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优势分析与体系构建①

2020-11-24贾亦帅马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外俱乐部体育课

贾亦帅 马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 北京 100083)

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h,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仅通过每周1次的体育课来贯彻“阳光体育运动”与素质教育显然是不可能的,需要积极改变当下教学模式。目前热议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与体育教学有关的课内与课外活动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课程形式, 课内是课外的基础,课外是课内的扩展, 不仅能完成传统教学任务,还能使师生共同进步,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鉴于此,本文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优势分析,并构建符合校情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

1 学校现状背景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日制在校生约12000人,而参与体育协会、体育运动队的学生仅有338人。多数人是因为兴趣爱好与强身健体而加入,因此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健康意识,使更多学生加入体育团队。学生加入的途径大多数是同学介绍与社团摆摊招新,通过网络宣传、海报、广播加入的只有寥寥数人,说明学校的运动文化传播还不够到位,需要加强力度。学校参与篮球协会及篮球队的人数最多,而篮球也是学校最有群众基础的运动,2017年,篮球协会举办的篮球赛甚至把NBA的资源引入学校,其它体育协会和运动队应效仿篮球队提升群众基础与运动氛围。

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2.1 遵循个体差异原则,给予学生自主权

在之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对单调的体育课项目不感兴趣,出现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动力,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选择运动项目、上课时间、指导教师的自主权都交给了学生,并且课外俱乐部及学生社团纳入正式课程后,学生可以选择的项目类别大大增加,间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将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容易使学生坚持运动。

2.2 增加锻炼时间,上课效果提升

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上学生每周只有一次体育课,而且教师要在短短90min做好考勤统计、准备活动、教授技能、解答问题、放松拉伸等内容,必然会减少练习密度,学生上了一学期课却没有掌握技能这一问题频频发生,完成每天锻炼1h的任务也是奢望。课内外教学结合后,课程内主要完成技能的教授。课外主要完成技能的练习,竞赛主要完成技能的运用。课内是课外的基础,课外是课内的扩展,这不仅能促进教师完成传统教学任务,还能帮助学生增加锻炼时间熟练掌握技能。

2.3 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中,仅通过期末考核的分数来给学生最终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不够科学,会出现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了一整个学期成绩却不尽人意的情况,而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上课态度散漫最后却获得了高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针对这一问题突出区别对待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打破原有壁垒。对学生的锻炼时间、态度、频率及课外竞赛参与情况等都作出评价。这一评价方式更加合理,能给予学生一个科学的分数。

2.4 促进师生交流,共同进步

体育课上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紧凑,课堂氛围严谨规范,学生可能在遇到问题后不敢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技术动作有问题的学生也没有时间一一摆正,而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氛围就是自由欢乐,师生在这种氛围下能增加交流,更易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避免学生害怕教师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多了,教师将主动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对学生的解答中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还锻炼了疏导能力,让师生共同进步。

2.5 注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运动场所利用率

学校的体育文化是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例如,深圳大学的篮球互联网约战系统可实现球队自主组建、加入球队、发起或接受挑战、查看球队积分排名、查看球队信息、查看裁判员信息等功能,普通学生也可以参与正规比赛,通过体育竞赛常态化来激发学生追求胜利的心理,享受提升运动水平后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在课内外的锻炼就会更加认真。通过系统设置预定场馆功能,学生可以根据场馆的使用情况提前预约,让学校的运动场所利用率提高,尽量避免想运动却没有场馆的情况。

3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3.1 构建体育课内外俱乐部

3.1.1 课内俱乐部

学校体育部应遵循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根据特色尽量丰富俱乐部项目类别,根据现有场地条件及师资力量,开设不同项目、不同类别的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项目、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学生参与度达到标准就给予学分。

3.1.2 课外俱乐部

高水平代表队的成员运动水平较高,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协助教师管理课外俱乐部,给予免修体育课资格或高分。普通代表队成员应在课外俱乐部做好带头作用,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目标,保证他们拥有一定比赛经费和训练场馆,给予体育课加分政策。两者都有指导老师统一管理。

学生社团能否课程化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学生社团的开展主要由社团里技能较好的学生来组织,有些可能有指导教师,但基本都是无偿的。学校应拨动经费选拔指导教师,加强管理将其课程化,规范管理学生体育社团。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社团,学生在社团参与情况达到标准也应给予公共课学分。

3.2 创立线上系统,设置学生校园运动经费

互联网的使用方法便捷,可以促进学生间及师生间交流,拓宽人际网。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系统,主要有3项功能。

(1)比赛约战:学生通过系统可实现比赛队伍自主组建、加入队伍、发起或接受挑战、预约裁判员等功能。由管理人员协调时间、场地、裁判的安排,所有约战都必须经过管理员审核后才能进行比赛。使竞赛常态化,促进校园运动氛围。

(2)场馆预定:系统内体育场馆开放提前3d预定功能,除去上课与运动队训练时间,学生均可预定场馆,提高场馆利用率。

(3)线上教学:学校体育部研究生及学校运动代表队提供各项目的基本训练视频及相关理论知识,由体育部教师审核后上传到系统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的体育课程都在前两学年进行。大三、大四除去参与学校运动代表队和学生体育社团的学生的运动时间无法保障,对大三、大四学生设置一些校园运动经费,这些经费只可以用在学校的体育场馆使用上,要有工作人员确认本人使用。每学年整理运动经费的使用数据,针对性加强建设。

3.3 课外运动参与情况纳入考评体系

想要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要让师生都重视起来。学生各项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要纳入学生考评体系,对学生的锻炼时间、态度、频率及课外竞赛参与情况等都作出评价,将教学监管人员、学生、同行和教师自身同时设为评价主体对教师进行评价,把体育教师参与课外指导的情况,纳入教师考评体系,让教师重视起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迎合新的教学模式。

3.4 发挥学校特色运动

户外运动是学校的一个特色,中国地质大学拥有许多顶尖的户外方向运动员,新生入学后按照班级观摩高水平运动队代表队的训练及比赛,并设置体验课,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户外运动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另一方面,学校篮球运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安踏AUBA决赛”邀请到了前“NBA扣篮王”贾森·理查德森,以及NBA腾讯解说员杨毅、杨健等篮球界知名人士参与。把篮球项目的运动氛围作为一个突破点,引入大型体育活动,带动更多运动项目的氛围。

3.5 建立四级管理体制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优势大,但是初期建设必将艰难,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和全校懂体育的人士共同管理,建立四级管理体制。

一级管理机构为教学主管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各俱乐部学分, 监控课内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课程考评标准。

二级管理机构为学校体育部,管理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做好学校运动代表队及课外俱乐部的训练设置。

各俱乐部教师,代表队教练,体育社团负责人做好课内外的教学任务,组织校园体育竞赛,作为三级管理机构。

体育部研究生、校体育代表队员、学校裁判协会人员作为四级管理机构,协助教师完成课内外教学任务,解决学生运动的部分问题。

4 结语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会给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许多高校都在实验阶段,但是具体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庞大,人数众多,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做好细节工作,对师生的考评体系的重建,能使师生都重视起来,不只做表面工作。设置的四级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了学校懂体育的人士,对学校开展“新教学模式”提供管理方法。总体来说,目前运动队与体育协会人数太少,要通过对体育课内外俱乐部的大力发展与校园运动文化的传播,让体育团队人数越来越多,才能早日实现这项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外俱乐部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