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倒爬花杆研究

2020-11-23徐晓琴刘愉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苗族民族

陈 敏,徐晓琴,刘愉佳

倒爬花杆,是苗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云南与贵州两个省份的苗族聚居区域中流行。倒爬花杆因为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而且运动多为在节日祭祀活动中进行,所以在外界很少流传,这样使得人们对于倒爬花杆运动的了解极为有限。随着电视与网络媒体的发展,一些在深山里面不为人知的文化内容被不断的挖掘并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倒爬花杆这一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节目的素材被各个节目的编导所喜爱。云南电视台做了马关倒爬花杆的相关节目后,在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推出备受关注的《远方的家》节目里,《边境行》与《百山百川行》两个专题中先后两次对云南盘龙河畔马关县的倒爬花杆进行了专门的录制与采访,揭开了倒爬花杆的神秘面纱,引起了众多人们对于倒爬花杆的兴趣。只有深刻了解与认知,才能更好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发展与保护。基于此目的,对于倒爬花杆的历史源流、文化内容及其项目的特点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为人们更加熟悉倒爬花杆与如何传承与保护这项优秀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 倒爬花杆项目的解读

在我国攀爬类的体育项目十分常见,如日常所见的爬树、攀岩、登山等等,但是采用倒立爬的方式则十分少见,这也正是倒爬花杆的这个项目的魅力所在。现今倒爬花杆的运动主要分为现代与传统形式两种。现代化的运动形式内容十分简单,基本上看不到一些传统仪式性内容存在于其中,现代化的倒爬花杆基本都是出现在当地村民的日常练习之中。而传统的倒爬花杆还保留着大部分的民族文化特征,其运动形式较为复杂。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中都采用传统的活动方式进行。传统倒爬花杆主要分为:立杆、祭祀、闹杆、爬杆四个部分。在这四个步骤之前,要进行花杆的制作。花杆所选之材料都是由杉木制成,除去树皮,把表面要打磨得十分光滑,而且在选择制杆的树上也很有讲究,必须选择两颗生长一起的树木,取其中一颗材质最好的为杆,这也是为了取成双之意。在杆身制作完成后,杆头悬挂上采用苗家传统织针方式制作的彩旗。在旗杆整体完成后,就开始进行立杆。立杆首先是选择一块平坦的广场,挖出一个与杆身粗细相等的洞,然后众人把制作好的花杆采用牵拉的方式竖立在已经挖好的坑中。立杆十分讲究,如果在立杆过程中出现杆子倒掉等情况,会被苗家人视为十分不吉利的象征,那就会影响接下来的爬杆等一系列事情。所以,立杆是倒爬花杆的活动基础。待花杆立起后,村民们就会燃放鞭炮,其后就是祭杆仪式的进行。祭祀是苗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倒爬花杆也不例外。每次活动,都有专门的花杆头主持祭杆的仪式,其祭祀过程花杆头会说一些祈祷村寨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祈福词,然后带领村民饮下苗家自酿的米酒。闹杆是在祭杆仪式后进行的,人们吹起芦笙,围在杆子的周围跳一些传统欢快的舞蹈。最后是主题活动爬杆。准备爬杆的大多为青壮年男子,他们赤裸着上身,卷起裤腿,以后背对着花杆,双手反扣杆身,开爬时身体上翻,头朝下,脚在上,以双脚为发力中心进行攀爬。在倒爬花杆过程中,一些新的杆子会非常的滑,很难驾驭,而且许多攀爬者在爬杆时会磨伤身体,所以他们在爬新杆前都会在身体涂抹上蔗糖来防滑。一般人们在爬上杆顶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动作或者吹口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倒爬花杆运动形式特殊,并且十分具有观赏性。

2 倒爬花杆的历史源流及其现状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多与带有宗族血缘的祭祀活动或者是其民族起源过程中的一些军事战争有着重要的联系。苗族的历史充满了战争的悲怆与迁徙的血泪。倒爬花杆这一项目可以说是对于历史的一种最好记忆。关于倒爬花杆传说有两个,云南与贵州的各支苗族中各有不同的版本,既然细节上略有不同,但是大致故事内容主线较为一致,倒爬花杆的起源与军事战争与苗族历史迁移有着很大的联系。第一个传说有一个苗民,在苗族从湘西等地区进行迁移的时候与妻儿失散,他为了寻找失散的妻儿,就在山坡上竖起了一根高高的杆子,在杆头挂上三色的彩旗为标志。其后,又在杆子的下面放下了许多酒,人们在杆子周围不断的饮酒唱歌,最后终于找到了失散的妻儿。另一个传说就具有了浓厚的军事战争色彩,传说苗族部落首领蚩尤在反抗外敌的战争中,自己本方的战旗旗杆被敌人砍断,他就重新竖起了一个旗杆,让自己的儿子爬山旗杆去悬挂战旗,以聚集周围的军队,而他的八个儿子在爬上旗杆的过程中都被敌军所射杀,而最后一个儿子吸取了教训,采用大头朝下,双脚紧扣杆身,双手持弓箭的倒爬方式最终爬上杆顶悬挂了战旗,这使得四周的部队都集中于此,最后战胜了外敌。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所以在重大的节日中,本地区的苗族人们都会进行倒爬花杆的活动。

在这两个传说中,众多的苗学研究者更认可的是第二个:倒爬花杆应该起源于军事战争。既然关于倒爬花杆的传说有两种,但基本是对于苗族历史的一个真实反映。苗族在古代社会,一直被歪曲成难以教化的蛮族,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没有得到过公正的待遇,长时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与剿杀。勇敢的苗族人们在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没有向统治阶级屈服,在通过了一系列的战争与民族迁徙后,保存了族系延续的血脉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无论从倒爬花杆的运动形式外延与文化内涵都可以说是对于苗族历史的一种客观反映。

倒爬花杆的起源背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苗族的历史,倒爬花杆是苗族历史的一个印证,更是苗文化的一种体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与其所在民族的文化有着共同的血脉,其生成与发展都是吸收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在倒爬花杆的运动过程中,青年都要赤裸上身,既然是为防滑需要,但还是对于项目原始民族性的一种最好表现。倒爬花杆的运动形式极为符合苗族人们善于在传统体育项目中体现其民族性格的重要特点。纵观一些较为典型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上刀山、下火海、芦笙刀等都是以险与奇而著称,这是对于以勇敢无畏著称的苗族民族性格的最好的印证。倒爬花杆则是对于苗族崇勇尚武民族性格的一种反映。正是受到了苗族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盘龙河畔的苗族村民才会热衷于这个极具危险且富有挑战的项目。能顺畅地在如高入云端的花杆中进行攀爬,这是对于自己勇气的最好证明。倒爬花杆这个项目把苗族人民的性格进行了很好表现,而苗族人民族对于勇敢精神的追求也在倒爬花杆项目中得到了显现。

现今倒爬花杆这项运动主要流传于云南的马关县与贵州的茅台镇这两个苗族的聚集区。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民族村落地区其社会文化内容发生着重要的转变,倒爬花杆的价值功依然发展着改变,现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在节日庆典、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在马关县,倒爬花杆已经成为当地各种重要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在盘龙河畔,倒爬花杆是男性青年博得女性青睐、获得爱情的重要手段。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马关县有了专门的倒爬花杆比赛,并形成了相关的竞赛规程,茅台镇把倒爬花杆变为了其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手段。倒爬花杆这个项目已经被赋予时代的血液开始逐渐走出深山,以其独特的魅力来接受这时代的洗礼。

3 倒爬花杆的价值功能

3.1 祭祀功能

祖先崇拜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体系里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倒爬花杆其运动起源与现今仍然存在的运动形式内容正是对祖先崇拜文化的最好印证。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进行开发之前,倒爬花杆之是在马关县苗族最重要的“花山节”中才有出现。众所周知,蚩尤被公认为苗族的始祖,在云南苗族支系的花山节就祭祀祖先蚩尤的重大节日,倒爬花杆在族系的如此重要节日中进行展演足以说明了其重要祭祖文化特征,更是其祭祀功能的一种很好体现。在倒爬花杆的四个主要过程中,有其中立杆、祭杆、闹杆三个环节是对于祖先崇拜的最好的反映。现今随着村落社会结构的改变,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祭祀功能在不断淡化,但是倒爬花杆的祭祀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并且成为了当地苗族祭祀祖先最为有效的手段。

3.2 健身价值

既然现今倒爬花杆已经成为了一种竞赛项目,但是在当地人们心中更多的是作为一项以娱乐表演为主要的活动,其健身功能不可忽视,健身功能一直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延续的立身之本。在倒爬花杆最为流行的马关县各个苗族村寨中,男性青少壮年对于这项运动都十分的喜爱,而且都有从事爬杆的经历。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还不能倒爬,就采用正爬的方式。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因为爬杆锻炼对于腿部、上肢与腹部的力量要求极高,而且对于柔韧性也有相应的要求,所以这些喜爱爬杆或者经常进行爬杆的男性村民,其身体极为结实,胸肌、腹肌、腿部、臂部各肌群特征明显。因为花杆大多在10米高,人在高空处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所以爬花杆这个项目对于心理素质也有着特殊的要求,经常从事倒爬花杆的人们对于克服高空恐惧,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帮助。

3.3 娱乐休闲价值

倒爬花杆因为采用倒爬的特殊运动形式,所以极具观赏性,每次倒爬花杆比赛或者是练习活动,都会吸引大量的村民驻足围观。而且在场的男性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准备在花杆之上一展身手。倒爬花杆从一项祭祀活动依然转变为了一种为人们在日常生产劳作后提供休闲活动的体育项目。居住在盘龙河一带的苗家人钟爱于爱倒爬花杆这个项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能够成为青年男女寻求爱情的重要媒介。因为苗家对于勇敢者的崇敬,而倒爬花杆的正是对于自己勇气、力量的一个最好体现,所以每逢有倒爬花杆的活动,本村寨或者相邻的单身姑娘都会去寻找自己心中的勇士,而单身小伙子们也会在爬花杆的过程中来尽量展示自己来博取姑娘的芳心。据当地族长说:如果每次比赛后,花杆王是单身的话,会有众多青年女性向其提亲说媒。许多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与婚姻爱情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打泥脚、姑娘追等等。而倒爬花杆也具备了这种功能,这更加突出了其娱乐的价值,在2005年马关县没有把倒爬花杆向着竞技化改造之前,进行倒爬花杆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供于人们娱乐、观赏。

4 倒爬花杆的发展与保护

4.1 现代化媒体的传播

倒爬花杆这一历史悠久且在外人眼里十分神秘的体育项目是通过电视媒体来让世人皆知的,这也说明了现代化媒体对于发展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主流媒体的相关采访录制,那么这项优秀的苗族体育项目只能沉寂在滇黔的千里苗疆之中。除了电视媒体之外,网络是最为强大的现代化传播媒介。现今网络有关于倒爬花杆的信息有千条之多,这对于充分传播倒爬花杆这一项目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发展倒爬花杆项目时,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化媒体的巨大传播优势,把这些现代化媒体作为其发展的平台,更多地对其进行报道宣传,把倒爬花杆项目及其自身所承载的有民族文化进行全面的弘扬,让更多的人熟知这一苗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促进其发展的速度。

4.2 竞赛形式的发展

许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后,都具备了现代的竞技体育特征,而且形成了相关的竞赛规则体系,这对于其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倒爬花杆在以往都是作为一种表演性质的项目出现于各种传统节日祭祀活动之中。在2005年,马关县地区根据相关民族研究者意见改变其规则方式,把倒爬花杆从表演项目变为了竞赛项目,其规则也十分简单,就是谁爬上花杆的时间最短谁就是冠军,而且在每次花山节倒爬花杆比赛中都设置了“花杆王”这一重要冠军头衔。倒爬花杆竞赛方式的转变,升华了倒爬花杆比赛的意义,使得当地各个村寨加强了对于倒爬花杆的重视,因为谁能获得花杆王就会给全村,全族争光,这种竞赛方式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于倒爬花杆的兴趣,许多村寨都在空旷地带竖起了10米高的花杆,供人们日常练习之用,而且爬花杆的训练方式也更加的现代化,竖立在各村之中的花杆杆身之上每隔1米就做一个标记,这是为了更好的记录攀爬者每米所用的时间与频率。倒爬花杆的竞技化,更增强了倒爬花杆的比赛魅力,每逢花山节的倒爬花杆比赛当天,许多村民都是赶几小时的山路来观看比赛、为自己村的代表队加油鼓劲。倒爬花杆自从走上了竞技化的改造后,人们不仅提高了对其项目从事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促进了项目的发展,为使其能更好地在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与体育发展大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4.3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是有利维护其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手段。现今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在积极的申报区县级、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许多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都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群众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倒爬花杆的运动形式、文化内容都十分完善,而且随着其不断发展,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一些倒爬花杆的传承人就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甚至还提出了注册“马关倒爬花杆”的商标。对此举措政府相关部门也在政府官方网站中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说明了当地政府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从马关县的此举可以看出,现今人们对于文化遗传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这对于从根本上保护与传承倒爬花杆有着重要的帮助。把倒爬花杆这一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是对其保护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更加符合了当今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5 结语

倒爬花杆作为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活跃于云南的盘龙河一带,倒爬花杆是苗族历史文化与民族特征的一种最好表现,倒爬花杆通过了电视媒体的传播使其走出了苗疆之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更唤起了人们对于其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识。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苗族民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MINORITY REPORT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传承 民族 文化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