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探析①

2020-11-24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游泳身体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游泳教学是诸多大学体育课程之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项求生技能,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但当前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女生,恐惧心理更明显,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增大,甚至对游泳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不愿参与教学活动中。所以,为提高学生对游泳教学的积极性,需针对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教学措施针对性的调整与应用,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学习,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1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

1.1 外界环境因素

对于游泳环境而言,受浮力、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人在水下陌生环境中,容易出现行为、意识错乱情况。尤其是对游泳初学者而言,环境变化导致其难以适应,出现恐惧、不安等情况。在进入水中后,因身体失去支撑,也无可攀附的物体,出现身体不受控制、失衡等情况,且人在水中受水压影响,其胸腔受到压迫后可造成呼吸困难,导致初学者害怕出现溺水、窒息等。人的行为在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游泳时表现尤为明显,在进入水环境中后,人体的心理、肢体会产生抵抗心理及行为等。同时,游泳教学效果的实现受诸多因素影响,包含教学设备、条件等硬件设施,以及水质、水温等条件,任何因素存在不合格、不安全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均会产生影响,如在水温过低的条件下,学生心理紧张感会增强,反映在机体上可能出现手脚僵硬、痉挛等情况,导致学生对游泳课程产生恐惧心理。

1.2 教学方式因素

对于学生而言,因不同学生在体能、认知及身体条件方面均存在极大的差异,学生中存在已经学会游泳的、体能好且对游泳有强烈意愿的、有溺水史的及身体条件差的,不同学生在面对游泳教学时,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式固定,对待学生采用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化差异,则对无游泳基础、体能差的学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更强烈的反应,如羞怯心理、挫败感等,长此以往,学生对游泳课程会产生恐惧心理及厌倦情绪。此外,在教学中,部分学生选择教材不合适,存在课程设置过少、要求过高等情况,因要求过高,教师在教学措施实施中无法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此外,教师个人能力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因教师耐心不足,在教学中对学生批评过多,教学方式过于粗暴,导致学生对游泳教学抵触情绪严重,形成恐惧心理。

1.3 学生身体状态因素

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对游泳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游泳中,主要采用俯卧、仰卧等体位,改变了以往的站立体位,由于体位会改变,学生会可出现不适感,且在水中受水的阻力、浮力等因素影响,因无着落点、无支撑,身体运动方向也难以控制,且在游泳过程中,不能仅依靠鼻子呼吸,进入水中时需憋气,浮出水面后用嘴呼吸后进入水中用嘴完成呼吸动作。受水压影响,学生会出现呼吸不畅,肢体动作与呼吸动作也无法有效结合,反映在身体上表现为难以适应,产生恐惧心理。

2 克服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措施

2.1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作为游泳教师而言,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游泳技巧讲解、示范时,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培养,多与学生交流,通过新颖合理、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对游泳教学产生兴趣。在游泳教学开展前,教师需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尤其针对存在恐惧心理的学生,需注重引导与安抚,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使学生心理障碍逐渐克服。教师可通过科学知识讲解,让学生对水下身体状态正确认知,逐渐削减学生恐惧心理。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连续,对游泳技巧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逐渐掌握,并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检验,使学生逐渐产生成就感后,其心理障碍会逐渐缓解。

2.2 强化学生课前身心锻炼与思想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在选择游泳学习时,需要对游泳运动的价值充分了解,对水中运动项目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充分认知,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迎难而上,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游泳课学习前,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从安全教育开始,让未接触过游泳运动的学生将安全意识铭记于心,将安全作为课程的首要内容,在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后,逐步开展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首先,提升身体素质,做好身体锻炼。教师应对游泳项目学习中,学生需具备的身体素质要求有明确的了解,为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学生在游泳技术、技巧的学习中才能更好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学习。其次,强化游泳运动思想教育。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心理素质。根据学习的环境,对游泳项目涉及到的运动技巧、安全知识等进行宣传,让初学者有信心学习好游泳。

2.3 加强安全保证,消除学生顾虑

保证学生的安全是游泳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泳教学开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水下环境中,学生的身体状态是安全问题的关键,包含出现抽筋、呛水、窒息等危险情况,同时水质标准问题也属于安全问题之一。所以,高校需加强管理,在游泳课程开展前,对学生的身体情况需详细调查,如是否参加过游泳练习、是否掌握游泳技能、是否有溺水史及无法游泳的身体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在泳池中安装水温调控装置、加装防护栏、对水质加强检测等。全方位保证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游泳学习,提升学生的安全感与自信心,才能对游泳知识与技能有更好的掌握。

2.4 强化游泳技能锻炼,优化学习环境

学生在游泳学习前,对游泳教学环境必须熟悉,对游泳教学器材的使用能够掌握,尤其重视安全问题,保证学生熟悉外界因素。在具体教学中,加强学生“水感”训练,让学生在水中能够漂浮、来回行走等,对水中运动的特性及保持平衡的方法进行掌握。一方面,对水环境与陆地环境的差异,要让学生亲身感受,了解水的温度,掌握相应的游泳技巧,在水中做俯卧、仰卧等感知训练,了解水中运动与压力、浮力、重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跳跃、行走等动作对水环境进行感受,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初学者克服心理紧张、害怕情绪。另一方面,在下水训练前,要让所有学生对游泳训练场地环境进行熟悉与了解,多和有经验的同学一起,学生在训练中一旦受水的波浪、水温等因素影响,其他学生可发挥心理安慰的作用,使其能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2.5 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在面对不同学生时,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也需具备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各有所得、共同进步。如对无水环境接触经验的学生,教师需与学生加强沟通,对学生适应水环境的能力进行了解,通过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水环境。对于游泳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通过提升学生对游泳学习的兴趣为主,使其能对游泳课程保持热情;对练习进度较差的学生,主要通过增加练习次数、强化动作技巧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对游泳学习的信心逐渐恢复。

3 结语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因面对的学生类型各异,在诸多因素影响下,许多学生对游泳课程会产生恐惧心理,要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措施等方面入手,改善学生的恐惧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游泳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我de身体
浅析恐惧心理对学生体操动作技术形成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我们的身体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