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体育舞蹈稳定性①

2020-11-24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耐力稳定性力量

(沈阳大学 辽宁沈阳 110044)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兴起体育舞蹈项目,经过长期研究发展后,已经获得巨大成绩,顶级赛事中已经逐渐出现中国选手身影。但是,选手在舞蹈中无法保持自身最高水平,主要是体育舞蹈训练中更加关注耐力、柔韧、力量与速度等单方面素质,而稳定性与协调性并未过多关注。因此,应当加强研究体育舞蹈核心力量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舞蹈稳定性。

1 核心力量训练概述

核心是指人体躯干,包含骨盆、脊柱及周围肌群,核心肌群有腹横肌、腹斜肌、腹直肌、竖脊肌、下背肌及背肌,且髓关节附近肌肉,如股后肌群、旋骸肌及臀肌同样为人体核心肌群。而本研究中,与体育舞蹈运动特点及规律相结合,认为体育舞蹈核心力量在于下髋关节以上、肩关节肋骨以下,包含盆骨尾椎的区域,以髋关节、盆骨及腰,包含腰部、背部与构成骨盆位置的全部肌群[1]。而核心力量则是稳定人体核心部位,传递上下肢力量,控制重点运动的一种力量能量,与下肢和上肢力量相同,是根据人体解剖部位为标准划分的力量能力。而人体在形成稳定性姿态中,核心部位由骨盆、髋关节及腰这3部分的肌肉构成,能够对躯干及骨盆位置进行控制,为上下肢运动提供支点,以实现传递与控制肌肉力量的目的,核心力量是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在体育舞蹈训练中,核心力量必不可少,是促进人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稳定性力量将会影响舞蹈者舞姿造型、重心、形态等,可为正确完成与发挥舞蹈技术提供支撑。简而言之,舞蹈的美是由稳定性与核心力量构成,训练核心力量对舞蹈而言意义非凡。

2 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舞蹈稳定性作用

2.1 锻炼人体机能

人们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锻炼人体机能维持平衡。在运动时,人体通常属于不平衡状态,运动之前人体会以运动方式为依据调整姿态,以最大程度减少姿态协调性对动作的干扰。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可有效促进人体机能平衡性提高,尤其是在体育舞蹈这种多变运动中,快速移动重心、旋转等动作,均需舞者拥有良好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可保持舞者运动躯干位置不变[2]。

2.2 提高肌肉协调性

在体育舞蹈训练时,部分学生与运动员由于肌肉过大,难以在表演中将体育舞蹈形态美充分体现出来。而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可让运动员肌肉在平衡状态,寻找相应支撑点,以维持稳定性(协调性),不仅可加强肌肉力量,还能提高舞蹈形态美,增强观众视觉享受。

2.3 控制身体稳定性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专项力量训练相比,对于提高髋关节与腰腹这两个核心部位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可让人体肌肉加以放松,通过张弛有度的方式,完成类型不同舞蹈动作,能够让舞者熟练掌控自身肌肉,达到良好运动效果。而完成种类相同动作时,运动员可以自身条件为依据,进行肌肉力量控制,可达到相应效果。

2.4 强化舞姿技巧

舞蹈中难度技术包括技巧旋转、音乐节奏处理等,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乐理知识,还应当能够切分节奏快慢,通过相应动作切分节奏。快动作需要以快速运动、改变身体位移的方式,如快速跑跳及旋转,不仅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还能默契配合舞伴。正如拉丁舞以速度和旋转技术展现魅力,伦巴舞要求运动员在保证身体脊柱垂直的同时最大拧转,要求腿部线条延长,髋部动作做到极致等,这些均对运动员臀部、髋部及腰腹等位置拥有较强力量,以保证身体“收紧”,予以人视觉放松状态,舞者自身维持收紧姿态。因此,需要通过核心训练模式,加强运动员舞姿技巧。

3 结合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体育舞蹈稳定性建议

3.1 加强研究核心力量训练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稳定性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对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提高核心力量训练重视度。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稳定性的理论,根据不同运动员专项力量制订相应训练方案,以达到良好训练效果,为完善体育舞蹈训练提供理论依据[3]。在现有体育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并不明确,即便了解也并不清楚怎样在体育舞蹈中应用核心力量训练方式,以提高体育舞蹈稳定性。所以,通过科研研究、学生反馈及教学测试与观察,可明确体育舞蹈核心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使用新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强化其自身平衡性与稳定性。

3.2 分阶段进行训练

可将体育舞蹈划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这3个阶段,不同学习阶段学习任务不同,学习内容也有所差异,保证每阶段相辅相成相互联系,通过此种分层次训练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舞蹈稳定性[4]。而在体育舞蹈中,初级阶段为理论训练,简单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中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进而在思想上重视参与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中级训练则是体育舞蹈重要部分,可将其分为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这两部分。专项提高是利用核心力量发展学生耐力型与速度型,利用力量增长以发展学生速度能力,为后续技巧学习奠定基础。体育舞蹈学生肌肉可塑性较高,可通过核心位置肌肉收缩与肌肉力量联系,提高其肌肉爆发力与耐力,此阶段应当先实施体育舞蹈训练,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逐渐加强负荷,达到身体极限后开发学生体能;最佳竞技则是利用核心力量训练提高其机头平衡稳定性、协调力与控制力。体育舞蹈作为表现美的项目,为拥有高超运动技巧,则必须掌握基础动作,且身体肌肉需对此有很高控制力,通过多次练习后让肢体达到半自动化程度,从而保证比赛时能够达到最佳表现。并且,还应当做好音乐节奏处理,以提高舞蹈观赏性、灵动性与趣味性,在最佳竞技阶段获得优异成绩。

高级训练则需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实现进一步训练,让学生能够娴熟掌握各种舞蹈技巧,以应对相应比赛,保证训练负荷与比赛一致性,以强化学生耐力。

3.3 实现关键力量训练

为了提高体育舞蹈的表演价值,对舞者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好身体延伸、髋部律动、反身及对抗等动作,借助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针对性训练体育舞蹈易损伤部位,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3.3.1 相对力量训练

此种训练在提高训练强度同时,利用少量练习严格控制肌肉增长。通过相对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舞者肌肉,增多肌肉纤维,以提高控制肌肉能力,提高舞蹈稳定性与平衡性。此训练负荷为舞者自身最大力量的80%,每组练习1~4次,负荷不可低于最大力量的60%。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后,可将每组训练次数和训练组数适当减少,组间隔时间约为3min,并加快训练频率。如中华尔兹舞者通过相对力量训练后,在身体延伸与反身动作更易掌握平衡。

3.3.2 静力力量训练

在体育舞蹈中,静力力量训练十分重要,可为舞者高质量完成技术提供保障。舞者在完成动作造型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肌肉收缩得到力量,保持力量方可顺利完成静态动作稳定性与平衡性,以免发生位移情况,此种力量也可称为“控制力”。体育舞蹈通过控制力提高表演稳定性,并利用静力力量训练方式提高控制力,重点训练可控制舞蹈姿势的动作。如摩登舞在起舞阶段不能仅要求练习站姿,而是应当与部分基本步伐相结合,通过动静结合模式展开交替训练,可有效提高舞者稳定性,而静力力量训练10min即可。

3.3.3 耐力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强化耐力训练。而力量耐力则是学生肌肉能够在长期工作中保持紧张状态,且确保不会降低肌肉工作效率的能力,是力量与耐力的协调配合。在表演和训练体育舞蹈过程中,均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体力和耐力。所以,在日常体育舞蹈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训练耐力,可通过完善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地落实阶段目标,逐渐将训练难度加大,提升学生转向耐力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加大负荷量、减少休息次数,以提高耐力训练效果,确保运动员在未完全恢复情况下实施下一组耐力训练,从而提高耐力训练成效。

3.4 预防运动损伤

核心力量训练中,如若发力不正确,则会将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几率提高,出现诸如腰部扭伤、背痛等情况,对于运动员日常训练效果及进度造成直接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运动员康复训练,可通过核心训练方式,教导学生正确运动姿势,在快速发力中,学生若某一肌肉力量较弱,则会由另外肌肉补偿,增加了运动损伤风险,借助核心训练,加强运动员肌肉小肌群力量,尤其是脊柱位置,保证运动员在运动肢体过程中核心肌肉群发力处于正常位置,以稳定的深层小肌肉群保护运动员运动,则可有效预防急性损伤。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优美多变的技术动作是以身体姿态稳定为基础,而核心力量训练可稳定盆骨与脊柱之间关系,提高人体稳定性以满足体育舞蹈身姿训练要求。因此,体育舞蹈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舞种及学生身体情况,从加强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分阶段进行训练、实现关键力量训练、预防运动损伤这几方面出发,利用正确核心力量训练方式,保证舞者拥有良好稳定性,以提高其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耐力稳定性力量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老人与海》读后感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麦唛力量 (一)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孤独的力量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