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育人推进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11-24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同校企育人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孙 莉

1 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我国汽车制造业基础好,但是大而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各地围绕此纲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等,要求大力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稳步发展汽车制造产业。

科技创新是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核心要素。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2 汽车制造业技能人才供给现状

劳动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技能培养,是当前发展制造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人才的供给侧来看,一些汽车制造类基础专业的办学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例如锻造技术、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锻压技术等专业,几乎从职业院校消失,全国在校生的规模也只有几百人,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一些传统的制造专业,比如机械设计与制造,焊接、模具、数控等,也呈现出明显下滑态势。所以,要解决大量制造业人才缺口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即职业教育的发展着手。“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政策,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办好职业教育,解决技术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举措。

3 校企协同育人,推进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1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

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定位等职业教育特征更加凸显。特别是在职业性上,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技术性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紧跟产业和企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性上,强调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以服务为宗旨,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将企业技术,企业人才、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中,形成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不仅在学历教育层面扩展更多的业务,也要在培训领域、在服务人才的终身成长、在学习型社会的打造上,要做更多的探索。同时职业教育是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教育,所以现代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打通了从中职到高职,高职到本科,本科到专业硕士的学历成长通道,今后,随着新能源汽车专业群“1+X”培训体系的逐步建设和完善,也打通了汽车制造类专业技能鉴定的通道,为车企人员获得新技能提供机遇。所以,职业教育多元参与、校企协同合作的立交桥发展模式,是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重要途径。

3.2 做好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

(1)加强企业调研。校企双方可以借助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等平台,加强沟通,让教育工作者与企业家们在同一个平台上去交流,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中去,为彼此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站在各自的角度,从自身需求出发,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学校的需求是立德树人、社会服务、价值实现,是从实现职业教育的功能上对校企合作的延申需求;企业的需求,除了经营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生产要素。那么,对于人才获取,企业自身经济的发展及更高价值需求,就与职业教育形成了很多共同点。所以,在订单式人才培养、应用型技术转化等很多方面,校企双方都是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合作的。

(2)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技术路线。校企双方可在各自的需求上寻求对接,同时也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去构建合作机制,寻找合作品牌和合作项目。2018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一方面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两张皮”问题,引导学校教育活动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另外一方面,也在着力实现双主体育人的引导,要让教育实施以协同育人的“协同”为导向,教学内容以岗位应用为导向,让企业成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校企协同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为了解决校企合作一头热的问题,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鼓励性的政策,比如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基地等一系列举措,去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为后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营造了政策环境,形成了政策支持的态势。

3.3 汽车制造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1)我校与吉利汽车开展深度合作。我校自2011年开设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以来,连续6年给吉利汽车输送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经在吉利汽车成长为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在与吉利汽车合作的过程中,我校也在围绕机制保障、文化融合、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等领域,拓展合作的形式与内容,逐步将吉利汽车的文化导入到校本文化中,将对接吉利汽车岗位能力的课程导入人才培养方案,将生产性实训融入3年的培养过程,将吉利汽车的工程师引入校内师资团队,让学生在没有进入企业之前就能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对企业的信任,从而解决留不住学生的问题,这也是合作的重要基础,是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在合作中吉利汽车多次向我校捐赠实训设备,我校被吉利汽车评为优秀校企合作单位、优秀校企合作管理团队。

(2)我校与湖北精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模具院。襄阳已成为湖北第2大汽车产业集聚区,汽车模具需求量倍增。我校通过慎重遴选,在2017年4月与湖北精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模具学院,进行专业共建合作,在人才的定性培养,教材的开发、产学服务、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我校模具专业被评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并带动了本地中职模具专业的建设,这种合作方式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

(3)聚焦智能制造与装备的产业升级。我校与华中数控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协同中心,共同培养智能制造装备专业人才,形成了良性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我校制造类专业的特色打造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4 后期校企深度合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1)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汽车制造类企业因业务变化而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剧,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风险。

(2)高职扩招后,中职学生就业数量骤减,直接影响了车企的用工需求和结构,提高了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合作意愿。

(3)车企转型聚焦于人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95后、00后新一代从业者的择业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宁送快递不学技术”。如何解决择业观的问题,增强汽车制造类企业的吸引力,需要车企和学校共同探讨。

(5)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变化对专业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基于学校对新专业的拓展和不同类型技能的整合。这5个方面的挑战,是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

5 结语

我们要聚焦职教改革的新政策,在校企共赢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方式,对接双方的新需求,关注汽车产业的新动态,吸收新标准,构建新的合作体系,在校企共同努力下,直面挑战,从人才供给侧着手,为湖北汽车制造业的腾飞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协同校企育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