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思考①

2020-11-24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武术时代评价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体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新时代体育工作的航标,初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体系。

在新时代,伴随“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面对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我们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向他们传递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

武术作为优异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体育强国背景下,对于振奋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优异的民族文化和展示无穷的民族魅力担负着重要作用。高校是学习、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地,是培养优秀武术人才的摇篮。而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弘扬传统民族体育的优秀文化,展示武术的魅力,传承武术精神,是现代高校武术教学急需处理的问题。武术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对武术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武术教学内容,研究武术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让高校武术学习氛围更具生机与活力。

1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1.1 政府和高校对武术项目重视不足

高校武术教学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高校的重视。经过调查,发现在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中,许多现代体育项目开展优势明显,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学校组织活动较多,学生经常参加校际间的交流比赛。社会、学校和学生对这些项目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校园学习气氛比较浓厚,而武术这种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一定的宣传与交流,学生学习兴趣低,对武术项目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多是来自武侠影视剧作品和武侠书籍,而对武术教学的期望值不高,加之政府对高校武术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在器材设施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学生练习场所受限,武术器材不足。

1.2 应试教育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学习兴趣低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思想保守、缺乏新颖、欠缺创新,过度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部分教师在技术理论方面的欠缺,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得武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类问题,而且多半高校教学的内容多以简单的传统套路为主,如初级长拳和24式太极拳等,教师多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譬如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传统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比较沉闷,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忽视武术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

武术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并且具有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学习武术可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促进人类身心全面发展。而现在多数高校武术教学往往只重视武术技术动作的教学,忽视了武术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只是死板地学习技术动作,而武术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4 专业武术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校教育,学生数量增加导致武术教师课时量的加大,高课时量使得武术教师教学劳形苦心,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还有许多临时培训上岗的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缺乏,对于武术教学只是肢体上的形似,很难把武术蕴含的武技、武德和武礼等进行全方面的教学,直接影响武术教学效果。

1.5 武术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落后与学生反馈评价不足

一直以来,武术教学评价过多的是以技术考试形式为主,注重学生技术动作演练的准确度,多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忽视了武术理论的考核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很难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到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军事政治和养生科学,对武术运动所蕴含深远价值的不了解,对于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制约,不利于我国高校武术的科学化发展。

2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基本途径

2.1 加强武术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

高校武术教学的长期兴盛,需要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实施,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政策保障,改善武术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举办武术比赛,加强网络和电视等平台进行转播,积极打造和渲染校园武术文化氛围,将武术历史事件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从而激起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致和主动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武术学习中。

2.2 建设更加完善的师资队伍

武术教师是高校武术教学工作开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武术教学效果将直接受到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和武术理论水平的影响,教师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先驱,其专业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引进武术专业人才,解决武术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组织多样化的武术教研交流活动;其次对武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探讨武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2.3 丰富武术教学方法,汇入互联网信息技术

推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遵循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应该改革当前单一的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的传统学习方式,推陈出新,使武术教学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还要加入互联网技术,如5G、电子课件、APP和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武术教学与宣传,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在课下了解武术的历史渊源、技术动作和最新科研动态。在教学中,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才会更加投入,而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公,要使武术教学行之成效,就必须充分阐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孕育出教育的强大“亲和力”,注重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在学习武术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学习武术技能成功后的喜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构建完善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武术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性的工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完善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则为此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依据和导向。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武术教学亦是如此。但事实上,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渲染下,高校对学生的关注不足,课程教学和武术考核更加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漠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思维和观念,学生单纯的应付考试,使得学生学习武术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武术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予以优化,把原有的传统单一评价体系转为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素养、技能理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推动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至关重要,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在科学的考核评价结果指引下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使武术教学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让武术中蕴含的博大精深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突出高校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猜你喜欢

武术时代评价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