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教学中学生观察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

2020-11-24张峻玮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对象学习者

张峻玮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变得尤为关注,而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很多父母选择给孩子报名各种体育课程班,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的同时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随着国家不断发布的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所以很多民间体育训练营也陆续开展起来,以篮球、足球、乒乓球居多。本论文便以篮球训练营为例,来深入探讨一种学习方法——观察学习,虽然这一种学习方法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观察学习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民间体育训练营的学员学习情况及学习方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论文将积极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使观察学习理论得到充分的认识,也希望本论文对以后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帮助。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观察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为研究对象,以济南市AND1篮球训练营的西城篮网校区学员为调查对象,学员人数40人,男生36人,女生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搜索、鉴别、整理文献,对观察学习的含义、过程、意义及其与其他相关学习的区别与联系,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观察学习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1.2.2 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本论文主要访谈的对象为学员、教练、家长。访谈主要通过了四个阶段,首先在访谈之前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准备好了相关的访谈资料积极掌握了有关观察学习的知识,选择的对象为学员、家长、教练。访谈家长学生的时间为课间休息时间,或者家长陪同孩子加练的时间,教练选择的是下班时间或者休息时间。第二个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熟悉之后,通过自然接近,有利于消除被访问者的紧张和戒备心理。第三个阶段在访谈中注意策略,对家长教练称呼要让他们感觉亲切自然,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学生温柔,面带微笑,有利于访谈的进行。第四个阶段是对访谈过后的整理,做好相关记录以防丢失或遗忘。

2 观察学习概述

观察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又称不尝试性学习或替代性学习。它是指通过观察学习对象的行为、行为和结果来获取信息,对学习对象的大脑进行加工、区分和内化,然后将学习行为反映在自己的行为、行为和概念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2.1 观察学习的分类

班杜拉根据学习者观察学习的不同层次,将观察学习分为三种类型。首先,它是最基本的观察学习——直接观察学习。顾名思义,直接观察学习是观察者对演示者或模型行为的简单模仿。歌德曾经说过“模仿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次观察学习都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类是观察者他们举出行为的例子,总结其共同特征、内在特征、原则和关系等,然后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反映这些方面的行为,而不必重复异常反应。第三种类型是创造性观测学习,其最后阶段是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即通过观察和创建新的行为来总结示范者的行为。

2.2 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纳入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示范者的行动或表达引不起观察者的注意,就不可能进行观察学习。

保持过程包括将从外部获得的信息转换为观察者存储的运动图像,如果观察者不记得演示者的动作,那么观察就没有意义,它主要由图像和语言编辑系统存储。

再现过程包括:将学习者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转换为行动,并根据运动反馈调节其行为,该过程反过来可分解为多个部分: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启动、反应的监察和依靠信息反馈对反应进行改进和调整等几个环节。其实,示范行为能否再现取决于学习者记忆中示范行为各个部分是否完整以及学习者是否具有再现这些行为的技能,而学习者的监控和信息反馈能力则决定着示范行为的准确性。

动机过程是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第二,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估;第三,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

3 观察学习及其相关学习

3.1 观察学习与模仿练习

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是不可分割的,观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观察榜样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品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但是观察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模仿,模仿只是观察学习的初级阶段——直接的观察学习,对榜样的行为进行简单的模仿。模仿是观察学习的基础。观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榜样行为的模仿,还包括对榜样性格、兴趣、等等方面的模仿,但是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学习,模仿学习只是对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是从别人的行为或者后果获得信息,观察学习中可能包括模仿学习,也可能不包括模仿学习。

3.2 观察学习与试误学习

观察学习这一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因为人可以通过语言跟非语言的形式从外界获取信息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人不必亲身经历去做每一件事情,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学会复杂的行为信息,也无需自身体验强化,只需要观察别人在一点条件下完成强化便可以完成学习。个体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得到某一种认知表象,并用它来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尝试。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是本质是一致的,他认为试误学习成功有三个条件,即练习率、准备率、效果率。试误学习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尝试,亲身体验经历,依靠一次次的练习并与结果的反馈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学习。这与观察学习的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

4 学员观察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

4.1 学员观察学习的对象

在篮球训练营期间,学员的首要观察对象为教练,通过上课时间教练的示范讲解,形成对技术动作的模仿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教练的纠错改错,完成观察学习技术动作,其次学员与学员之间互为观察对象,技术动作优秀的与技术动作稍差点的进行对比观察学习,对技术动作好的同学进行模仿交流,对于技术动作稍差的同学,观察差别在哪,尽量避免。第三,学生以家长为观察对象,很多父母选择让孩子练习篮球,而父母也比较爱好或者有一定基础,在下课加练时间,父母对孩子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自己做出示范让孩子进行观察模仿练习。最后学员观察学习的对象还包括自己的明星、偶像等等。

4.2 特点

篮球训练营的孩子年龄阶段为八岁到十八周岁,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八到十二岁的孩子为一个阶段,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情绪容易不稳定、且自控力不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变得内控、深刻、自觉,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但是年龄阶段的孩子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如果他们体验到的成功多于失败,他们会形成勤奋进取的性格,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反则会形成自卑的性格对新的学习任务产生畏惧感,而且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对于好的东西都喜欢,差的东西都不喜欢,不易隐藏,且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十二岁到十八岁的孩子心理特点变化明显,表面什么都不在乎,但是从众心理很重,既想与众不同但又害怕脱离集体,而且自尊心大大增强,渴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得到尊重和理解。同时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5 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力的方法

5.1 从观察学习理论方面出发

5.1.1 注意过程

要想进行观察学习,首先要对青少年的注意品质进行培养,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进行观察的首要环节。首先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只有当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延长,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特点跟每个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当学生对学习的东西有兴趣的时候,注意力便会自然的集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重要条件,才能对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意志锻炼,虽然学生有时候对某些东西并不感兴趣,但是当学生的意志品质足够自制,注意力便会相对保持。最后要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教育他们无论对待学生还是生活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

5.1.2 保持过程

保持过程在观察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了第一阶段注意过程并进行了模仿练习,所学习到的并不深刻,便很容易遗忘,所以要想进行观察学习必须克服遗忘过程,众所周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过程,刚开始遗忘的过程是非要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慢。教师或者教练员要让学生适度的过量学习知识或者练习技术动作,这样便可以有效加深记忆痕迹,组织遗忘的进程,过度量50%左右最佳。第二,在学习或者练习时,要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共同记忆,效果会更好,正所谓“眼到、手到、心到”。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合理的复习,对之前学习过的东西进行有层次的复习。

5.1.3 再现过程

示范行为能否再现取决于学习者记忆中示范者的示范行为各个部分是否完整以及学习者是否具备再现示范行为的技能。这就要求示范者要在学习者头脑中留下完整的技术动作痕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动作示范与完整的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分解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而完整的动作示范可以给予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动作痕迹。如果学习者没有具备学习该动作的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动作从而迁移到该技术动作。在学习者学习示范行为时要及时地纠正改正,因为这决定着示范行为的准确性。

5.1.4 动机过程

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把在学校情景当中的成就动机分为三类,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跟附属内动力。在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内动力是主要成就动机的成分,所以在学生学习跟练习动作时要多采取鼓励、表扬等形式来满足学生需要。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却不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自尊心很强,要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交流,满足学生的需求。

5.2 从学生方面出发

5.2.1 八到十二岁学员

根据八到十二岁的孩子心理特点,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情绪容易不稳定、且自控力不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变得内控、深刻、自觉,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此年龄阶段的孩子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对于好的东西都喜欢,差的东西都不喜欢,且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首先要利用好他们该年龄阶段的好奇心与好动喜欢模仿得特点,让学生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好奇心,教练或者老师引起孩子好奇心的手段有很多,例如每节课的导入环节,设置好问题情景,让孩子带着问题去上一节课。根据该年龄阶段孩子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多进行示范讲解练习,进行多次示范,让学生观察模仿,教师通过纠错来完成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可在观察学习模仿后,进行比赛,选出技术动作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观察学习。

5.2.2 十二到十八岁学员

根据十二岁到十八岁的孩子心理特点,这个年龄阶段也叫初级叛逆期,他们表面什么都不在乎,但是从众心理很重,既想与众不同但又害怕脱离集体,而且自尊心大大增强,渴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得到尊重和理解。同时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系他们,但是同时要给予他们相对的独立思考空间。

6 总结

观察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孩子的观察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也需要教师家长耐心、细致的培养,希望家长跟老师能够是孩子的引路者,带着他们用眼睛、用嘴巴、用心去观察事物。它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获得经验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深入了解观察学习理论,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去正确的运用观察学习理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对象学习者
我的各路好友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