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及策略探究

2020-11-24李巧琴中宁县职业技术学校郭耀俊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

灌篮 2020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中职体育

李巧琴 中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郭耀俊 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

将终身体育的理念渗透于中职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学习及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中职体育教育的现状可知,日常教学普遍停留在讲解知识与技能的层面,并未过多强调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及技巧,教学成效甚微,不利于学生开展对体育运动的思考和探究。想要切实完成这项价值目标,教师应对终身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立足于教学现况和教学要求,寻求渗透终身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绝佳切入点,以便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体育素养的同时,加深其对终身体育意识的理解和贯彻。

一、终身体育的概述

终身体育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将体育运动及运动意识贯穿到整个成长过程,学习并积极参加运动活动,对体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将体育当作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内容;二是将终身体育的意识融入日常行为中,对体育运动报以科学合理的认知,能够基于认知制定系统的体育发展计划,并将计划付诸于体育实践活动。终身体育是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大力倡导的一种科学思想,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向性作用,是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真切体现,终身体育的影响意义极为深远。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因素

终身体育是体育能力发展的高级价值目标,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育来说,教师以及学校对终身体育的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准确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教师缺乏重视,或采用的教学措施及方法不合理,必然会影响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的有效传递。此外,职业教育往往习惯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方向,专业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占比较大,导致体育教学受到诸多牵制,加上教学体制的一成不变,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与终身体育渐行渐远,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终身体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学生因素

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大部分学生都会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作为自我突破的关键,并未对素质发展予以过多的重视。除此之外,个体化差异是影响中职学生对终身体育认知水平不均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男生偏爱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女生则更倾向于羽毛球、排球等体育运动。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使得男、女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角度不同,兴趣点亦有所不同。

(三)设施因素

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的建设水平与学生的积极性有着紧密地联系,更是有效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结合实践来看,运动场地被占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身体育的推行。例如,部分学校会在足球场地开展篮球教学和技能训练,教学方法错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本身的质疑,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更遑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针对这一点,需要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足够的力度,创设一个安全合理的教育环境,辅以终身体育的贯彻。

三、中职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校领导以及相关教育职工需要及时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终身体育的概念,了解其对学生学习及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以便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之影响。其一,应重新安排和调整课程体系,提高体育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确保学生能够拥有足够接受体育教育和实施体育锻炼的机会,促使学生更快、更好的领悟体育的魅力和真谛;其二,应改善教师教学动力不足的问题,想要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体育教师的薪资待遇,确保体育教师能够和其他文化课教师拥有相同的晋升机会,促使教师在贯彻终身体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其三,应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与革新,及时渗透“快乐体育”“健康第一”思想,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其四,应与家长建立及时的沟通,使家长能够时刻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让终身体育这一理念渗透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方法

整体来看,中职学生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对课程内容、教育方法等作出相应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体育、体育锻炼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感悟,以促进其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让体育真正成为贯穿于整个生命的一项运动。举例来说,可针对女生开设一些形体训练方面的课程,如健美操、瑜伽、乒乓球等,避免运动量过大的体育项目削减学生对体育本身的热爱程度;针对男生则可组织开展力量训练方面的课程,男生更注重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因而可适当增设篮球、足球、铅球等运动训练内容,使其从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酣畅淋漓,体悟体育运动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可由学校组织开展一些校内体育活动,如趣味运动会、马拉松等。总而言之,当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中收获乐趣和感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初步迈入了终身体育的道路,这也是在体育教学中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因所在。

(三)加强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开阔的运动场地、齐全的运动器材是确保学生能够从事自己所喜爱体育项目的基础,因此学校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了让学生积极配合终身体育教育工作,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建议,尽可能地创建更符合学生运动需求的教学条件,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行动上完全接受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发展终身兴趣。师资力量是保障教学品质的关键所在,基于终身体育的中职体育教学并不需要“放养式”的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采用长跑、跳高、跳远等传统运动项目来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这在促成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事业中显然不具有足够的优势。正因如此,体育教师必须注重自我的提升,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让体育课堂展现出更强的趣味性、丰富性,给予学生多重选择,让学生爱上体育、正确认识体育。在教师逐步地引导之下,使学生明白终身体育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呼喊,更不是获取优异体育成绩的附属工具,而是伴随整个生命历程的健康习惯,是一种对个体生命负责的表现。在体育教育上,我们不能止步于粗放式的课堂体育教育,相反,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之外,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运动的习惯,形成主动运动的意识,恰恰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仅仅通过短暂的课堂时间来督促学生进行重复的跑步,跳高,跳远等田径运动,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会损伤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从教师层面来说,只有教师不断用科学的体育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在学生群体中的渗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终身体育是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负责的表现,参与到终身体育中来,不仅需要热爱体育运动,还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营养知识。

四、结语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的渗透往往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水平低下、学习动力不足等,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改善当前不良的教育现状。通过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贯彻“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为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将体育技能、体育精神精准地传达到学生的头脑之中,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真正将体育当作伴随自己一生的活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中职体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体育运动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