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儿童创造适合训练的“专属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的启示

2020-11-24刘嘉欣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8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具乒乓球

刘嘉欣,刘 斌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对儿童来说,在乒乓球启蒙训练时,长时间以机械动作为主的单调、乏味的训练内容,大大阻碍了其进一步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儿童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让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教师在训练内容安排时需要思考的。

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主要研究对象为6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她认为,儿童具有可塑性,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帮助引导其自然发展。通过创造“专属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引导,让儿童接触自己喜欢的项目,能够指引儿童建立自主、自信、自理、热情等良好的性格。

1 传统儿童乒乓球训练方法与弊端

1.1 传统儿童乒乓球训练方法

1.1.1 球性训练法通过持拍颠球、对墙击球、双人对颠的方法,让儿童产生对乒乓球弹跳规律的认识,建立球拍接触球的肌肉感觉,培养持拍手控球以及控制球拍的能力,初步形成“手感”和“球感”。

1.1.2 徒手模仿练习教师采用口令的方式让儿童进行练习,如正手攻球(右手持拍为例),口令“1”的动作是前臂外展将球拍定至右腰一侧,口令“2”的动作是前臂内旋,球拍挥到双眼之间。

1.1.3 多球训练法多球训练法可让儿童进行动作巩固,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调整动作框架。其训练内容可分为定点、两点、三点、半台不定点及全台不定点。

1.2 传统儿童乒乓球训练弊端

传统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能有效地为儿童奠定扎实的基本功,让儿童的动作熟练度“从量变到质变”。但这些训练方法只是提高了儿童的乒乓球运动技巧,单纯地让儿童学会了打乒乓球,无法促进儿童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儿童训练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如何在乒乓球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运动兴趣和综合运动能力,将乒乓球作为主要载体,让儿童在训练的过程中去感知世界、探索世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的困难

2.1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分散

乒乓球球速快、变化多,儿童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进行步伐移动、击球、打球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就要求儿童要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然而注意力不稳定是6岁以下儿童的特征,他们难以将注意力固定于某一物品或事件上。因此,在乒乓球启蒙训练中,儿童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

2.2 受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易出现错误动作

儿童受身高、手臂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的约束,在训练过程中易出现错误动作。例如,身高不够,正手动作易出现架肩、抬肘;手臂力量不足,动作稳定性差,易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发展的水平也会影响击球时的稳定性;等等。因此,在自身身体素质发展有限的情况下,若无教师指导,儿童很难自主建立正确的动作框架,容易影响训练效果。

2.3 无法长时间保持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时主要以较单一且练习时间长的动作为主。训练中若没有多种形式的趣味训练手段,儿童很容易失去兴趣和注意力,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如何在训练中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促进儿童的训练积极性,激发其自发的训练,是教师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3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观点

3.1 给儿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心理才会自然地发展。儿童是环境的主体,教师作为儿童的引导者,要为儿童提供一些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教具,安排一些儿童能够自主完成的任务,刺激其自发的运动。适宜的训练环境不仅会促进儿童自觉、自愿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能健全儿童的精神。

3.2 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也是一个工作者,她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视为“工作”,将儿童日常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视为“游戏”,儿童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而不是“游戏”来实现。儿童的“工作”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这样做。当儿童重复地做一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所支配的。

3.3 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具的使用

教具是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物品,是可以帮助儿童去理解和练习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要懂得如何利用教具吸引儿童的兴趣以及如何引导儿童去使用教具,要将课堂中的知识通过教具传递给儿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同时,教具的合理使用可以促进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的启示

4.1 营造促进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的“专属环境”

教师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有吸引力的环境,会给儿童带来新鲜感,让儿童不知不觉地进行一些自然的学习活动。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时,给其提供一些大小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物品,如迷你球拍、迷你球台等,能够营造一个适合儿童训练的“专属环境”。这里的训练环境包括2 个方面:一是“教具”化的环境;二是人文的环境。儿童的“专属环境”是指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吸收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具化的以及人文的环境。

4.1.1 教具化的环境教具化的环境其训练手段有吸引力,儿童更愿意主动接受和融入它。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专属环境”的布置中,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提供多种教具,让儿童自行选择教具。例如,通过抛接六角球培养儿童灵敏性和视觉追踪能力(图1);巧用训练圆环促进儿童对击球落点意识的形成(图2);将球台分为不同的3区域练习儿童落点的准确性(图3);等等。

图1 抛接六角球练习

图2 巧用训练圆环

图3 3区域落点练习

对儿童来说,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是可以自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教师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的环境中应设置更多的能令儿童感兴趣的东西,给儿童提供一些有趣的运动。儿童的“专属环境”应把训练方式工作化、比赛化,多设计一些结合教具的训练方法,让儿童在“工作”和“比赛”中学习乒乓球技术,激发儿童训练时的自信心,促使儿童积极地从所处环境中吸取知识和技能。

4.1.2 人文的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指师生共同相处时形成的人际环境。宽容、平等、充满乐趣的乒乓球启蒙训练环境,能让儿童的训练积极性及训练效率有明显的提高。教师要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仔细观察儿童的各种动作变化和行为变化,不随意打断儿童的训练,让儿童保持较长时间的训练注意力,从而促进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自我的训练环境,一方面能培养儿童乒乓球的动作和专项素质,另一方面能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保持儿童的训练积极性。

4.2 激发儿童兴趣,培养内驱力

很多儿童的学习成绩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受学习时情绪与心理的影响。例如,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在学校与同伴吵架”“击球失误过多”等都会对儿童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反之,类似“今天训练被教师表扬”“游戏完成得很棒”等因素,会大大促进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时的积极性,这也是蒙台梭利所倡导的“贺尔美”。

4.2.1 有效激励,激发儿童训练内驱力“贺尔美”是指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冲动,这种驱动力会发生在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中,让儿童与自己“互动”,并使儿童在训练中处于短暂的一段独立时间。教师安排符合其能力水平的乒乓球训练内容,让儿童独立完成,儿童便依靠自身的内驱力,一刻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行。内驱力主要来自兴趣、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当现状不能满足其兴趣、目标的等内在需要时,内部生理机制就会产生强烈的需求,提供强大的行为动力。

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教师可适当给儿童一些小的激励,如一句表扬、一个微笑、自己选择一个训练内容等,训练内容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几个小模块,让儿童自主选择训练方式,如训练内容为正手攻球,训练方式可以分为定点、2 点每个点击1 次球、2 点每个点击2 次球。这一个小改变,不仅能提高儿童对技术动作的熟练度,还能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的能力,激发儿童训练的积极性。

4.2.2 多元评价,提高儿童训练的积极性蒙台梭利强调儿童个性自由和自控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以及各自不同的学习速度。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用动作好坏和个数多少的标准来要求儿童,这个“标准”忽视了儿童存在的运动能力差异性,容易造成训练效果事倍功半,消解儿童训练的内驱力。为了使儿童在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采用多元评价,将对儿童的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如使用“颠球最稳的儿童”“步伐移动最快的儿童”“训练最积极的儿童”等。多一种评价的方法,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儿童。

5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乒乓球启蒙教育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要注重展示教具的使用,可以说,决定儿童学习成效的,是教师向儿童展示教具的方法。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地给儿童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让儿童自发、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想让儿童完成一件事,先要看儿童的心智发展的成熟程度,要考虑儿童已经掌握的“词汇量”或他使用“词汇”的能力,只有这样儿童才能按令行事。

6 结 语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质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环境、教具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教学,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其中,教具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内驱力,从而让乒乓球启蒙训练成为一个有趣的、有活力的、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具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