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发展研究

2020-11-23任玉霜刘宁

山西农经 2020年19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吉林省

任玉霜 刘宁

摘 要:介绍了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情况,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教育资源分散、培训方式单一、缺乏配套教材、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规划,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积极探索并创新培训方式,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教材,全面强化培育保障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9-001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数尤其是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较明显的老龄化、低文化趋势,严重阻碍了新型农业发展,不利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对此,吉林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从多个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育方式,促使农村劳动力成为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1  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概述

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主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具有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群体,是传统农民的有效替代者。将传统农民转化成职业农民,需要长期、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基础。因此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坚持农村建设以“人”为关键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职业农民教育工作。

吉林省先后选派400多位农民赴日本、法国、荷兰等国深造,学习世界各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积蓄力量。同时,吉林省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优先选择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返乡大学生、农业生产企业员工作为教育对象,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效果,培育出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农民。同时,吉林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足够的资金,打造优质发展项目,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落实基层教育和实践,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增效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的精确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持续性及线上培育的普及性。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依旧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1-2]。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

参加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人员往往是农民群体中收入较高、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还有一部分人具有创业经历,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实践基础。他们在参加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时往往带有一定主观选择性,抱着解决特定问题的心理参加培训,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收获具有实践意义的技能等。但是目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往往是基于统一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培训,没有针对不同培训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过于集中,缺乏层次化和个性化,难以有效满足培训主体的实际需求,不能解决培训主体面临的问题,导致他们对培训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了实际培训效果[3]。

2.2  培育资源分散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深度整合各方资源提供有效支持,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目前,吉林省职业农民培育资源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与利用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充分利用培育资源良好开展培育工作。一是各类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差异大。目前,吉林省高度重视选派新型职业农民前往法国、荷兰等地进行培训,投入了大量资源,科学选派、周密部署,以充足的资金落实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培训方式,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绩斐然,而其他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所获得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这种明显的资源倾斜情况使整体培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各方资源整合不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广泛,涉及教育、财政、农业、妇联、劳动等领域和部门,可以說高水平的培育离不开各方支持。但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与规划存在巨大差异,往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使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过于分散,造成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内容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教育培训效果。三是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方式缺乏互联共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涉及职教中心、技工学校、社区、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机构和方式。不同培训机构在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工作时往往各自为政,缺乏资源共享、交流协作和完善机制。各种教育方式的师资、场地、设备等未得到有效整合,加剧了教育培训资源缺乏的问题[4-5]。

2.3  培训方式单一

当前,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以集中教学和培训为主。将不同层次、水平、需求的培训主体集中起来统一培训,导致培训完全以统一的标准为基础,不能对培训个体的实际情况、个性特征等进行准确把握,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与此同时,过于单一的培训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培训作用,很容易出现培训目标、需求、内容及方式完全错位的情况,例如强调实践应用技能培训但实行集中式的理论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教育培训效果。

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主体的主体性不足,虽然有参观交流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资源,导致参观交流流于形式、缺少内涵,远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在信息化时代,职业农民培训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依旧停留在传统培训方式上,限制了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2.4  缺乏配套教材

当前的职业农民培训以集中受训为主,导致农民参与培训的时间有限。调查过程中发现,吉林省相关高校都没有提供与课程相对应的培训教材,导致培训对象的学习经历与集中式教学时间同步,集中式教学结束意味着学员农业技术学习结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培训对象的学习方式,无法使其做到自主有效学习,导致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缺乏持续性,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不利于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6]。

2.5  保障措施不完善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获得多方支持后,方能有序、顺利、高效进行,真正培养大量符合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相关的保障较少,深度不足,不能充分起保障效果。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培训师资及经费等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基础因素,但是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培训经费欠缺等,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3.1  优化顶层设计并合理规划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作,必须做好长期、科学、细致的规划,才能保障培训效果,持续培养大量高素质优秀职业农民。对此,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以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为基础,以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为关键,优化顶层设计,制定科学、长效、具体的培训规划,合理衔接长、中、短期规划,科学指导和保障教育培训工作良好开展。落实到具体层面,地方政府应当发挥领导和调控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对职业农民教育发展进行清晰规划。县政府作为重要的基层政府,既要以省、市、区等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和简要规划为基础,也要对乡镇政府进行有效管理,起到上下协调作用。更重要的是,县政府还需要对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现有农民规模与层次等进行准确把握,基于这些基础信息作出判断和规划,明确本地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模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掌握深层次情况,特别是要通过调研等方式准确把握本地农村、农业、农民现状及实际需求,认真了解农民反馈情况,对职业农民教育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贴近本地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让教育培训能够真正为农民服务,进而有效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農民。各级政府要共同发挥领导、调控作用,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建设扶持项目等方式,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农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农民等共同参与进来,详细规划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着重落实教育培训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进一步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7-8]。

3.2  统一领导并落实分工协作

培育资源过于分散的问题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的发展,必须围绕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分工协作,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加有效地支持教育培训工作。对此,必须充分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围绕政府构建集职业院校、社区院校、农民社会组织、农业部门等在内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基于政策、制度、规范等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对各机构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确保所有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强化各机构间的协作,从全局出发,做到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并支持职业农民教育发展。

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尽量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倾斜。由于职业农民教育本身包含多个类目,因此有轻重之分,相应的教育培训资源倾斜情况难以避免。要想推动吉林省职业农民教育整体稳定发展,需要坚持公平原则,尽量避免资源过度倾斜。这就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相应的全局规划,对地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集中优质资源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过度倾斜现象。

二是构建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机构、组织等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尤其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明确各方权责。要求各培训主体基于权责和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合力协作,共同做好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探索各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式互融共通的有效机制。不同的培训机构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往往承担不同的职责,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培训方式也对应着不同的培训需求。注重差异性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在保留各培训机构与培训方式自身特色的同时,尽可能挖掘其共同点,强化其共通性。这样既能促进深度联系与合作,也能为接受培训的农民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培训模式提供便利。

3.3  积极创新和探索新的培训方式

应创新培训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培训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大幅改善培训效果,真正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常见的新型培训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值得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等进行尝试与实践。一是能人带动培育模式。该模式指选择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典范和能人,由他们带动其他农民学习和提升。广大农民跟随能人开展农业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积累经验,从而达到传统教育培训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是应用该模式时一定要严格筛选能人,优先选择养殖大户、农业技术员、家庭农场主、现代农业企业负责人等能力和条件俱佳的人才,同时还要落实观察和评价工作,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二是模块教学方式。模块教学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模块教学内容,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模块教学还可以与电教、信息技术等进行紧密结合,鼓励学员、农民等自主学习和探索,不断构建强调自主探索的高水平模块教学模式。三是专家下乡授课。广大农民忙于农业生产活动,往往缺乏足够时间参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尤其是一些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民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培训。对此,可以适当组织优秀教师下乡成立培训课堂,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要提升指导教师自身实践水平,为不断提升培训水平提供支持。四是项目推动培训方式。该方式指以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项目化培训,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配套综合服务。该方式的重点在于合理选择项目。必须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政府与农业专家的调研结果建设项目试点,在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后再进行推广,要注意兼顾经济效益提升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

3.4  针对性地选择配套教材

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合适的教材能够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提供可靠保障,提高教育水平。各方教育机构,尤其是相关高校,应当积极做好教材配套开发工作,结合课程内容、学员情况以及教育培训需求,积极寻找合适的教材,让广大学员能够在课堂之外基于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延伸和探索。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有必要积极发展线上教学资源,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在新兴职业农民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提升学员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提供大批高素质职业农民。

3.5  全面强化培育保障

从各个方面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真正培养出大量高素质职业农民。以法律和政策保障为基础,为其他保障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确保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時尽可能减少各方面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配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发展需求。加大培训师资建设和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新兴职业农民教育是推动吉林省乡村建设、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职业农民教育长效、稳定发展,必须对当前教育培训中的不足进行深度分析,针对性地展开剖析与研究,采取科学措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完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长效机制,为广大培训对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导,进而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忠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9-21.

[2]田丽,辛宝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4):52-57.

[3]黄晨,李赋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8(5):24.

[4]倪加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育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0-41.

[5]王金震.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基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J].成人教育,2019(10):48-51.

[6]吕莉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10):38-42.

[7]丁萃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158-160.

[8]苏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9(19):68.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吉林省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