缺失

2.1 高校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化缺失

高校体育教师在国家教师标准改革政策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即可理解为通过科学的方式手段量化标准且设定教师专业化内容与预期目标。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是指由国家权威教育行依法规颁布的对体育教师专业人员的综合要素进行规定要求,也是指导和衡量体育教师队伍在职前、入职和在职3个阶段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重要依据。

从体育教师的入职前培训来参考,高校体育教师的入职培训系统存在漏洞。高校体育教师入职文凭一般都要求接受博士层次的教育,学术科研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偏向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及体育科研人员,较少有针对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的计划。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可知,基本上忽视了师范性的教育,主要针对围绕学校体育现状展开教学与拓展。但是从现实中发现,从本科考入硕士的体育研究生,专项技能在考核标准内比值不大,因此大部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非体育专业的考生(跨专业)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在拥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师范性水平却相对低,甚至在很多时候,由于学术性的倾向以至于师范性完全被忽视。矛盾不可避免,师范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在师范类教育研究探讨百年的背景下,关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持续存在。从就业趋势可知,专门从事体育科研人员的数量很有限,大部分还是进入学校。然而,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几乎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而是要科研和术课教学双肩挑,而且学校的工资待遇及奖励机制都包含了科研与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大部分高校用人注重的是学历,师范性的欠缺毋容置疑将会影响体育术科教学的质量。

2.2 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教学中的专业化缺失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依然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及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估,都表现出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高校在招聘教师的硬性要求上、在津贴的发放上、在职称的评审上以科研为主。特别是体育教学中,部分优秀术科教师由于科研能力的欠缺不能晋升为高一级的职称,从而会挫伤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重视任何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都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损失,如何科学系统地两手抓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国内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入职文凭基本统一要求博士文凭,但研究生与博士培养计划普遍重视科研轻教学,短期的实习经历不足以培养经验丰富的应用型教师。在就业前期,特别是学历较高的体育专业人才普遍存在具备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但是专业技术能力较差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师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具备高水平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少之又少。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本要求。严格来说,具备专业素质能力的教师在课堂展现的技能与教学理念是长期系统形成的专业特色,并且是体育专业独有、不可短期内速成的能力,而衡量教师专业资格所制定的相关考核体系需科学且人性化。为此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引起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各国的学者围绕自己国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案。

2.3 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养的专业化缺失

现行国家有关于高校教师职后培训及入职后“继续教育”的政现状发展,相关组织建设及职后教育发展进展不明显,而教师入职后主要的提升动力是高校教师资格认定与聘任制度等。目的性较强,高校体育教师开始工作以后深造的方式有在岗培训与离岗培训两种教育方式等其他内容,基本上教师都趋向于在职培训,而职后继续教育带有明显的目的需求,不同职称学历与工作背景的教师对职后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区别。目前,国家还缺乏对体育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性政策和专门指导理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与分类形式还存在不足。从大多数高校教师在工作后的入职培训来看,部分学校会指派教师进修学习,制定定期的培训方式,例如脱产培训、知名学者访问、去观摩优秀高校、知名高校学者来校座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了解学习学术发展动态与热点,这些都会整体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但是这些举措实际来说使得少部分教师能得到进修、培训。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开展的较多,相对高校而言,职后进修培训很少,而职后教育是未来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3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缺失的原因透视

3.1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

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对教师专业化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屡见不鲜,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较为引人瞩目的教育改革报告或文献中窥见一斑:《国家处于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等一系列改革文教都领围绕教师专业化,并且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素养,对美国当时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提出了批评,并且也为确保教师队伍的优良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措施,对此美国许多州相继都对教师聘任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而提出的,因此更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多集中在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上,忽略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就我国高校而言,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更关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不重视教学。就新课改而言,高校改革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如今新课改已在我国普遍推行,我国的部分高校才开始关注新课改,因此,高校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对脱节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3.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学与科研仍然存在着不和谐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始终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矛盾的现象。从理论角度来看,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关系,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正确科学的指导与实践行动,因此科研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和“推动器”,也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从实际情况来看,两者并行还存在问题,因此多所学校举行赛课大赛、说课大赛、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因为非专业术科学生的非专业性与多年没有形成兴趣等问题,教师的教学技能资源会一定程度被浪费。当然从体育学科特殊性来看,因为运动项目是体育教育的载体,离开运动项目、离开具体的运动技术就很难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特点。就目前现状来看,高校体育教育对科研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体现在科研与职称、科研与津贴等挂钩,在这种体制的驱使下,体育老师的技术水平在逐年下降,这样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在走下坡路。在高学历体育教师队伍中,体育技术教学能力差的现象很普遍,但是这部分人在科研上有一定的特长。因此,把教学与科研具体到每一个教师身上,也就是说培养双师型体育教师,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3.3 高校体育教师成长经历中存在的缺陷影响着专业化的成长

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来源于体育院校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就本科生录取原则来说,入学需要参加文化课考试和专业技能的测试,然后按照术科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从录取方法中可以看出,文化课的要求不高,从每年的体育本科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可知,有些省市体育文化课的录取线在300分左右,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也是其他学科学生对体育不重视的原因之一,例如部分省市推行的中考体育100分制度就引起了强烈反响,体育也是学生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体育的学习和文化课学习没有本质的区别,体育不应该等于学习差,如此低的分数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体育考生文化素养低,影响到专业化成长。可喜的是,教育部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弊端,在随后的招生文件上,提出体育艺术类考生要适当提高文化课成绩。另外体育硕士、博士生逐年上升,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注重了学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师范性的教育。因此,术科的缺陷使得这部分人很难从事体育术科的教学,同样也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4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与发展策略

探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源问题,系统的招生要求及课程设置的专业角度都存在着与社会就业相对不接轨、不和谐、不统一的现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此问题,体育教师培养目标达成的效果不明显,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证标准与考核体系,加之体育专业本身操作灵活性很强的独特性质。而不同的教育机构与学校培养方案及教师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专科、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生的连接不系统且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因此高校体育在培养未来人才的计划中建立一套学校与社会环环相扣的教育或者就业能力培训方案及考核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素质教育的人才。

4.1 建立健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教师专业化已经是全球教育大趋所示,只有学校体育教育的充分发展才会使得体育产业以及竞技体育更好的发展且被全民推崇。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考核制度设置应该更加成熟,保证体育教师教师资格认证的含金量。同时,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化时,首先是制度与等级的官方认证评价建构,仿照国家教练员考核评价体系运动技能考试评价系统,现行的体育教师专业化趋向于运动技能考核、科研教学能力两大块考核体系,而由于博士生趋向于理论研究,缺乏运动技能能力,理论课程老师由于常年科研工作导致技能水平逐渐下降,甚至存在体育老师不运动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入职前设置运动技能考核,针对不同的项目分为等级测试来保证体育老师的基本素养,这一测试设置区别于竞技体育等级测试,设计一套强度对抗性降低,更加注重于动作的标准与教学特质的技能测试,而科研教学能力则按照现行国内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技能比赛方式来考核,分为说课技能测试比赛、理论考试、教育教学系统培训等方式考核,更加系统地考核高校教师师资认证的体系。

4.2 提倡教学学术

教学学术最早由厄内斯特·博耶首先提出来,他把教授的学术工作分为发现学术、综合学术、应用学术和教学4大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李·舒尔曼博士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明确指出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与教授学生的能力与过程是有机结合的、可持续上升发展的教育行为意识,而不是两者相斥。教师具备的专业学科知识及科研活动都是具有教育性质的学科发展理论,这种理论本身具备的教学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使教师不断把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而相对专业性的学科知识本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其他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给予学生新的思考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二者还是可以统一并循环发展。

4.3 重视从基础教育提升从事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

从事体育事业的大部分人士,是由高校体育院校培养的,因此,重视高校体育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影响其专业化成长,但是从高校体育院校的招生情况看,对体育考生的文化课要求不高,从而考生在中学已经形成忽视文化课的习惯,以至于造成体育考生文化底子薄的结果,从而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可以借鉴美国中学生相关体育与文化学习的制度:美国中学生运动员如想申请大学,不仅要在运动技术水平上符合学校的需求,文化课成绩也需要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样达到上线的标准。多举办学校性质的比赛,把竞技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要成就未来就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重视因势利导,注重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化体育教师体育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