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

2020-11-23吴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2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导图

吴菊

摘  要: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既有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会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实践研究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为学生打开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学习知识时要不断反思,总结方法才能把从课堂上听来的、看到的、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让学生总结方法,提炼思想正是每一章节数学复习课的目标。经历了春天的耕种、平日的施肥,秋天终于结出了饱满的稻穗,我们不仅欣喜于金灿灿的果实,更要把这些果实摘回家才能称得上丰收,那么学生在经历了新授课的学习,练习课的巩固,达标课的检测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生硬套,机械地模仿产生的假象好像是学生已经掌握住了,其实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导致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要真正发挥每一节复习课的作用,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传统数学复习课“考试——讲试卷——再考试——再讲试卷”的模式,学生屡考屡错,既不能形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白信心和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建自主互动的模式来上复习课,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章节知识脉络,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使学生零散的知识得以系统化,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薄弱的知识能够典型化,通过几个班的教学,发现成绩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明确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也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世60年代发明的一种革命性的发散性思维工具[1],他类比人类大脑放射状的神经元结构,用一个关键词为中心连接所有的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使知识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是把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运用图形和文字逐层逐级表现出来,学生梳理知识时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形、符号和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使思维形象化,立体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左右脑的潜能。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其次,怎样画思维导图

数学语言包含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表现形式丰富,其中文字语言严密规范,符号语言简明方便,图形语言直观形象等。这些特征都给制作数学思维导图提供了素材。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对数学复习课就是大量刷题的误解,数学复习课可以先让学生将本章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本章核心主题,思考围绕这个关键词又学了哪些知,即由“核心主题”延伸出几个主要的“分类主题”,也用一个词语或图形符号概括,针对这个“分主题”又有哪些内容可联系,再从“分类主题”中延伸出“细分类主题”,逐层逐级往下发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回头看”对知识反思的习惯,又通过总结概括加深知识的理解,使知识间的脉络更加清晰化,系统化。

具体制作,准备A4纸张大小的白纸,铅笔和彩笔,直尺和圆规,把能概括本章“核心主题”的关键词写在横放着的纸的中央位置,可以契合词义配图,然后把本章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发散的“分类主题”作为一级分支从钟表一点钟方向顺时针分散画出来,各“分类主题”继续往下发散,就像树枝一样由粗到细。为了让知识概括化,可以能用詞不用句,能用图或符号不用词,为了便于知识间的条理性更加明晰,同一条“分类主题”可以用一种颜色由粗到细描绘。画数学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把关系融于式子之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放手让学生经历总结——提炼——绘图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最后,尝试画思维导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2]。学生在整理知识尝试画思维导图时最初可能有漏掉的知识点,鼓励学生互相探讨,不断修正、完善。在学生交流合作中反复修改,多练习逐渐就会熟能生巧,就能做出理想的思维导图了,教师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中每一领域、每一章节复习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画思维导图,将知识整理加工,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图形和符号将知识系统化,达到真正学会的目的。

绘制思维导图上好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就是遵循简单、基本、易被大脑接受的自然规则,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创建从中心发散出来的层级结构,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联系起来,使零散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习惯也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理要问题的探讨团电化教自研究,2012(05):78-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导图
作业设置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数学潜能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