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

2020-11-23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小康社会三农

武力(1956—),男,安徽宿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曾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国发展道路》《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6)》《1953—1957中国经济运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演变背景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研究》等学术专著。

主持人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经济非常落后,绝对贫困发生率在80%以上。1952年中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全国财政收入仅179亿元,城乡人均储蓄1.5元,国家外汇储备1.37亿美元,全国人均粮食仅有285公斤(含豆类和薯类的毛粮),甚至低于200多年前的雍正時期。1954年国家统计局做的全国农户抽样调查显示,1952年土改结束时,平均每个农户仅有0.6头牲畜、0.5部犁、0.1部水车,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困难。在50年代前期,每逢春荒,全国尚有三四千万人口缺少口粮,绝大多数人口生活水平在温饱线以下。社会性质和制度变革可以通过革命来实现,而贫穷落后的面貌则需要通过经济建设来改变,因此,如何加快工业化、尽快将新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大国,彻底改变人民贫穷困苦的生活状况,成为新中国的首要任务。

落后就要挨打、被欺凌,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美国兵戎相见,当时美国经济总量为2400亿美元,而中国仅为100亿美元,美国的人均收入为1600美元,而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4美元。巨大的差异使得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新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制度落后问题,于是工业化就成为首要任务,因为它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根本条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中国选择了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能够保障高积累下社会稳定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计划经济体制,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国防工业,保证了国家安全、奠定了发展基础。但是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不均衡发展,也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不多,尤其是大多数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尚处在贫困线以下。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各种积极因素的充分调动,创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20世纪末实现了小康目标,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又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1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了1万美元,站在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前列。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农村的贫困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的重要任务,并取得巨大成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开展了三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攻坚战,通过精准施策,保证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从目前来看,这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完全可以如期实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多、底子薄的条件下,实现了整体脱贫,不仅为世界减贫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理论和方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成果,具备可分享、可复制、可借鉴的知识普遍性。

本栏目所选的两篇论文,探讨论述了新时代消除贫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三年脱贫攻坚的重点、对策和经验。

农村和农民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问题解决之时,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之日。《破解全面小康社会“三农”短板难题》把“三农”转型发展纳入现代化建设进程考察,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破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三农”短板难题历程和路径的研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面对“三农”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问题,探索形成以国家强大经济实力助力“三农”发展、以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三农”发展空间、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协调发展、以共享发展的组织化增强“三农”内生发展能力和促进共同畗裕破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三农”短板难题的路径。

今天的农村集体经济已经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宏观经济上是国家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高积累政策,微观经济上是集体经济变成社员吃集体“大锅饭”,农民被束缚于土地上不能自主生产和自由流动。而今天,宏观经济上是国家实行“以工补农”“城市支持乡村”的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政策,政府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在微观经济上,不仅农村的集体经济实行了“双层经营责任制”,农民有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而且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也主要采取股份合作制,充满活力。因此集体经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脱贫攻坚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略析》提出:新时代脱贫攻坚有很多创新探索,其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贫困村退出时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作为必不可少的考核指标,是一项重要措施。回顾考察脱贫攻坚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战略实践,对于深刻认识新时代脱贫攻坚特征和持续推进减贫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小康社会三农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赞分盐镇裕牛村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