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古代诗词,传承文化经典

2020-11-22韦如琴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韦如琴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往往是以简洁、精炼的语言传递深厚的意蕴,以达到警示他人、抒发情感或言明志向的效果。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诗词鉴赏教学模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开展鉴赏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优秀古诗词的熏陶和涵养下不断完善个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助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本文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详细探究了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诗词鉴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块,也是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古诗词的本质特点组织鉴赏教学活动,同时采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词内容,同时他们在此过程中受到诗词文化的感染,以便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并顺利提高他们的鉴赏分析能力,进而凸显诗词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一、诵读感知——品味诗词韵律,把握主要内容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首要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诗词内涵的第一步,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课本中的古代诗词时,需要关注诵读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把握基本节奏,在品读中挖掘诗词内涵。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网上比较专业的诵读音频,要求学生模仿练习,揣摩语言节奏、感受元曲的韵律之美,同时可以播放一首低沉、哀婉的乐曲,以此来渲染气氛,辅助学生开展配乐诵读活动,从而使他们调动个人的眼睛、嘴巴、耳朵进行品味和感知,体会作者寓于词句中的思乡、孤寂和凄凉的情感,辅助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二、写法赏析——发掘诗词亮点,解析写作技巧

2.1对诗词的语言特点进行鉴赏

不同的诗词作家在创作时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会使得自己的作品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可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以便让学生从寥寥数语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同时使其了解古代人遣词造句的特点,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使之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为其开展写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行路难(其一)》时,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感受本首诗用语的大胆和夸张,了解丰富想象力背后潜藏的悲壮情怀,并将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与文章的语言逻辑结合起来,从而深入体会本首诗悲而不伤的特点,进一步提升鉴赏成效。

2.2结合诗词中的典故进行鉴赏

古代诗词作家在创作时常常喜欢引经据典来表情达意或是展示志向,因此他们的诗词大作中往往会蕴含很多典故,而这也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诗词时,需要通过拓展补充使学生了解各个典故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当前的心境相联系,通过鉴赏更加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可以着重为学生讲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典故,要求他们结合“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情节分析苏轼渴望受到重用上阵杀敌的心情,从而在典故鉴赏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3选取诗词中的名句赏析探究

在我国丰富的古诗词中,常常会有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些句子往往意味隽永,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对象,因而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关注名句,辅助学生开展鉴赏活动。例如,《游山西村》一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该句诗不仅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无限春光,传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也传递了“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希望”这一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意蕴,此时学生通过鉴赏本首诗的名句,既能够体会到诗人在田园中的闲适心情,也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境界,进而在鉴赏中切实把握本首诗的主旨和内涵,有利于提升其鉴赏分析名句的水平。

三、情感探寻——了解诗词主旨,深化诗词主题

3.1着眼于写作背景展开鉴赏活动

在诗词鉴赏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开展鉴赏活动,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诗词内涵,继而顺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讲解《春望》这首诗时,就可以为学生补充“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使其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同时,体会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凄凉,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诗句中“花、鸟”等意象所传递的面面愁绪,感受其被困于长安不能回家的无奈与悲哀,同时立足全局感知诗人热爱国家的情感,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鉴赏分析效果,有助于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文的主旨。

3.2深挖詩词意境体味其情感特点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能够传递真挚的情感、描摹各种灵动的场景、展现世间万物的生机和灵趣,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其中的意境也可辅助学生感知诗词的内涵和主题。如,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景之句,了解八月的秋风、破败的茅屋、破旧且冰冷的棉被、秋夜的阴雨,从这些客观叙述中感受诗人生活的窘迫、体验战争年代人民的愁苦,再联系后面诗人的感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体会其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进而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逐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所以教师们要合理利用教材,将课本中的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素材,重视鉴赏教学,以便使学生在阅读、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辅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热情,并培养他们高雅的情操,进而推动其健康成长。基于此,初中语文老师要以古诗词鉴赏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感知古汉语的魅力、学习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方法,并使之在品读和鉴赏中学习古代先贤身上的优秀品质,以便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他们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慕容玄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2018(08).

[2]翟玉娟.研读古代诗词 弘扬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9(94).

[3]王玲香,张能源.品读古代诗词,传承文化经典——浅谈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的技巧[J].学周刊,2019(28).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猜诗词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