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宁明花山壮族“骆越王节”的民俗文化探析

2020-11-23何卫东周会兰董必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山壮族广西

吴 珊,何卫东,何 林,周会兰,董必凯

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更是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浓厚的文化底蕴。骆越古国(如今的壮族)在两千多年前创造了非常灿烂的骆越文化对中华文化、东南亚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广西宁明是骆越民族的根祖之地,“骆越王节”活动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一般持续 3天,第一天是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活动,第二天是万人祭祖大典活动,第三天是充满民族特色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届时,中国及东南亚各地区的骆越后裔聚集在一起进行骆越始祖公祭大典,“骆越王节”是广西宁明壮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名片。

1 “骆越王节”的形成及骆越文化

广西宁明自秦代建立郡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是壮民族先民骆越人的代表性文化[3]。千百年来,骆越花山祭祖、壮族歌圩、稻做文化、铜鼓文化、巫术文化等文化一直得到很好的活态传承[3]。每年壮族三月三节庆中,广西宁明县开展“骆越王节”活动,政府多部门联合宣传宁明骆越根祖文化,解读与弘扬内涵骆越文化内涵,打造广西宁明地区壮族三月三“骆越王节”文化品牌,将多项旅游产品与文化活动联合并提升等级,推动宁明“骆越王节”文化品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4]。“骆越王节”活动的骆越祭祖大典既符合民族共同心理,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广西宁明骆越后裔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进而激发壮族人民的民族自觉与民族信心,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的骆越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骆越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骆越人为了祈祷来年的丰收,祈祷风调雨顺的生活,将祭祀看作是骆越人中最为神圣的一项文化活动。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骆越文化中的祭祀活动已经逐渐演变成一项固定的节日活动,骆越人民以骆越文化为核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不畏艰苦、团结奋斗、勇于创新的壮族后代。

2 “骆越王节”中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产生往往与当地的生产劳动方式、宗教祭祀、军事战争、婚丧嫁娶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本能需要。2014年11月11日,壮族“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近年来,广西宁明壮族三月三期间“骆越王节”活动中举办一系列以经济、文化、旅游为融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以下从体育视角窥探“骆越王节”活动中的民俗文化内涵:

2.1 骆越始祖公祭大典

2016年7月15日宁明花山岩画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般“骆越王节”活动中骆越始祖大典是在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对面的观景台或宁明县花山广场隆重举行,骆越祭祖大典的圣火,一般是在花山顶峰利用日出第一缕阳光进行圣火采集,并从花山景观沿途开展圣火传递,还有请祖出山、祭祖巡游、始祖登坛、千人齐唱《迎客歌》等一系列活动[5]。骆越始祖公祭大典的活动内容丰富,意义务实且深远。

“骆越王节”活动中宁明花山骆越始祖大典祭祀活动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圣火采集,体现了骆越花山精神代代相传、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与发展;二是圣火传递,象征着传递骆越民族美好、传承的愿望、让骆越文化如圣火一样旺盛、代代相传;三是请祖出山,目的是让骆越王与骆越后裔同时见证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民族兴旺发达:四是进行祭祖出游,这一活动时广西宁明各族人民会盛装本民族服装出游,巡游中饱含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腰鼓舞、敲锣打鼓,场面热闹非凡。其寓意着骆越王保佑骆越子孙及各地游客幸福安康、共享天泽;五是祭祀大会,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同根共生、骆越圣火、净手上香、颂祖昭恩、行祭拜礼、乐舞告祭、源远流长、自由祭拜等8个环节。参与公祭的人数达上万人,其中包括区内各地、东南亚各国的骆越后裔、海外华人、宁明各族人民及国际友人等人参与公祭大典。

2.2 竹筏竞渡赛

竹筏大竞渡是宁明县特有的一项水上竞技的民俗体育项目,跟传统龙舟比赛有所相似之处,但也有所区别。不同之处是所用的设备由竹子制作而成,且在竹筏尾部安排一名队员负责呐喊助威,给划手们给予气势的鼓舞,激发划手们的斗志。竹筏大竞渡的场面重现了2500多年前左江流域花山岩画上祖先们的英勇雄姿,展现骆越文化祖先伐竹制船和驭水行舟的智慧,还展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在左江流域明江河段开展的竹筏大竞渡赛事,这一民俗体育项目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展现运动员们力与美的结合,展示壮族人们不畏艰辛,勇于刻苦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2.3 牛拉竹排竞赛

牛拉竹排是广西宁明当地传统的水上交通方式,传统的牛拉竹排主要是靠着牛拉竹排的方式搬运生活物资。牛拉竹排这一项传统水上交通方式已经沿用至上千年,并一直保留至今的活传承。牛拉竹排具有非常浓厚的稻作文化和渔猎文化特色。目前,这项水上交通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传统的交通方式慢慢演变成为一种竞技比赛。牛拉竹排这一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实用,还充满着趣味性,在每年的壮族三月三中的“骆越王节”活动中左江流域明江河段都会隆重的举办,吸引众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同时吸引不少的海外旅客前来观赏。

2.4 抢花炮比赛

宁明县在每年的三月三“骆越王节”活动中抢花炮比赛项目,比赛时可以一人或者多人共同参与比赛,每年参与群众人数达到上千人,具有一定场地限制,但比赛无时间限制,每年只抢三炮,每一花炮含有不一样的寓意,头炮为“丁炮”寓意着人丁兴旺,二炮为“财炮”寓意着财源茂盛,三炮为“贵炮”寓意着富贵长远,这说明了在当地抢花炮这一项民俗体育活动含有一定的信仰之意。该比赛项目只奖励第一炮、第二炮、第三炮获得者,抢得花炮者奖励丰厚的奖金和一只金猪。从现场观看抢夺花炮者一要有运气,二要有力气,三要有智慧,四要有队员之间有效默契的配合,其中缺一不可。从该比赛项目可看出当地壮民的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2.5 泥浴捕鱼比赛

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泥浴捕鱼比赛,一般是安排在“骆越王节”活动中的第三天时间段落,比赛场地一般选择在宁明县的左江流域明江河段的江边举行。一般参赛队伍是以一个村或者社区为单位的参与其中,参赛队员头上系着自己代表队的各种颜色的绳条,参赛队员一手一个捕鱼的器材,可以是竹子编制的鱼罩或者抄渔网在限定泥域内进行捕鱼比赛,捕鱼比赛奖励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鱼王奖”,就是全程最大的鱼:第二种是“重量奖”,就是所捕的鱼加起来重量最重;第三种是“数量奖”,是以捕鱼数量加起来最多的计算成绩。泥浴比赛不仅体现现代的竞技性,而且突出趣味性,该赛事吸引众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体验其中的乐趣。群众在趣味性中进行竞赛,既娱乐且实惠性强,还能凝聚民心。

2.6 花山壮拳展示

最别具特色、历史悠久的花山壮拳表演,主要安排在“骆越王节”中祭祀大会的开幕仪式的舞台上展现出来,其演绎出了花山岩画上的人物动作灵活,仿佛再现骆越民族当年的搏斗、娱乐庆典的场景[6]。关于花山壮拳的起源,相传是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壮族先民与野兽搏斗、部落战争、抵御外敌入侵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壮族拳法,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武术传承下来[7]。如今花山壮拳是经过花山壮拳传承人甘敏先生重新编制一套符合现在大众需求的拳法,他从花山岩画的图像中找到原型和家传武术,从中受到启发,把零散的动作,整理成为一套七段五十六式的较为完善、简单易学的花山壮拳套路。此套花山壮拳糅合了花山岩画中展现的骆越先祖演练、排兵布阵祭祀等元素,同时也包含了猛虎、猿猴、豹子、白鹤等多种动物的动作[8]。花山壮拳的拳法不仅有趣,而且能防身和增强体质。现在的花山壮拳已有自己的武术馆,对学员进行免费的无偿教学,并推广到广西宁明县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课间操进行传承与发展。花山壮拳在现代的新媒体大众进行有效宣传与推广,当前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不仅开展壮拳教学和壮拳操比赛,在广西民族大学幼儿园也在早操、课间操和亲子活动融入壮拳操环节,增添健身性、趣味性和民族性元素,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爱与认同。

综上所述,无论是神圣的骆越始祖公祭大典,还是各种独具特色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及其赛事,都体现出广西宁明壮族浓厚的骆越文化,展现“骆越王节”活动具有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提振了当地壮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升文化自信,是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新时代发展的缩影与结晶。

3 结语

广西宁明“骆越王节”文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多元化价值,积淀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骆越文化以“骆越王节”为载体,折射出人们对祖先崇拜和传承民族精神、凝聚人心的现景。“骆越王节”活动中开展骆越始祖公祭大典、竹筏竞渡赛、牛拉竹排竞赛、抢花炮比赛、泥浴捕鱼比赛和花山壮拳展示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骆越王节”活动的多元价值与实施将有利于促进该文化在新时代的健康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花山壮族广西
广西贵港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广西戏曲》
题花山寺壁
《Cat’s book》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壮族山歌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