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

2020-11-23戚玉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2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

戚玉燕

摘  要:科学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同类型资源整理出来的真理与一般规律所整理的科学资料,可以促使学生直接展开科学探究,使其自主经历发现真理、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规律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展开生活实践,稳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将从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迁移生活规律;组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借助生活工具,引导学生发散科学思维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虽然讲解的是丰富的科学规律,但是却缺乏充足的科学证明与探究实践活动,无法稳步提升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难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也削弱了科学科目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切实实现知行结合,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迁移科学知识,从根本上改善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迁移生活规律

生活情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与工具在科学课上还原生活现象,由此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教学策略,是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因此,在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时,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生活经验,从丰富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客观的科学规律,促使初中生及时积累有效的科学探究经验。为此,初中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现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切实突破时空限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就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科学课上创设了生活情境。在备课时,笔者整理了丰富的音频资料,包括下雨声、刮风声、海浪声等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以及人类的呼喊声、咀嚼声、欢笑声、说话声等通过人类声带所发出的声音,还有翻书声、挪动椅子的声音、打开开关等人造声音。在科學课上,笔者就播放了这些音频,让学生聆听了这些声音资源,使其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途径。为此,笔者还鼓励学生捂住耳朵聆听自己的声音,对比常规的声音,由此分析声音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如此,则可切实调动起初中生的思考意识,使其及时迁移生活经验来分析声音的发生与传播问题,自主展开科学探究,分享生活经验。如此,初中生就可以在科学课上将思考、听讲与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二、组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

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虽然组织起来十分简便、快速,对教学环境与各类设施设备的要求较低,但是却并不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也影响了初中生的科学认知状态。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的生活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迁移科学理论,逐步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发散思维,以便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使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就如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了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经历信息的获取、利用过程,学会用信息来解决个人问题。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科学实践主题,即“调查现阶段自然环境的状况与优化策略”。然后,初中生便需以5人为一组,积极展开信息调查,充分利用现实资料来分析科学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本班大多数小组都从线上、线下两个途径确定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图书馆、本地的书店与图书馆等线下信息调查平台,还积极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整理了线上数据,分类整理了与生态环境现状、优化策略有关的多元信息,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一定的环保认识。如此,各小组便要认真整理获取、利用信息的有效方法,归纳数字化学习、实践调查的一般步骤,由此撰写实践报告,规范实践活动的操作程序与实现条件。之后,笔者就组织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各小组分享实践所得,以便进一步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产生丰富的科学认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分析各小组所整理的信息是否有效、完整,帮助各小组调整实践结论。

三、借助生活工具,引导学生发散科学思维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初中生需要利用多元的生活工具展开科学证明,需要由此获取丰富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工具,让学生利用生活实物来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发明,鼓励学生变废为宝、积极创新,逐步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结构,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发展。

就如在“地球仪和地图”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利用生活实物制作地球仪,希望学生可以变废为宝,努力发展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利用一些废旧布料设计了地球仪的表面,将其围在球状物体的表面之上,再利用一些轴承、铝制的条状物品完成了地球仪模型制作任务。还有的学生认真测量了学校、家之间的距离,各个经典的地标物,自主制作了相应的地图,标注了比例尺、图标等,还借助地图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氛围。如此,初中生就可以进一步内化本课知识,及时形成良好的方位感。再如,在“植物一生”一课教学中,笔者也鼓励本班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比如蔬菜、水果或者是一些绿植、花卉等,引导本班学生利用这些真实的植物来分析植物的一生发展过程,客观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由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端正学生的科学态度。

总而言之,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其及时实现学习进步,由此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积累丰富的问题解决经验。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借助丰富的生活资源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科学创新与积极思考,不断优化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向明.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6.

[2]蒋颖瑾.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07-108.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