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行动践行教育理想

2020-11-23焦金莲

中国教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教育

1946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1967年毕业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学校;1967—1984年分别在五塔寺小学、乃莫齐召小学担任教师;1985—1989年在公义店小学担任教导主任;1990—2002年分别担任乃莫齐召小学副校长、头道巷小学校长。连续多次被评为校、区、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发表论文曾多次获省级、市级奖励。

我出生于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的一个干部家庭。小学就读于小召小学,初中就读于呼市六中,初中毕业考入呼市第一师范学校,并由此开启了我的从教生涯。

一、师范求学阶段(1964—1967年)

1.报考师范学校

1964年,我初中毕业。那个年代没人愿意当老师,十个毕业班几乎没人报师范,主要是因为做教师太清贫了。那时我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成绩突出、能歌善舞、开朗活跃,老师觉得我比较适合当老师,也希望我起带头作用,所以她给我做工作。但是我爸想让我报邮电,因为当时邮电毕业后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工资都比教师高。我改了好几回第一志愿,最后还是决定报师范,因为做教师是我的个人理想。

那个时候师范招生很严格,重视出身,也看重成绩。我出生于干部家庭,加上我的老师强烈推荐我,报考还算顺利。当时读师范需要笔试和面试。填完志愿之后就是中考,中考我是我们班第二名,考完以后去面试,合格了就可以录取。面试重在考查形象,看五官是否端正,做操四肢是否协调,读文章口齿是否清晰。如果形象不过关就不录取。

经过纠结的报考、紧张的中考和严格的面试,我顺利上了师范。

2.接受师范教育

第一师范学校创建于1922年,1955年改名為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地方。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成为自治区一所规模大、师资强、设备全、质量高的重点师范学校。那时一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人。我们班有46人,男生14人,女生32人。

那时学习完高中课程后,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小三门”。学校的物质条件很好,每间琴室、教室都有钢琴;师资条件也非常高,老师全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所以,学校的氛围和教学环境都相当好,我受益匪浅。

没几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学校乱套了。师范旁边有一所附属小学,学校很多老师都不上课搞革命去了,科主任很着急,就抽取了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去给附小学生上课。那是1966年,我还没毕业,就天天到附小给学生上课,相当于提早实习,这为我后来正式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从教阶段(1967—2002年)

1.五塔寺小学(1967—1971年)

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五塔寺小学。当时五塔寺小学的硬件条件还是可以的,房子是新建的,炉子等设备也都有。“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塔寺小学也停课闹革命,根本不能好好上课。学校没教材,上课就是学《毛主席语录》、“老三篇”。这一时期我在教学方面没有太大的提升,但多少积累了些经验。记得一次教学生数字,本来打算讲1到3三个数字,结果一节课讲了11个数,导致学生一个也没记住。后来我向老教师请教,学会要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基础慢慢来。在那里我还学会了和学生相处,我时常与学生谈心,关心爱护他们,这样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2.乃莫齐召小学(1971—1984年)

我在五塔寺小学时遇到我爱人后就结婚了。当时规定不让夫妻俩在一所学校。因此,1971年我被调到乃莫齐召小学,他被调到扬家巷小学。

在乃莫齐召小学,我一开始教音乐、美术、体育,后来就带乱班,像打杂一样。这个时期我的教学是荒废的,个人也没有进步。我觉得不能再“打游击”了。1979年,我就找领导说我想从头学起,学习教学的规律方法,当老师不能什么都不会。然后领导安排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班教语文,一直带到1984年。

(1)潜心教学,无私奉献

到1980年,开始主要抓教学,这也是我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在教学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我自己也是从“a、o、e”开始学起的,研究“a”怎么发音、怎么教,那个时候对待教学特别认真。教学生写字,我在黑板上打的田字格里写一横,底下同学也写一横,巡视一圈后,我再写一撇,他们再写,所以我那个班的同学字都写得特别棒!我遇到问题会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在教研组一起研究、备课、讨论,获得了不小的收获。这段时间我经常听各种老教师的课,学习了很多经验。我也公开教学,听取别人对我教学的建议,然后改进。

我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确实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那个时期教学任务很重,一周22节课,礼拜六还上课。除了上课,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我经常把作业带回家,吃完饭安顿好孩子之后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批改作文常要批改到晚上十二点多。

我上课的时候非常关注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差生”。那时候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化差生”,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要手把手地教他们,课间叫他们到办公室学习,放学后给他们免费补课、盯着他们写作业。有时放学后还把他们带到我家里,我家里有一个大炕,学生就在炕上排一排写作业,我在那里一边做饭一边盯着他们,他们写完了再给他们辅导。补课的学生没人接,我就做好饭叫他们一起吃,真的是比对自己的孩子都用心。到了这个班毕业那年,我经常放学之后给全班免费补课,校长都往回撵我,说:“行了行了,小焦,赶紧回去吧,讲课讲个没完,再不回去我就赶你回去了。”

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家访。我每周都有周计划,去哪些人家家访。每天下班之后,我打着手电,领着我自己的小孩,挨家挨户地家访。我去家访不是告状,主要是和家长交流,共同教育学生,家长也很配合。因此,家访的效果很好,学生和家长都尊重老师,和老师关系也特别好。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为这个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学生的好成绩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1984年,我们班考了玉泉区第一。当时全班35个学生,17人考到市重点高中一中,剩下的学生全考到八中。直到现在学生们还说:“焦老师教的拼音一生也忘不了,直到现在我们的字写得依旧很好。”

1985年是我最开心的一年,我入了党,被提拔为教导主任,又分到一套楼房。入党是我苦苦追寻20多年才实现的,入党很难也很严格,各方面表现都要好。因为我教学成绩突出,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我不仅被提拔为教导主任,还被评为“优秀教师”。这一年,西河沿盖起一栋教师楼,玉泉区仅有12户名额。因为我的教学成绩是全区第一,我也是先进教师,我们夫妻俩又都是教师,满足了多条件,有幸分得一户。

职称评定最早始于1987年,评定高级教师难度很大,要求很严格,因为我工作表现突出、学生成绩好、获得众多荣誉和奖项、年限足够等各种条件都比较符合,所以我是第一批被评为高级职称的教师。

3.公义店小学任教导主任(1985—1989年)

1985年,我被提拔到公义店小学当教导主任。当时公义店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全区最差的,没人愿意去那里上学,领导调我过去就是为了让我抓教学。

到了学校之后,我具体指导教师做教研。我每天都拿个小本去听课,指导他们。我亲自设计教研方案,组织教师们听课、评课、上公开课、观摩教学等。我们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地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还带着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我还组织各种活动,开展教学比赛、“大练兵、大比武”、粉笔字比赛等,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后来逐渐有了起色,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摘掉了“落后”的帽子。

4.乃莫齐召小学任副校长(1990—1993年)

1990年,教育局把我调回乃莫齐召小学当副校长,目的是让我提高教学质量。乃莫齐召小学那时已经盖起了楼房,硬件很不错。但就教学而言,是有点落后的。我过去之后主要抓毕业班,针对“小升初”考试,做了许多工作:带着教师共同研究、辅导差生、开家长会,所以教学成绩逐年上升。经过几年的努力,乃莫齐召小学的教学大有起色,连续四年获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5.头道巷小学任校长(1994—2002年)

1994年,我被提拔为头道巷小学校长,直到2002年退休。头道巷小学也是一所落后学校。我的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上游,改变学校落后的面貌,以“教育为先”作为办学理念。

(1)张弛有度的管理理念

我始终觉得,人是决定性因素,所以我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张弛有度。校长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其他的东西要灵活变通。

我对待教师很人性化。我很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狠抓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上了很多的公开课,我给他们指导和帮助,而不是批评和指责,我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是平易近人的,最终我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能手、金牌教师。再如,遇到恶劣的天气,教师偶尔迟到一会儿都是可以的,別耽误课就行,这样给教师留出一定的空间反而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们生病或有困难等,我都会亲自看望。此外,我也很关注退休教师。我刚上任那会儿,打着车、拉着水果、买上礼品,挨家挨户看望退休教师。逢年过节,我都会把退休教师请回来,送些小礼物,表达对他们一生奉献在教育岗位的敬意。

虽然要“以人为本”,但规章制度还是要有的。规章要根据人的实际情况,给人一定的空间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若是强硬地实施,教师不会心悦诚服的。校长的工作实际是“一减一等于零”,就是说十件事做得都很好,有一件事没做好,人们就全面否定你。可我觉得当校长压力不大,该怎样就怎样,哪个老师做得不对,我该批评就批评;哪个老师该得什么,我从来不阻挠。在同等情况下,我优先照顾年老教师。他们都知道这规矩,慢慢也都养成了习惯。

(2)和谐共进的工作作风

在领导班子建设上,我和副校长、书记配合得相当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团结,相处起来特别愉快。我的观点就是校长不能一人独大,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尊重大家的意见、集结大家的智慧,共同想办法把学校建设得更好。我和书记配合很默契,很多事都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我和书记带领老师们整理库房、打扫卫生。我亲自擦玻璃,人们都惊讶道:“校长还擦玻璃呢!”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注重引入新鲜血液。我每年都会上报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分配一些合格的毕业生到我们学校。我还根据教师的长处给他们安排合适的任务。我也注重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方面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

三、退休生活(2002年至今)

退休之后,我一天也没闲着,致力于创办我的教育补习班,一直干到现在。因为我喜欢讲课,我觉得讲好一节课是一种享受,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特别精彩,特别吸引人。我讲课滔滔不绝,所以现在嗓子都搞垮了。我觉得咱是老师,就应该教书育人,老师的本质就是“上良心课”。

我坚持终身学习,修身养性。我喜欢带上老花镜抄写东西,有好文章就抄或者剪贴,写一些自己的感受,把它们积累起来。阅读就是积累,写作就是倾吐,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我喜欢这件事并觉得很享受,我的做法对学生影响也挺深的。

玉泉区在编写教育丛书的时候也邀请了我。玉泉区退休校长、教师有好几千人,我荣幸获邀,觉得非常骄傲,非常有成就感。我觉得我做教师挺值得的,这一生也不后悔!

访谈后记

焦金莲老师从教35载,担任教师期间,她积极上进、主动学习、无私奉献,教学成绩卓著;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时,她先后改变了三所学校落后的面貌。如今72岁高龄依然没有阔别讲台。从她选择成为教师开始,就一生从教,无怨无悔,用行动践行自己最崇高的教育理想。最后,十分感谢焦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及教育历程,也特别感谢胡艳老师对我的精心指导。在此,我对一生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口述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