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应如何推动在线教育发展与教师在线教育能力提升

2020-11-23郭刘龙

中国教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数字化信息化

郭刘龙

【摘 要】今后的教育必定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当前状态。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重视实际应用;善于运用专家力量,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在线教育能力的较好方式,应鼓励骨干先行先试,以分层分类培训增强针对性,并建立能力评价和激励体系。

【关键词】在线教育 信息化 数字化 教师在线教育能力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教师、学生无法聚集的情况下,在线教育以无可替代的方式,推动了全国千万教师、亿万学生相聚“云端”的教育实践。

返校复课后,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太原师院附中”)安排全体教师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召开了经验交流会。我们看到,教师们对在线教育的看法普遍比较清醒、理智,认为在线教育势不可当,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师认为在线教育不能很好地解决师生交流等问题,教学效果无法与传统教育相比,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因此,疫情过后,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将会被束之高閣,普遍采用这种方式还需要较长时期。也有的教师认为,从这次实践来看,在线教育有着广阔的前景,应该大力提倡甚至令其逐步取代传统教育。

对于在线教育要怎么看、怎么办?这是校长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次信息化应用的考验,学校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可以肯定,疫情过后,学校教育已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应当回到过去,学校在线教育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因此,校长以及其他学校管理者应当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助推学校在线教育再上新台阶。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明确一个认识,即在线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意义和价值,同时要抓好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与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两个重点。

一、充分理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正确认识在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在线教育,首先应使全校教师在思想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变革、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教育,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应当搞清楚。技术是否能够完全取代教育?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什么关系?学校实施在线教育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乔布斯在与比尔·盖茨讨论教育与未来学校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就是国际教育技术领域中颇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乔布斯是技术的代表,这个问题是他从技术角度,对技术与教育关系的疑惑而产生的追问。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教育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容易理解了。因为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当时的技术水平,只是在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发挥了作用,但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教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创新素养,从而使学生在智慧、道德、身心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需要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心灵碰撞,需要深入社会的实践体验,而这些靠技术是不能完全解决的。事实上,育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无法单纯地通过技术来完全得以实现。

当今时代,信息化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教育。比如,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十分丰富,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又如,学生学习的情况、作业的情况、考试的情况通过数字技术,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教师分析学生学情的依据。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因材施教”得以真正落实。另外,近年来涌现的许多与学习有关的技术,如3D打印、VR技术等,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教式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变化表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再是十年前乔布斯所看到的“小得惊人”,而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方式。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但它又不可能改变教育的本质,无法完全取代教育。因此,今后的教育必定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看作不同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共同致力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于教育与技术、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这种关系,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然后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渠道在教师中宣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在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近几年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系统评估,根据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实施在线教育的行动纲领—“积极发展、合理利用、发挥优势、注重实效”,并对今后几年学校推进在线教育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二、完善设施,搭建平台,为在线教育提供良好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几年来,太原师院附中重视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教师实施在线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2019年,学校被确定为“山西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校”,这对学校来讲是一次难得的信息化发展机遇。数字化是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化的当前状态。我们体会到,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求新、求快、求大,而应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统筹考虑,明确重点,合理规划安排。

首先,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所学校,空间有限,办学经费也有限,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何况信息化发展迅速,我们也不可能达到最好,一劳永逸。因此,学校数字化建设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实际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施。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在数字化建设中留有余地,而不能急于求全、急于求成。在数字化软硬件建设中,应特别重视一些“修路架桥”的基础性工程,这些工作关系到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近年来,我们为教室安装了智能交互大屏,教师们普遍反映较好。2020年,我们在所有教室配置集控管理软件和教师备课资源平台,实现学校交互式大屏运维管理高效统一,为教师教学课件提供云平台服务。2020年年底,我们还将实现全校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这些设施的完善,将为学校数字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着眼于需求,重视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需要舍弃,从而把有限的经费、有限的时间,投入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就需要校长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把握正确的价值判断,需要校长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满足师生的需求,重视实际应用,摒弃不切实际、追求高精尖的思想,避免大投入、低效益的“形象工程”。近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重视服务教育教学的云平台、资源库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网上教研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掌握学情,促进学生学习,学校引进了大数据、个性化智能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德育评价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各种数据,提高了教育教学评价的精准性,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条件。为满足教师教学要求,我们建立了“网络教学空间”,该空间较好地满足了教师微课制作、课堂直播的要求。这些软硬件设施很好地满足了教师们的日常教学需要。同时,我们制订了相关制度要求,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广泛使用,充分发挥了这些设施的功能。

再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善于运用专家力量,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际范围来看相对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以“去中心化”的云技术和数据处理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对一所学校来讲,数字化建设仅仅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运用校内外专家的力量,包括教育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共同探讨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科学性和特色化。

学校要积极挖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可以与高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稍有规模的软件和平台。不过这种合作要慎重行事,确保学校拥有主动权。作为现代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具有开发利用资源、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近几年,我们就根据学校是大学附中的特点,有效利用了大学的各种资源。2020年,我们通过与太原师范学院协商,决定与学院并网,并网后将能够使用大学校园网2.5G互联带宽,包含三大运营商和教育资源网四条主干出口,公共服务系统全部纳入大学站群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将达到等级保护二级要求。并网后,大学的数字资源,如教育教学空间、数字化图书馆等,也将为全校师生共享。

三、多措并举,注重实效,提升教师在线教育能力

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同样,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关键也在于提高教师的在线教育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教师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它是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新型教育能力。这种能力指向实践,指向创新,指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危机,也是提高教师在线教育能力的一次契机。在此之前,许多教师对推行在线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认为在线教育可有可无。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再也不是可选项,而成为必选项。为了取得与传统教育同样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认真学习并应用网络教学手段,积极收集各类课程资源,从而使自己的在线教育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目前教师的在线教育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教师线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特别是老教师普遍不如年轻教师。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投入精力少,大多数教师的线上教学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基础应用上,仅僅会“打开电脑、插上U盘、播放PPT”的教师并不少见。总之,提高教师在线教育能力任重而道远。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在线教育能力?目前,校外名目繁多的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训很多,但培训效果一般。主要是因为这种培训往往不能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校本培训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且能克服校外培训造成的工学矛盾、学习成本偏高等问题。相对而言,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在线教育能力的较好方式,学校应更加重视校本培训。

教师在线教育能力的校本培训,应立足于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在线教育的实际,发挥优势,多措并举,强化实践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把握好三点要求。

一要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所学校在推行一项新技术时,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一刀切”“齐步走”一般很难奏效。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理念先行,骨干引领。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应鼓励部分线上教学积极性高、基础好、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骨干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适时安排这些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组织校内教师观摩,并在课后进行评议。通过真实的课堂,增强教师们对线上教学的感性认知和理念认同。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对照典型进行认真反思,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讨论寻求办法,解决问题,让教师尝到线上教学的“甜头”,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在线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热情。

二要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增强针对性。由于教师的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不同学科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各有特点,因此应根据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特点,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对同一学科教师进行分层培训,通过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实现全员提升。在培训内容上,要重视理论学习,使广大教师接受在线教学的新理念,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改进教学为目的,加强实践应用,在实践中提升在线教育能力。

三要建立能力评价和激励体系。首先,学校应建立教师在线教育能力建设标准,建立可操作的教师在线教育能力考核体系。其次,学校应建立在线教育能力激励机制,使在线教育能力在评选表彰、职称评审、晋级考核中有所体现,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在线教育的内驱力,以及主动提升在线教育能力的积极性。

在个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在线教育催发着学校的组织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形态的变化。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带头人,也许对信息技术本身了解得并不是很多,但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创造条件,完善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尝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助推学校在线教育实现新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数字化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