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学校治理现代化重心与路径的校本实践

2020-11-23刘明成

中国教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润泽现代化育人

刘明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前身是北京市五路居第一中学,创建于1985年。2015年4月,伴随着朝阳区学区化改革,学校与周边的3所小学整合而成一所一校四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年8月,朝阳区教委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办学,学校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驱动学校治理,积极推动学校育人模式转型升级,在推进理念、机制、课程、课堂、教师等内生点治理现代化方面,形成了学校治理现代化重心与路径凸显的校本实践。

一、学校治理理念现代化:彰显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实践诉求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校本化实践,建构形成了以“润泽教育”为实践导向的育人哲学。所谓“润泽教育”,是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站在学生立场做教育,用课程与课堂涵养生命,强调以“润”的育人方式,突出五育并举,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品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润泽全体学生,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在“润泽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以“润品育能,筑基未来”为核心办学理念,注重文化内生,培育“规范自觉、和谐活力”的润泽管理文化,明确“打造一所温润的卓越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润养会思想的卓越行动者”的育人目标,以此引领学校蓬勃发展、教师奋发向上、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学校治理理念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学校把彰显新时代立德树人实践诉求,培育“品能兼修,审辨笃行”的学生,作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最高追求。

二、学校治理机制现代化:回应时代挑战与实践转向

我们通过实施“规范自觉、和谐活力”的润泽式治理,探索了学校治理机制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润泽式治理”是指通过建设科学的人文的治理运行机制,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温润尔雅的文化磁场,渗透到每一位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实现全体“朝阳人”自觉行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治理文化。“规范自觉、和谐活力”是“润泽式治理”的行动旨向和实践表征,即发展而非约束,自由而非制裁,完善个性、凸显智慧、舒展心灵,而非机械训练、模型塑造和强制,从而构筑师生的精神家园。

一是重塑组织架构,实施扁平化治理。学校针对新整合、九年一贯、多址办学等实际,重塑了组织架构,实施了“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让听到炮声的人在一线指挥战斗”,便于年级课程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确定了“条条”为年级服务的位置。

二是重建运行机制,促进润泽教师文化内生。“一校四址”“九年一贯”是学校的办学样式,基于“一校四址”的办学事实,确保“九年一贯”的有效实施。为了让学生一以贯之、连续不断地高质量完成九年学业,学校重建了十大运行机制:①年级主任负责制;②干部竞聘上岗制;③教职员工岗位双向选择聘任制;④岗位实施责任制;⑤工作过程督查制;⑥工作失误实施问责制;⑦利益分配量化积分与绩效制;⑧多主体实施评价;⑨全员参与的分布式领导;⑩各项机制“九年一贯”打通。十大运行机制不仅使科学统整全校资源得以实现,而且充分彰显了“九年一贯”的优越性。学校层面,相关部门切实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立足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使小学与初中教育实现了无缝衔接,使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配备得到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提高了办学效能;教师层面,十大运行机制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了学生教育的整体意识,避免了因内耗而产生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短视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十大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润泽教师文化的内生与发展。

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培育润泽学生文化。学校围绕培养“润泽学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润泽少年”荣誉体系。该体系主体为“奖星—‘润系列少年—润泽少年”三个层级。“奖星”层面,依托活动,学校设立了劳动之星、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守纪之星、诚信之星、健美之星、文艺之星等30余个奖项;“‘润系列少年”层面,学校从品、知、能、体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为某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颁发“奖星”,并进行量化积分和综合计算,评选出“润品少年”“润知少年”“润能少年”和“润体少年”。

三、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创造性描绘课程育人的活力图景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所依赖的基础,是落实育人理念及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介。课程改变,学校就可能发生改变。为此,学校通过建设“贵品渊知、卓能强体”润泽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借助系统丰富的课程开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服务,使“润泽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使学生“适性扬才”。

学校的润泽课程由“三层五类”构成。“三层”是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五类”是自然科学类、道德人文社科类、艺术审美类、综合实践类和体育健康类。“润泽课程”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基于国家课程,学校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要,贯穿于九年一贯制实施体系之中。在润泽课程实施中,学校追求精致与深入,在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的前提下,创新性地形成了三级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式(见图1)。

“润泽课程”校本实践体系,不仅成为落实“润养会思想的卓越行动者”学校育人目标的载体,而且在实践“润泽课程”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了学校发展学生“高贵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四种校本核心素养的内涵。“润泽课程”让学生拥有高贵的品格,具有尊重多元文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包容谦逊、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热爱劳动等品性;增长渊博的知识,习得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形成卓越的能力,具有自主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創造与创新的能力、领导的能力;拥有强健的体魄,热爱生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主要目的是我们开发实施的“润泽德育”课程,通过“涵养化育,润物无声”的施教方式,涵养学生的品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使“品德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学校教学治理现代化: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的成长看得见

教学治理现代化既是教学现代化的内容,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学治理的基本形态,既要为多主体参与教学提供机会,也要在教学活动育人目标上达成共识;既要为多元教学模式的接纳与践行创造条件,也要以教学过程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为准则。基于此,学校把倾力打造重思强辨、充满灵性的“思想生长课堂”,作为推进学校教学治理现代化的行动基点。“思想生长课堂”就是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主线,以知识的建构与运用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追问、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辩论、感悟与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认知能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品格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思想生长课堂”有着独特的“6+X”模式,“6”指“明、問、思、辩、悟、用”,“X”指不同学科的特点。

提出和解决为主线,由教走向学,达到学、思、行、悟相结合。学校以“思想生长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系列的培训、研讨竞赛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五、教师治理现代化:造就一个更具专业品质的教师团队

在推进学校教学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治理的对象不仅是教学过程本身,更有重要的一个对象,那就是与教学最相关、直接的主体—教师。要想推动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成长对教学的发展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我们不仅引领教师朝着更高层次的育人目标迈进,而且引领教师朝着更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过程努力,以此培养“教研相长、深思力行”的“润泽教师”,造就一个更具专业品质的教师团队。

所谓“教研相长”,是学校通过价值的引领、职业的规划、专业研训机制的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规范及个人学术积分等评价机制的驱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深思力行”是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主张,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争做受学生欢迎的、有品位的教师。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学校建立了八大研训机制,即集体备课机制、课堂教学大赛机制、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关机制、学科工作坊研究机制、名师工作学习机制、教师研究成果展示机制、课例研究机制、小课题研究机制;采取了四大策略,即共同价值观策略、学习共同体策略、问题变课题策略、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策略。这些机制与策略,不仅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而且为教师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润泽现代化育人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倾心之吻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郑润泽作品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